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4.2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中的“你”的身高取决于( )
A.你本身的高度 B.平面镜的大小
C.你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放置的高低
2.要使放在平面镜前的铅笔与它在平面镜里的像互相垂直,那么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应是( )
A.90° B.60° C.45° D.30°
3.如图所示,字母“F”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哪个图是镜中“F”的像( )
A. B. C. D.
4.如图,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
5.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决定于( )
A.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B.平面镜本身的大小
C.物体本身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6.通过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 像。
7.夜晚在灯光下,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江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的“倒影”相距 m。
8.身高1.6m的人站在高0.5m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是 m,像和他相距 m,若他向平面镜移1m,则他和像的距离是 m。
9.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 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 ,像与物体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10.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1m B.2m C.3m D.4m
宁静、清澈的湖面是天然的 镜,树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树的 像。
11.通过探究,你知道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实/虚)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的大小 ,还发现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12.一个跳水运动员站在离水面l0米高的跳台上,跳水池水深6米,这个运动员在水中的像离水面( )
A.6米 B.10米 C.4米 D.20米
13.生活中,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小汽车前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美观 B.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扩大视野 D.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14.如图所示,小芳向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在不断的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
B.因为走近时,像相对眼睛的视角变大了
C.这是小芳的一种错误的感觉
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
15.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
A.1:50 B.2:50 C.9:10 D.10:10
16.一个人从远处以1m/s的速度,走近一个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在走近过程中他的镜中的像( )
A.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B.逐渐变大
C.保持大小不变 D.逐渐变小
17.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在S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块不透明的挡板P,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 成像(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18.一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若此人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向镜面移近,镜中像以 米/秒的速度相对于人移动,2秒钟时像距人 米。若此人不动,平面镜以0.5米/秒的速度向人移近,镜中的像以 米/秒的速度向人移近。
19.身高1.65m的小丽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2m处,则她在镜中的像高是 m,像到她的距离是 m。
20.小红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像(填“实”或“虚”).当她以0.6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一块长0.8m的平面镜竖直挂在墙上固定不动,一个身高为1.6m的甲同学站立在平面镜前恰好能看到自己全身的像。若有一个1.5m的乙同学和一个1.7m的丙同学也分别站到甲同学的位置上,今提供下列几个答案,请选择
A、能看到自己全身的像 B、走近平面镜一些才能看到自己全身像
C、远离平面镜一些才能看到自己全身像 D、无论怎样移动位置也看不到自己全身像
(1)对乙同学是 .
(2)对于丙同学是 。
22.(2019?铁岭)如图所示是苍鹭从平静水面上起飞的瞬间。关于苍鹭在水面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苍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B.苍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会变小
C.水越深苍鹭所成的像离它越远
D.苍鹭与它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3.(2019?沈阳)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一位同学先后站在镜前甲、乙、丙、丁的四个位置,如图所示。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特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甲处所成的像是最小的像
B.在乙处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在丙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D.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
24.(2019?镇江)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25.(2019?徐州)把万花筒一端对着光亮的地方并转动,从另一端能看到千变万化的图案,这是因为万花筒内放置的(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6.(2019?昆明)一位摄影爱好者早上在大观河边照像,观察到岸边的建筑物在水面上形成的影像甲和乙并拍摄了下来,如图所示。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那么影像甲和乙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 B.都不变
C.甲变,乙不变 D.甲不变,乙变
27.(2019?邵阳)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
28.(2019?随州)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9.(2019?丹东)如图所示,AB之间的距离为2m。当小球从A向B移动了1m时,若不考虑小球的形状和大小,这时小球和它的像之间的距离为 m;小明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而实际上他的像的大小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30.(2019?青海)小芳同学站在穿衣镜前l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当她远离穿衣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2019?锦州)身高1.7m的小勇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在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则他的像高是 m,镜中的像距离他 m,他低头又看到了地上自己的影子,他的影子是由于 形成的。
32.(2019?桂林)小陆在照镜子时,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已的脸部。他走近镜子去看,靠近时,他的脸部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成“虚像”)
