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空间结构 8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城市空间结构 8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06 16:3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城市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 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 、文化中心。
城市的特点:
(1)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
(2)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
(3)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城市的分类:
(1)按照城市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2)按照城市职能:
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
(3)按照城市人口规模:
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1000万;
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500万;
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100万;
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
一、城市概况
二、城市区位分析
区位的概念:
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城市区位:
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
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城市特点?为什么?
特点:东多西少,平原多山区少,大部分城市集中分布于第三级阶梯上。
原因: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②平原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
(一)自然区位因素
地形
1、加强对内陆的控制;2、考虑国家安全;
3、减缓沿海城市人口剧增的压力;
4、巴西高原夏季凉爽,冬季温和,适宜居住。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09年上学期
制作:10
西安
太原
汾河
渭河
高原、山区的
城市多分布在河谷
结论: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干旱、高寒、湿热地区,城市分布少。
从空间分布来看世界哪里城市多?为什么?
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区:60°N以南的欧洲地区;美国的东北部地区;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沿海及平原地区。
气候
为什么滨海地区、平原地区、低海拔地区城市较多?
①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和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②海拔高的山区,不适宜城市发展,所以城市一般沿河谷或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水源(河流)
河流交汇处、河口多形成大城市
河流的入海口处易形成大的城市。例如:中国的天津(海河)、广州、上海及德国的汉堡(易北河),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河)。
过河点位置易形成大的城市。
过河点: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易形成大的城市。
2009年上学期
制作:10
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例:海口市形成的自然地理区位有哪些?
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2、气候温和湿润;3、位于河口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4、位于河口三角洲,河流提供充足的水源,且水陆交通便利。
(一)自然区位因素:
平原:城市发育最理想的地区
高原:热带热带地区城市的优良场所
山区:沿河谷分布。例:汾河谷地(太原),渭河谷地(西安)
1、地形
世界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降水适中的
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
3、水源 (河流)
:河流交汇处及入海口、河运起点及终点、过河点、沙漠中的绿洲等
2、气候:
自然区位因素是城市形成的基础因素
攀枝花
(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1.资源:城市多分布在矿产资源丰富区
(2)石油—阿伯丁(英),大庆、玉门、东营、克拉玛依等。
(3)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等。(4)金矿—约翰内斯堡等。
(5)木材—伊春等。(6)旅游资源—黄山、张家界、桂林等。
(1)煤炭—伯明翰、曼彻斯特(英),匹兹堡(美),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192.交通:城市沿海、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分布
如现代交通枢纽形成的城市:石家庄、郑州、株洲等铁路枢纽城市。
3.历史:政治中心、军事和宗教中心
(1)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梵蒂冈等。
耶路撒冷
雪域圣城:拉萨
堪培拉
伊斯兰堡
华盛顿
巴西利亚
作为政治中心新建的城市
白宫
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
(2)政治中心城市—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20104.现代科技、旅游边贸因素与城市。
①科技:日本的筑波、英国的牛津和剑桥、美国的硅谷等城市的形成。
②旅游:张家界、苏州、海南等
武汉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自然区位: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②位于江汉平原,地形平坦。③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区位:①位于河流汇合处及多条铁路干线经过,水陆交通便利;②是省会,华中地区最大的政治、文化 中心;③附近矿产资源、农副产品丰富;④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劳动力充足;⑤旅游业较发达
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
(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频繁的地区
2.港口和码头应建在河流凹岸处
(因为水深、泥沙少)
3.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
4.就地形因素而言,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多,
山区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工程措施
5.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上风向或者
城区河流的上游
6.城市周围要有良好的植被,最好还应有大面积的水面
(三)城市区位的选择
查阅世界地图,从莫斯科、纽约、东京、开罗四个城市中任选一个,综合分析它的地理区位。
作业:
莫斯科
东京
开罗
纽约
城市区位 莫斯科 纽约
自然地理区位 地形 位于东欧平原 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和湿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河流 位于伏尔加河支流莫斯科河两岸 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
经济地理区位 政治 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美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交通 俄罗斯的陆上交通枢纽 美国最大的港口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全俄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科学、艺术中心 集金融 、贸易、旅游与文化艺术于一身
城市区位 东京 开罗
自然地理区位 地形 位于东平原 位于尼罗河三角洲
气候 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靠近地中海,热带沙漠气候
河流 临海,有荒川、多摩川等河流流过 位于尼罗河下游
经济地理区位 政治 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首都,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交通 日本著名港口,铁路枢纽 铁路交通中心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科技、旅游 文明古国,旅游业发达
三.城市土地利用
1. 我国的土地是如何分类的?
2. 什么是城市土地利用?
