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走近细胞》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07 09:3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走近细胞》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 细菌细胞膜与真菌细胞膜相似
C. 发菜与草履虫都有染色体
D.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原核细胞中,拟核内的物质是(  )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蛋白质和核酸
3.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 水母
B. 心肌细胞
C. 大肠杆菌
D. 卵细胞
4.在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奠定了细胞学说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由于哪位科学家的努力,使人类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胞(  )
A. 虎克——英国科学家
B. 施旺——德国动物学家
C. 施莱登——德国植物学家
D. 魏尔肖——德国病理学家
5.生态系统是指(  )
A.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C. 由动物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D. 由植物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6.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能完整地表现出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B. 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 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的
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繁殖
B. 单细胞生物体如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C.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
D.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生态学家研究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变化和繁殖情况,他们的研究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  )
A. 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具有生命特征
B. 精子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形成受精卵,才具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C. 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一只变形虫就是一个细胞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
A. 一只青蛙
B. 青蛙的表皮细胞
C. 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
D. 池塘中的水、阳光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在池塘中的各种生物
11.19世纪德国M.J.Schleiden和T.Schwann等科学家提出了细胞学说,其意义在于(  )
①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②明确了生物体结构的差异性 ③揭示出细胞的统一性 ④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2.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是(  )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④池塘
A.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 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13.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 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D.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14.当你开始用低倍镜观察装片时,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这异物可能在(  )
A. 反光镜上
B. 装片上
C. 物镜上
D. 目镜上
15.一块农田中的一只蝗虫,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应属于哪个层次(  )
A. 种群
B. 个体
C. 群落
D. 农田生态系统
16.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动物细胞,下列对由视野A转换到视野B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B. 需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C. 换高倍物镜需转动转换器
D. 调节反光镜,或选用较大的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17.下列细胞可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是(  )
A. 变形虫细胞
B. 柳树的叶肉细胞
C. 乌龟的神经细胞
D. 人的肌肉细胞
18.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个池塘内所有的①②③④构成了群落
B. 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
C. 图中最多有两种生物是自养生物
D. ②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9.从细胞水平来说,多细胞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原因是(  )
A. 受精卵的分裂
B. 细胞的增殖,数量增加
C. 细胞的生长
D.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0.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染色体
B. 没有核糖体
C. 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D. 能利用叶绿体完成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H1N1流感病毒中甲型H1N1流感占较大比例并逐渐成为流感优势毒株,但流行水平明显低于2009~2010年同期,市民不必过度恐慌。请分析回答问题: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观点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说H1N1流感康复者血清能治疗H1N1流感。下面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过程,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验证H1N1流感康复者的血清能治疗H1N1流感。
实验材料:健康小白鼠、H1N1病毒液、未患H1N1流感的小白鼠血清(A)、患H1N1流感后康复的小白鼠血清(B)等。
实验步骤:
①取年龄、体重、性别、身体状况相同的若干健康小白鼠,平均分为两组,标记为甲、乙。
②给甲、乙两组小白鼠同时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其患H1N1流感。
③给甲、乙两组小白鼠分别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为某一池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池塘可视为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池塘涵盖了哪些生命系统层次?(任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

(1)已知观察该标本时所用的镜头如下图,目镜标有5×和10×,物镜标有10×和40×。

请从上图中找出与图像c、d对应的组合:c________;d:________。
(2)选择组合②④,则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填“长度或宽度”或“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若此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为160个,则换为②③组合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约为________个。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调光和观察时操作者的两眼应(  )
A.左眼注视目镜,右眼闭着
B.右眼注视目镜,左眼闭着
C.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D.右眼注视目镜,左眼睁着
(4)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观察操作:a.放置好装片;b.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c.转动粗准焦螺旋调至看到物像;d.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清晰。请指出上述操作的不当之处,并补充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瘦西湖植物茂盛,树上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扬州瘦西湖里所有的鲫鱼组成了__________。
(2)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只白鹭属于__________。
(3)扬州瘦西湖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_。
(4)柳树是扬州瘦西湖的主要树种,柳树与龟相比,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__________。
25.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要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
①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到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物像清晰。
(2)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_______(放大倍数)。

