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分)根据生活常识,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 kg B.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15 m
C.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1 h D.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1 m/s
2.(3分)今年3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4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25元和2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2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18元和0.17元。…”据此估测0号柴油的密度为(不考虑0号柴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0.80×103 kg/m3 B.0.75×103 kg/m3
C.0.85×103 kg/m3 D.0.90×103 kg/m3
3.(3分)如图所示,在玩“过山车”运动的过程中,人体的哪种物理属性在不断改变( )
A.惯 性 B.运动方向 C.受到的重力 D.质量
4.(3分)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需要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物质制造的是( )
A.炒菜锅 B.吃饭碗 C.保温杯 D.防寒服
5.(3分)如图甲,左上方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相等,注入液体直至图乙状态。下列表示液面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液面上升的速度v随液面到容器底部高度h的关系、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随液体的体积V变化的关系、液体的密度ρ随液体的体积V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 )
6.(3分)如图所示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0.5g/cm3
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
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大于水的密度
7.(3分)如图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相同
B.10cm3的甲物体和20cm3的乙物体密度相同
C.将20g的甲物质和20g的乙物质混合后,平均密度为0.75×103kg/m3
D.将20cm3的甲物质和20cm3的乙物质混合后,平均密度为0.75×103kg/m3
8.(3分)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9.(4分)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量杯的质量是40g
B.液体的体积是60cm3
C.液体的质量是100g
D.液体的密度1.0×103kg/m3
10.(4分)对于密度公式ρ=的正确理解为( )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正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三.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1.(3分)水的密度是 kg/m3,物理意义是 。体积为45cm3的水结成冰后,质量是 g,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kg/m3)
12.(3分)一瓶食用油密度为0.9×103kg/m3,用掉了质量的,剩余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
13.(3分)有一个石碑的体积为4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下一小块样品,测出它的重力为0.56N,然后在量筒内盛60mL的水,完全浸没后水面升至80mL,则石碑的密度是 g/cm3,石碑的质量是 kg。
14.(3分)如图所示为用竹蔑和薄纸制成的孔明灯,所用材料质量为50g,容积为0.5m3,常温下空气的密度为1.3kg/m3,则该孔明灯内空气质量为 kg.点燃孔明灯下端小碟内的松脂,加热孔明灯内部的空气,随着温度升高,空气的密度会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当它变成密度为 kg/m3的热空气时,孔明灯恰好能悬浮在空中。(不考虑松脂质量的减小和材料体积,g取10N/kg)
15.(3分)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50g,则容器质量为 g;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这杯水中的水分子个数约为 。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40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 g/cm3.(ρ水=1.0×103kg/m3)
16.(3分)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见其具有很好的 (选填“导热”或“隔热”)性,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为1.8×103kg/m3,从常温加热至900℃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此时其密度为 kg/m3。
17.(3分)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现要测出该液体的密度。
(1)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瓶底的直径为D,他倒出小半瓶液体后,测出剩余的液面高度为L1(如图1所示),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L2(如图2所示),则液体的密度为 。
(2)而小华采用的方法是将瓶中液体完全倒掉,用天平测出空瓶子质量为m0,装满水时总质量为m2,则液体的密度ρ= (用m0、m、m2、ρ水表示)
18.(3分)某温度下,A、B两种金属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则:
(1)由图可知, (填“A”或“B”)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体积均为2cm3的A、B两种物质的总质量为 g,若将它们混合成合金,则合金的密度是 kg/m3(设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
19.(5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应将 移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
(2)调节天平时,若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需要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至横梁平衡。
(3)调节天平平衡后测量石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砝码个数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石块的质量为 g;
(4)利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可算出该石块的密度为 kg/m3.
20.(5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 。(填“甲”或“乙”)
(2)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3)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a、b、c三个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是 。
(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简,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 厘米3.
21.(5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
序号
蜡块
干松木
体积
V/cm3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m/g
①
10
9
10
5
②
20
18
20
10
③
30
27
30
15
④
40
36
40
20
(1)在如图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
(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不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22.(5分)小雄学会了测量铁块的密度后,他问老师:“能不能测量出冰糖块的密度呢?”老师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探究出来!”于是老师给了小雄下列仪器和材料:①天平(配有砝码),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面粉,⑥白纸,⑦保鲜薄膜,⑧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冰糖。
请你想想,如何选用上述器材,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测量方案(只需简单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3.(6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例如,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60g。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识是相关的:由于纸张的厚薄是均匀的,所以我们无需测算其单位体积的质量,只需知道它单位面积的质量即可。单位面积的质量又叫做物质的“面密度”。
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其中A1纸张尺寸是841mm×594mm,A2纸张尺寸是594mm×420mm。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做物质的“线密度”。
(1)有些图书所用的纸张克重为60g,其“面密度”记作 .
