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06 21:3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九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5-1-1质量守恒定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2)能用质量守恒解释化学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质的理解和运用
策略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
准备
实验 ppt








一、课前先学
1、课本通过什么实验得到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3、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预习检测:
1、
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分子总数 ⑥反应前后总质量⑦元素质量
A、①③⑤ B、①②③⑥⑦ C、②⑤⑥⑦ D 、①③⑥
3、mgKClO3和2gMnO2(催化剂)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为ng,则生成O2质量是( )
A、(m-n)g B、(m+2-n)g C、(m+2+n)g D、 (n-2)g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1、问题讨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量总和有什么关系?
2、实验探究:白磷燃烧
3、学生交流: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4、提出问题;是不是该反应比较特殊,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其他反应是不是也遵循呢?
合作探究二
1、实验探究: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实验步骤:(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
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3、学生交流;总结实验结论: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总质量
4、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合作探究三
1、实验探究: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学生交流:随着反应的进行,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3、提出疑问;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学生讨论:如果把产生的气体质量算进去,天平应该平衡。
三、达标检测
1、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A.2AB2 + B2 == 2C B.3AB2 + B2 == 2C
C.4AB2 + B2 == 2C D.AB2 + 4B2 == 2C
2、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 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l B.2∶1 C.5∶l D.4∶l
3、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Mg水受热形成M g水蒸气 B、煤燃烧后煤灰质量减轻了
C、10g食盐溶于70g水中得到80g食盐水 D、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减小
4、在光合作用反应中,CO2+H2O 叶绿体 淀粉+O2,仅仅据此反应,可得出的合理解释是( )
A、淀粉中只有C、H元素
B、淀粉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O元素
C、淀粉中一定含C、H、O 3种元素
D、淀粉中一定含C、O元素,可能会含H元素
5、据质量守恒定律,电解NaCl 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 )
A、KNO3 B、Cl2 C、H2 D、 NaOH
6、质量守恒定律实质: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 分解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 ,新分子聚集成新物质的过程。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变化,所以宏观上 的种类也不改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也必然相等。
添加修改
板书
设计
5-1-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见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
(2)原因: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规律: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
元素种类不变 宏观—物质种类
五个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 原子数目不变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
原子质量不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数目
教学
反思
人教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九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5-1-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配平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实质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创造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配平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策略方法
例题讲解 习题强化
教学
准备
PPT




课前先学
1、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2、如何去读一个化学方程式。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预习检测:
1、 ,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 2H2O 点燃 2H2+O2 ↑的正确读法是:
A、两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B、两个水通电后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C、水通电等于氢气和氧气。
D、每两个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3、求出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1) 4P+5O2 点燃 2P2O5
(2)4Al+3O2 点燃 2Al2O3
(3)2H2O2 二氧化锰2H2O+O2↑
(4) 2KMnO4 △ K2MnO4+ MnO2+O2↑
二、课堂探究
1、问题讨论:化学方程式如何去读,化学方程式包含哪些信息?
2、学生讨论:
3、老师引导;
4、得出结论:例如 2H2+O22H2O的读法:
(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 份质量的氢气和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水。
(3)每 个氢分子和 个氧 反应生成 个 。
包含信息:(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
(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三、达标检测
1、化学方程式3Fe + 2O2 点燃 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2、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3、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ClO2 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其中 表示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氧原子)
试回答:
(1)ClO2 叫做 ,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添加修改
板书
设计
5-2 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的意义及读法:
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最小公倍数发
(2)奇数配偶法
(3)观察法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