2019年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氧气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氧气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06 15:5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氧气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下列性质中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氧气用于炼钢
2.描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A.能支持燃烧 B.能使铁生锈 C.供给呼吸 D.液氧呈蓝色
3.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液态和固态都是淡蓝色的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没有氧气
4.下列实验中,能说明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的是(  )
A.甲中带火星的木条燃烧更旺时间也更长
B. 硫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
C.木炭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
D.细铁丝分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
5.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硫粉
C.氧气易与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6.如图是小徐用手掌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表示方法,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会污染空气
D.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
7.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8.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用来灭火
9.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医疗抢救 B.作气体肥料 C.作燃料 D.制碳酸饮料
10.下列气体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2.如图所示的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放热反应 B.都是化合反应
C.都需要点燃 D.都是非金属和氧气反应
13.分类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类型的是(  )
A.CO2+C2CO
B.4HNO3=4NO2↑+O2↑+2H2O
C.SiO2+2C2CO↑+Si
D.NaHCO3+HCl=NaCl+H2O+CO2↑
14.关于化合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B.生成物是一种物质
C.反应都需要一定条件 D.反应物只有两种物质
15.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Cu2(OH)2CO32CuO+CO2↑+H2O
B.SO3+H2O═H2SO4
C.H2+CuOCu+H2O
D.FeCl3+3NaOH═Fe(OH)3↓+3NaCl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6.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简便
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更安全,不容易出现炸裂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黄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D.乙中一有气泡冒出,就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塑料瓶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7.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液态氧的颜色是   。
18.以下时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4)实验四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时:将盛有红磷的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放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正确选择药品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   。
A.可以用铁代替红磷实验 B.红磷需要足量 C.产物不能为气体
(5)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下面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   ;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   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   。
(6)从反应角度:以上四个反应相同点是   (填序号);
A.都是分解反应 B.都放出热量 C.产物都是常温下固体 D.都是化合反应
19.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   烟,   热,产生   固体.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   热,产生   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   ,   热,生成   色固体.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0.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   。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   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下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30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很亮
复燃
很亮
复燃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   %。
【实验结论】再经过数次实验并计算后得出: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请你提出实验改进的措施   。
五.解答题(共4小题)
21.请将左边的化学反应与右边对应的现象用连线连接起来:
22.在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七种物质中,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的是   ,能在氧气中燃烧,有蓝色火焰的是   ;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
23.下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的铁丝如果表面有绣,应用   进行处理,这个变化属于   变化.
(2)①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②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   .
③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   .
24.某班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对氧气性质进行研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用排水法将集满氧气的两个集气瓶如图所示放置,并分别同时迅速插入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发现木条均复燃,且甲中燃烧比乙中更旺,该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   ,②   .
(2)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可以复燃.那么,是不是只有纯净的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呢?为此,同学们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先制取一定量的氧气备用,再测得集气瓶实际容积为317毫升,然后采用某种方法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最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试验,观察是否复燃.相关的数据见下表:
集气瓶编号
瓶内预装水
体积/毫升
充入氧气
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
体积/毫升
瓶内空气里氧气
体积的百分比
木条能否
复燃
1
120
120
197
50.9%