(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很可能在(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
(5)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才能够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蓝藻与发菜都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及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但都有细胞膜。故C选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拟核内为一环状DNA分子。
3.【答案】C
【解析】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单细胞生物。
4.【答案】A
【解析】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简易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并命为细胞。
5.【答案】B
【解析】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是群落;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为生态系统。
6.【答案】A
【解析】蛋白质等化合物虽然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单独存在时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因此单独的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态系统还包括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单细胞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由器官构成的“系统”。
7.【答案】D
【解析】对于细胞生物,无论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细胞都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对于病毒,其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细胞不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答案】B
【解析】藏羚羊是一个物种,可可西里所有的藏羚羊是一个种群。
9.【答案】D
【解析】病毒虽然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能依赖活细胞进行增殖,因此具有生命特征。精子是经过精细胞变形而形成的,虽然细胞质减少了很多,但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
10.【答案】C
【解析】蛋白质虽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单独存在时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不属于生命系统。
11.【答案】D
【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故①②错误,③正确;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故④正确。
12.【答案】B
【解析】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其中所有的衣藻组成一个种群,一个单独的衣藻就是一个个体。
13.【答案】B
【解析】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看清观察的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至高倍镜,调亮视野,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B错误。
14.【答案】D
【解析】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还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所以异物可能在目镜上。
15.【答案】B
【解析】一只蝗虫为一个个体,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16.【答案】A
【解析】换高倍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后,镜头与玻片距离较近,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同时视野变暗,需调节反光镜,或选用较大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17.【答案】A
【解析】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8.【答案】A
【解析】群落包括池塘内所有的生物,而非仅仅是①②③④。
19.【答案】D
【解析】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依赖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0.【答案】A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无核膜;无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染色体,A正确,B错误。原核细胞也能进行细胞分裂,C错误。蓝藻没有叶绿体,D错误。
21.【答案】(1)② 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出现细胞后出现病毒
(2)不能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起抑制作用
(3)实验步骤:②等量的H1N1病毒液 ③等量的血清A、B ④观察两组小白鼠的康复情况
预测结果:乙组小白鼠康复情况明显好于甲组
【解析】(1)确定病毒与细胞出现顺序的方法:从结构上看细胞的结构复杂,病毒的结构简单,从常规思维上由简单到复杂来考虑,则首先想到先有病毒然后有细胞。这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由于病毒的结构较为简单,必须依靠活细胞,离开了细胞不能生存,所以细胞应先出现。
(2)实验步骤中操作的确定:从实验的目的出发,验证的是H1N1流感康复者血清的作用,所以应观察H1N1流感康复小白鼠血清对患病小白鼠的治疗效果,为了排除血清都有这样的效果,要设置未患过H1N1流感的小白鼠血清作为对照,来比较治疗的效果。同时注意在使用病毒液和血清时,量必须是相等的,这样实验结果才具有说服力。
(3)验证性实验结果的预测:根据实验的类型对预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描述,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是完全对应的,只有一种实验结果,即与实验目的相一致,而不是描述所有可能的实验情况。
22.【答案】(1)生态系统 (2)群落、种群、个体等
【解析】池塘中包含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层次内涵盖个体、种群、群落这些层次。
23.【答案】(1)②③ ①④ (2)100 长度 10 (3)C
(4)在a以前应首先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在b以前应当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注视物镜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以免物镜和装片相撞,直至物镜接近装片为止。
【解析】(1)四个图中c的细胞体积放大倍数最大,d的最小,可知应分别对应选项中目镜与物镜组合乘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这个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实验者除了要观察放大的物像以外,往往还要记录有关情况或绘制观察到的图像。因写字、绘图一般用右手,所以,实验者为便于同时观察和绘图,应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着。
24.【答案】(1)种群 (2)个体 (3)生态系统 (4)系统
【解析】(1)扬州瘦西湖里所有的鲫鱼,为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属于一个种群。
(2)一只白鹭属于个体层次。
(3)扬州瘦西湖整体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4)柳树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龟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25.【答案】(1)①要放大观察的物像 视野中央 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 (2)40×
(3)B (4)逆时针 (5)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