33.(2019?辽阳)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 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4.(2019?淮安)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 (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35.(2019?黑龙江)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 m,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6.(2019?云南)请在图中画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7.(2019?烟台)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请在图中通过作图确定“大镜”的位置。
38.(2019?聊城)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39.(2018?资阳)如图所示,学校教学楼楼梯拐角处墙上装了一面镜子,在方便同学们日常整理仪容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在节电的情况下通过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画出灯S经过镜子照射到下层楼道A点的光路及灯S在镜中的像S′。
40.(2019?朝阳)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
(4)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或“虚”)像。
课课精编精练——4.2 平面镜成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像与物大小相同,平面镜中的“你”的身高取决于你本身的高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解答】
因铅笔与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此时平面镜将铅笔与像的夹角平分,
所以铅笔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45°.如图:
故选:C。
3.【解答】把像与物上对应的点连接,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该是:连线与镜面垂直,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两条判断出选项C符合;
故选:C。
4.【解答】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当镜面竖直放置时,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左右相反的;符合该条件的只有A图。
故选:A。
5.【解答】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方向、观察者的位置、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
故选:C。
6.【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相等;相等;垂直;虚。
7.【解答】因为彩灯距水面12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2m,
若涪江水再上涨0.5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12m﹣0.5m=11.5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1.5m+11.5m=23m。
故答案为:12;23。
8.【解答】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已知此人身高1.6m,所以他在镜中的像高1.6m。
当此人站在竖直平面镜前3m处,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3m,则像和他相距3m+3m=6m。
如果他向平面镜移1m,则他距离平面镜为3m﹣1m=2m,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m,则他和像的距离,2m+2m=4m。
故答案为:1.6;6;4。
9.【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平面镜;垂直;相等;相等;虚。
10.【解答】(1)视力表距平面镜3m,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
已知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所以人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2)当湖面宁静、清澈时,就相当于一面镜子,而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故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
故答案为:B;平面;虚。
11.【解答】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虚;相等;相等;垂直。
12.【解答】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运动员在水中的倒影是运动员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因为运动员到水面的距离为10m,则运动员在水中的像距离水面距离也为10m。
故选:B。
13.【解答】因为玻璃既透明,又具有平面镜的作用,所以当挡风玻璃竖直安装时,平面镜形成的像正好在视线的正前方,会造成司机视线模糊,形成事故;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倾斜安装时,形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
故选:D。
14.【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和像大小相同,故A错误;
(2)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人的像在变大,实际上人像的大小不变,感觉变大的原因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的缘故。B正确,故CD错误。
故选:B。
15.【解答】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2:50,
故实际时间才是10:10。
故选:D。
16.【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该人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子走去,则像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子走去,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平面镜所成的像在任何时候都遵循成像特点,所以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不会改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7.【解答】
从点光源S处向平面镜M引两条光线SA、SB,过入射点A、B分别作垂直与镜面的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别作出反射光线AA′、BB′,如图所示,反向延长AA′、BB′.相交于S′,则S′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由图可见,像的位置跟没有挡板P是一样的。
故答案为:能;物体发出的光能到达平面镜。
18.【解答】人离镜2m,人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向镜面移近,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则像也会靠近镜面,像相对于镜面的移动速度为0.5m/s,则镜中像以2×0.5m/s=1m/s的速度相对于人移动;
2s后,人移动的距离为s=vt=0.5m/s×2s=1m,则人到镜面的距离为2m﹣1m=1m,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1m,像与人之间的距离为1m+1m=2m;
人不动,平面镜以0.5米/秒的速度向人移近,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移动的速度为镜面移动速度为2×0.5m/s=1m/s。
故答案为:1;2;1。
19.【解答】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平面镜的大小和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没有关系,所以身高1.65m的小丽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2m处,像高也是1.65m;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4m。
故答案为:1.65;4。
20.【解答】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所以当她以0.6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虚;不变。
21.【解答】如图所示,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EF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C′B′为ACB的像,因为OC=OC′,所以OC=CC′,EO=A′C′,FO=B′C′,EF=A′B′=AB,