3.城市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二、城市土地利用
1、我国的土地分类
2、城市用地的概念和类型
城市土地利用:将生产、生活资料与自然、经济条件结合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过程。
类型: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读图,看一看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的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商业用地——市中心,沿交通干线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之间
工业用地——郊区,沿交通干线
市政用地——市中心
3、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的特点
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①商业用地面积小,且多位于市中心和交通便利的路口;
②居住用地占地最大;
③工业用地多在城市边缘及交通干线的两侧;
④市政用地和绿地混杂在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之间。
⑤城市不论大小,都有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城市的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与
公共用地
交通用地
休憩及
绿化用地
商业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市政与公
共服务区
交通和仓储区
风景游览与
城市绿地区






商业区

中心商务区
四、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上海陆家嘴
东京新宿区
纽约曼哈顿
CBD的标志就是摩天大楼
职能:
商业、服务、金
融、贸易、信息等
特点:
城市经济活动高度
集中的地方,零售
商业十分发达,建
筑物以高层为主,
交通便捷。
中心商务区
住宅区
1、住宅区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工业区
城市功能区类型
(一)城市功能区
四、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团块状或条状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
最大
较大
片状集聚
位于城市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可以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位置: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相背发展。
(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总结
功能区 面积 形 态 位 置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二)建成区与郊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上的活动材料,完
成下列几个问题:
1、分析建成区与郊区的关系。
建成区为郊区提供货物和服务,郊区为
建成区提供一些农副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
对蔬菜和副食品的需要。
【 P31活动探究】
3、分析郊区的主要功能,完成下表:
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
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
减少等生态问题。
利用园艺种植基地、养殖场、农居,
开展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游等。
农业 经营园艺业和畜牧业,以满足城市
居民对蔬菜和副食品等的需求。
土地利用
环境保护
旅游
1、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与坡度、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三)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成都市
重庆市
兰州市
北京市中心为行政区
2、历史因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现状。
3、经济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E
F
O
C
收入水平
高级住宅区
低级住宅区
4、社会因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2、历史因素:原有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现状。
3、经济因素: 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交通通达度
4、社会因素:收入差异、知名度、种族和宗教。
5、行政因素:政府引导或划分不同的功能区。
1、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与坡度、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二)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在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上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
判断下列各图分别属于哪种城市空间结构?简述其特点。
同心圆理论模式
扇形理论模式
多核心理论模式
(四)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模式
(四)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扇形模式
(四)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多核心模式
(四)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多核心模式
(五)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请同学们
阅读教材P33
的阅读材料。
思考:我国古
代城市空间结
构有什么特点?
我国古代在
“天人合一”哲
学思想影响下,
形成一种将城市
有组织地融入自
然环境之中的
“山水城市”,
而古代帝王都城
的规划建设,大
多以皇宫为中心。
以皇权为中心(北京、长安)
依山傍水(苏州)
三、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
1. 你购买以下商品时通常选择哪些地方?
☆食用油、食用盐、米、蔬菜、牙膏、香皂
☆电视、冰箱、电脑、高档衣服
2. 你念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在哪些地方,将来念大学会选择在哪?
中心地
向周围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级别因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而不同。
A商店
B商店
如果A商店和B商店的等级相同,那么位于两个商店之间的李军选择哪一个商店来获取他所想得到的服务呢?
一般都会选择离家最近或最方便到达的那一家。这就叫“就近原则”。
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为了避免竞争,获取最大的利润,每个供应点间的距离不会太近,它们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
只要有利可图,在利润的吸引下,新的供应商会不断地进入,直至达到饱和状态,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的,并且彼此相切。
如果每个供应点的服务范围都是圆形、彼此之间相切而又不重叠的话,圆与圆之间必将存在空角,居住在空角的消费者将得不到供应。为了谋求最大利润,供应商会分割这些空白区域。
按照消费者选择最近供应点的假设,三个相切圆之间的空白区域可以分割成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这样,圆形的服务范围被六边形所替代。
按照消费者选择最近供应点的假设,三个相切圆之间的空白区域可以分割成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离其最近的供应点,这样,圆形的服务范围被六边形所替代。
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读图观察: (1)图中中 心地存在几个 等级?找出每 个等级中心地 的六边形服务 范围。
读图观察: (1)图中中 心地存在几个 等级?找出每 个等级中心地 的六边形服务 范围。
读图观察: (1)图中中 心地存在几个 等级?找出每 个等级中心地 的六边形服务 范围。
读图观察: (1)图中中 心地存在几个 等级?找出每 个等级中心地 的六边形服务 范围。
读图观察: (1)图中中 心地存在几个 等级?找出每 个等级中心地 的六边形服务 范围。
读图观察: (1)图中中 心地存在几个 等级?找出每 个等级中心地 的六边形服务 范围。
读图观察: (1)图中中 心地存在几个 等级?找出每 个等级中心地 的六边形服务 范围。
读图观察: (2)中心地等级高低与其数量多少有何关系?
读图观察: (2)中心地等级高低与其数量多少有何关系?
中心地等 级越高,数量 越少,彼此相 距越远。
读图观察: (3)中心地 等级高低与其 服务范围大小 有何关系?
读图观察: (3)中心地 等级高低与其 服务范围大小 有何关系?
中心地等 级越高,服务 范围越大,六 边形数目越少.
从区域整 体来看,高级 中心地包容低 级中心地,高 级服务范围覆 盖低级服务范 围,从而构成 层次分明的空 间网络系统。
中心地理论
正六边形原则——
中心地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六边形分布。
同级互相排斥——
相互独立,呈六边形网格分布。
不同级逐级嵌套——
高级包容低级,等级越高,职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数量越少,彼此相聚越远。
服务功能
职能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距离
城市数目
城市作用
城市等级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
1.理论:假想模式
2.实际:
不存在完全呈正六边形分布的服务范围
原因:地形、人口密度和交通
六边形的嵌套规律客观存在
3.应用:
区域规划
城市建设
商业网点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