2
97
97
220
   %

3
90
90
227
43.4%

4
84
84
233
41.9%

5
81
81
236
41.2%
不能
①请指出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   ;
②试将上表空白处补充完整(保留1位小数);
③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可以根据具体的叙述分析、判断是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答】解:A、氧气供给动物呼吸,是指动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实际上是一种缓慢氧化反应的过程。因此,该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它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即氧化性),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不易溶于水,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符合题意。
D、氧气能用于炼钢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分析】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使铁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液氧呈蓝色,描述的是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分析】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B、根据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的颜色分析;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D、高山上空气稀薄.
【解答】解: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正确;
B、液态氧气和固态氧气都是淡蓝色的,正确;
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正确;
D、在高山上出现高山反应是因为高山上空气稀薄,错误。
故选:D。
4.【分析】根据常见的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氧气的性质。
【解答】解:A、由于甲中燃烧比乙中燃烧更旺,说明甲瓶中氧气的含量较多,而乙瓶由于瓶口向下,含氧气的量少,从而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A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说明了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的约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空气中的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说明了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的约剧烈,故C不符合题意;
D、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有氧气的浓度影响反应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分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会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定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与很多物质反应;
D、氧气可助燃,但不能燃烧.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发出耀眼白光,故错误;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会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定出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错误;
C、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与很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正确;
D、氧气可助燃,但不能燃烧,不是可燃物,故错误;
故选:C。
6.【分析】根据题意,手指上的物质能与手掌心氧气反应,据此结合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含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煤脱硫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硫的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与所有的物质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分析】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故选项说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瓶底的水,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均为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分析】根据氧气具有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性质,结合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炼钢工业,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具有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可提供动植物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可供登山运动员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不可用来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抢救,故选项正确。
B、氧气不能用作气体肥料,故选项错误。
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D、氧气不能制碳酸饮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分析】根据已有的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不能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在燃烧,发出白光,而不是白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分析】图示的三个反应分别为硫在氧气中燃烧、磷在氧气中燃烧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对比三个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的现象等,判断三个反应在放出热量、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及反应物的分类上的异同.
【解答】解:A、燃烧都会放出热量,因此硫、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三个反应都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硫、磷、铁丝在氧气中进行燃烧时都需要点燃反应才能发生,故C正确;
D、硫、磷都是非金属元素组成的非金属单质,而铁是由金属元素铁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故D不正确;
故选:D。
13.【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CO2+C2C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B、4HNO3=4NO2↑+O2↑+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SiO2+2C2CO↑+Si,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NaHCO3+HCl=NaCl+H2O+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4.【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合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会发生改变,如C+O2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化合反应不需要都需要一定条件,如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D、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不是只有两种物质,也可能是三种或三种以上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5.【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u2(OH)2CO32CuO+CO2↑+H2O,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SO3+H2O═H2SO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FeCl3+3NaOH═Fe(OH)3↓+3NaCl,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共1小题)
16.【分析】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改进后的优点是: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
【解答】解:A、改进后,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操作更方便,所以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故正确;
B、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可以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故正确;
C、铁丝燃烧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
D、乙中开始的气泡冒出主要是空气,这时不宜将加热后的铁丝伸入塑料瓶,故错误。
故选:CD。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7.【分析】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溶解性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即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kPa时的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故答案为:
无;没有;略大;不易;淡蓝色。
18.【分析】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有毒,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故填:蓝紫色。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故填:引燃铁丝;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适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故填:把适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
(4)实验四的实验目的是;
实验时:将盛有红磷的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
实验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红磷需要足量、产物不能为气体。
故填: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白烟;五分之一;BC。
(5)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下面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能够溶于水;
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二、四。
故填:吸收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二、四。
(6)从反应角度:以上四个反应相同点:都放出热量、都是化合反应。
故填:BD。
19.【分析】根据红磷、硫在空气或氧气中、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白;放;白色;淡蓝;蓝紫;放;有刺激性气味;四射;放;黑.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0.【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36%,因为要在第五次和第四次之间求平均值,因此⑦是36%;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实验改进的措施是: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抽气法收集氧气;
【解答】解:【设计实验】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答案为: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研究】第一组实验: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盖玻片倒置在水槽中。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36%,因为要在第五次和第四次之间求平均值,因此⑦是36%;故答案为:连续、均匀;36;
【继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实验改进的措施是: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抽气法收集氧气;故答案为:收集氧气前增加气体的干燥装置,再用抽气法收集氧气;
五.解答题(共4小题)
21.【分析】根据硫磺、红磷、镁带、铁丝燃烧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故填:.
22.【分析】根据H2、CO、CO2、硫粉、白磷、木炭、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CO、甲烷在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O、木炭、甲烷能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故答案为:硫粉;白磷;CO、甲烷;CO、木炭、甲烷.
23.【分析】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把铁丝表面的铁锈打磨干净,打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固体容易溅落.
【解答】解:(1)选用的铁丝如果表面有绣,应用砂纸打磨去锈,因为铁锈会影响铁的燃烧,打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砂纸打磨去锈;物理.
(2)①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铁燃烧.故填: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的目的是:防止燃烧产生的熔化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故填:防止燃烧产生的熔化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③实验的目的是让铁丝反应,所以应该尽可能让火柴燃烧的彻底一些.所以点燃火柴后,铁丝插入集气瓶中的适宜时刻和方法是: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从瓶口往下缓缓伸入瓶中.故填:待火柴即将燃尽时,从瓶口往下缓缓伸入瓶中.
24.【分析】(1)氧气的验证: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存放时集气瓶应正放,减少气体的逸散.
(2)①由题给数据用排水法即可得出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②已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然后由氧气的总体积比317mL得出瓶内空气的氧气的体积分数;③由表格内数据即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不小于41.9%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1)两瓶气体均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两瓶中都集有氧气.甲瓶内木条燃烧更旺,说明甲瓶内氧气含量更大.同样收集的两瓶氧气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会关注到两瓶一正放一倒放,而倒放的瓶内氧气含量较小,这就说明有部分氧气逸散,可以总结为密度大于空气.故答:密度大于空气,具有助燃性.
(2)①得到5瓶含氧量不同的空气的具体方法是: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用排气法收集氧气,具体数据已由表内数据提供;
②计算317mL的集气瓶内充入氧气后,瓶内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是:表格2的计算方法是:(97mL+220mL×21%)÷317mL×100%═45.2%;
③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当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大于或等于41.9%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着火.
故答案为:(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具有助燃性 (2)①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②45.2(氧气体积分数若按1/5计算,答案应为44.5,同样得分)③当空气中氧气所占体积比达到41.9%(或42%)以上时,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