EF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这就是镜的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所放位置如图所示,镜的上端E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注意:若平面镜高度挂的不对,就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即想通过悬挂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采用长度等于身高一半的镜片,但应悬挂到适当的高度即可;因为乙同学的身高为1.5m,丙同学的身高为1.7m,所以乙同学能看到自己全身的像,丙同学无论怎样移动位置也看不到自己全身像。
故答案为:(1)A;(2)D。
22.【解答】
A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等,故AB错误;
CD、物距是苍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苍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 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解答】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在各处所成的像是等大的,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C错误;
D、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由图可知,在丁处所成的像离镜子最近,故D正确。
故选:D。
24.【解答】A、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不动,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A错误;
B、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平面镜的高度无关,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的像也转动相同的角度,故铅笔与它的像平行。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也水平向右移动10cm。故D错误。
故选:C。
25.【解答】万花筒是靠平面镜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平面镜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各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平面镜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故选:A。
26.【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乙是建筑物在水中倒影,甲是阳光照射下建筑物的影子,
根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的特点可知,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所以过了十多分钟后他又回到原位置观察,乙的影像大小不变。
过了十多分钟后,阳光照在建筑物上时,入射角减小,所以甲的影像变小。
故选:C。
27.【解答】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他后退0.5m,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
小兰站在平面镜前0.5m处,当他向后退0.5m时,此时他与镜面的距离为0.5m+0.5m=1m,则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
故选:A。
28.【解答】
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故AB错误;
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宠物狗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9.【解答】由题意和图示可知,AB之间的距离为2m,AB与镜面的夹角为30°;
当小球从A向B移动了1m时,小球到B的距离为1m,设此时小球在C处,其像在C′处,如图所示:
因30°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则小球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0.5m;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像与小球之间的距离为0.5m+0.5m=1m;
小明向竖直的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变大了,是由于视角增大的缘故,而实际上他的像的大小不变(像与人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不变。
30.【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
因为小华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当人远离平面镜时,视觉上感觉像在变小,但实际上像的大小并没有变。所以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1m,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不变。
31.【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1.7m的小勇同学他在镜中的像高仍然为1.7m;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人到镜面的距离为2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2m,则他到像的距离是2m+2m=4m。
(2)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1.7;4;光的直线传播。
32.【解答】小陆在照镜子时,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已的脸部。镜子中像的大小由物体本身袂定,与距离的远近无关,他走近镜子去看,靠近时,他的脸部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故答案为:不变;虚像。
33.【解答】游客的身高是1.65m,据物像等大的特点可知,她在镜中的像高也是1.65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1.65m+1.65m=3.3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像大小仍然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她的“身影”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3.3;不变。
34.【解答】
因为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人们可以通过大厦的外部安装的平板玻璃幕墙看到自己的虚像;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故人远离幕墙时像的大小不变;
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
故答案为:虚;不变; 镜面。
35.【解答】小丽到平面镜距离是2m,小丽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4m。小丽向平面镜靠近过程中,小丽的大小不变,小丽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4;不变。
36.【解答】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
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
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
④用虚线连接A′B′,B′C′,A′C′,则△A′B′C′就是△ABC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作图如下:
37.【解答】由题意可知,“大镜”将四邻景物射来的光线反射到盆中的水面,水面又将光线反射到人的眼睛;
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做出入射光线AO与反射光线OB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即为“大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38.【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39.【解答】
(a)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b)因为反射光线看上去就像是从像点S'发出来的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连接S'点和A点,得到反射光线。
S'A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连接S与入射点O便可得到入射光线,则OA即为灯S发出的光经过镜子反射到A点的径迹。
.
40.【解答】
(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3)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现察;当B和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4)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不能看到蜡烛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较暗;(2)像的位置;(3)大小相等;(4)不能;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