A.60g B.60g/m2 C.60g?m2 D.60g/m3
(2)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A1的“面密度” A2的“面密度”。
(3)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截面积为2.5mm2和4mm2的铜导线,下面关于它们的密度和“线密
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C.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D.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4)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g,如要计算其密度,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
(5)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mm2铜丝,质量为89kg,试计算该铜丝的“线密度”。(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6分)
24.(6分)学习了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的知识以后,爱学习的小敏想,如果只用天平不用量筒能不能测物体的密度呢;于是她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操作:用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300g,然后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人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测出其总质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测出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求:(ρ水=1.0×103kg/m3)
(1)石块的质量是多少?
(2)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3)石块的密度是多少?
25.(6分)“十一”黄金周,小珊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壶盖的体积。
(2)这种材料的密度。
(3)茶壶的容积为600mL,若用该茶壶装满水时,茶壶中水的质量。
26.(6分)某项体育赛事的金牌是由纯银、玉石、纯金组成,金牌的总体积约为25cm3,其中纯金的质量约为7.6g
,镶嵌玉石的体积约为8cm3.已知ρ玉=3.0g/cm3,ρ金=19.3g/cm3,ρ银=10.5g/cm3.试求:
(1)一枚金牌约需玉石多少克?
(2)一枚金牌除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多少克?
(3)这枚金牌的平均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保留小数点后1位)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2.【解答】由0号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00元可得,1元对应柴油的质量m1,则:
m1=×1000kg=5kg,
也就是5kg的0号柴油下调价格是1元,
由0号柴油每升降低0.17元可得,1元对应柴油的体积V1,则:
V1=×1L=L=×10﹣3m3,
也就是L的0号柴油下调价格是1元,
所以,0号柴油的密度:
ρ===0.85×103kg/m3。
故选:C。
3.【解答】
AC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在玩“过山车”运动的过程中,物质单位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不变,所以重力不变。故A、C、D不符合题意;
B、过山车轨道是弯曲的,所以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方向不断变化。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解答】导热性能较好的物质,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多,温度降低的快,比如金属材料,炒菜锅是金属材料,导热性能好,吃饭碗是陶瓷材料,导热性能较金属差,保温杯和防寒服更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解答】
AB.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m相等,则相同时间内液面上升的高度△h===,则液面上升的速度v不随时间t和深度h的变化而变化,故AB错误;
C.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入液体的质量△m相等,则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m容+△m×t可知,m与t的关系为一次函数,故C正确;
D.因液体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所以液体密度不随其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6.【解答】
A.由m﹣V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图象为正比例函数,则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故A错误;
B.由甲物质的m﹣V图象可知,当m甲=50g时其体积V甲=50cm3,则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1.0g/cm3,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体积相同时,甲物质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的大,故C正确;
D.由B的解答可知,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水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C。
7.【解答】
AB.由图象可知,当m甲=50g时,V甲=50cm3;当m乙=25g时,V乙=50cm3;
则甲、乙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ρ甲===1g/cm3,ρ乙===0.5g/cm3,
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20g的甲物体和10g的乙物体密度不同,10cm3的甲物体和20cm3的乙物体密度也不相同,故AB错误;
C.相同质量的甲物质和乙物质混合后,设每种物质的质量为m,
其平均密度:
ρ1====≈0.67g/cm3=0.67×103 kg/m3,故C错误;
D.相同体积的甲物质和乙物质混合后,设每种物质的体积为V,
其平均密度:
ρ2=====0.75g/cm3=0.75×103 kg/m3,故D正确。
故选:D。
8.【解答】
如图,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甲>m乙>m丙,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
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甲>ρ乙>ρ丙,由V=可知V甲<V乙<V丙,
所以左边烧杯的液体为乙,中间为丙,右边为甲,
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乙、丙、甲。
故选:A。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9.【解答】由图象可知,
(1)当液体体积为零时,即没有液体时,质量m0=40g,即量杯的质量为40g,故A正确;
(2)当液体体积为60cm3时,总质量为100g,此时液体的质量为m=100g﹣40g=60g,
则液体的密度为ρ===1g/cm3=1.0×103kg/m3,故D正确,C错误;
(3)由(2)可知,只有液体的质量为60g时,其体积才是60cm3.故B错误。
故选:AD。
10.【解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ρ=,该公式表达的意义是:对于同种物质而言,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跟着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总是成正比的,所以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所以选项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1.【解答】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所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
由ρ=可得体积为45cm3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水=1.0×103kg/m3×45×10﹣6 m3=0.045kg=45g,
水凝固成冰以后质量不变,所以m冰=m水=45g,
由ρ=可得,水凝固成冰的体积:V冰===5×10﹣5m3=50cm3,
增大的体积:△V=V冰﹣V水=50cm3﹣45cm3=5cm3。
故答案为:1.0×103;体积为1m3的水质量是1.0×103kg;45;5 。
12.【解答】(1)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所以,用掉了质量的,质量和体积均减半,密度不变,剩余食用油的密度仍为0.9×103kg/m3不变;
(2)设钢瓶的容积为V,由ρ=可得,原来氧气的质量m=ρV=6kg/m3×V,
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质量的,则钢瓶内剩下氧气的质量:
m剩=m=×6kg/m3×V=4kg/m3×V,
因剩余气体的体积不变,
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
ρ剩===4kg/m3。
故答案为:0.9×103;4。
13.【解答】由G=mg可得,小块样品的质量:
m1===0.056kg=56g,
小块样品的体积:
V1=80mL﹣60mL=20mL=20cm3,
小块样品的密度即石碑的密度:
ρ===2.8g/cm3=2.8×103kg/m3,
该石碑的质量:
m=ρV═2.8×103kg/m3×40m3=1.12×105kg。
故答案为:2.8;1.12×105。
14.【解答】(1)由ρ=可得,孔明灯内空气的质量:
m=ρV=1.3kg/m3×0.5m3=0.65kg;
(2)加热孔明灯内部的空气,随着温度升高,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3)孔明灯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空气gV=1.3kg/m3×10N/kg×0.5m3=6.5N,
孔明灯材料的重力:
G0=m0g=0.05kg×10N/kg=0.5N,
要使孔明灯悬浮在空气中,则G总=F浮=6.5N,
此时孔明灯内热空气的重力:
G′=G总﹣G0=6.5N﹣0.5N=6N,
此时孔明灯内热空气的质量:
m′===0.6kg,
则此时热空气的密度:
ρ′===1.2kg/m3。
故答案为:0.65;变小;1.2。
15.【解答】(1)容器装满水后水的体积:
V水=V=250mL=250cm3,
由ρ=可得,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3×250cm3=250g,
则容器质量:
m容=m总﹣m水=350g﹣250g=100g;
(2)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10﹣26kg,这杯水中的水分子个数约为:
n=≈8.33×1024个;
(3)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液体的体积:
V液=V=250cm3,
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容=400g﹣100g=300g,
这种液体的密度:
ρ液===1.2g/cm3。
故答案为:100;8.33×1024;1.2。
16.【解答】(1)火箭在高速飞行时,与大气层摩擦生热,温度升高,
为了保护内部结构,在火箭的表面覆盖一层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所以新型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2)设常温下该陶瓷材料的体积为V,由ρ=可得该材料的质量m=ρV,
加热至900℃高温时,其质量不变,而体积变为V×90%,
则此时其密度为:ρ′===ρ=×1.8×103kg/m3=2×103kg/m3。
故答案为:隔热;2×103。
17.【解答】(1)容器的底面积:S=πr2=π()2,
倒出小半瓶液体后,容器中剩余液体的体积:V液=SL1
容器正立放置时液体上部空白部分的体积,和容器倒立放置时空白部分的体积相等,
所以空白部分的体积:V空=S(L﹣L2)
容器的容积,也就是液体装满容器时液体的体积:
V=V液+V空=SL1+S(L﹣L2)=S(L1+L﹣L2)=π()2(L1+L﹣L2)=
液体的密度:ρ===
(2)瓶子里装满水和装满液体,水和液体的体积相等,
V水=V液,=,=,解得,液体的密度:ρ=ρ液=ρ水。
故答案为:(1);(2)ρ水。
18.【解答】
(1)由图可知,物质A的m﹣V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故A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由图象可知,A物质的体积为V1=2cm3时,质量为m1=4g,
B物质的体积为V2=2cm3时,其质量为m2=2g,
故体积均为2cm3的A、B两种物质的总质量为m=4g+2g=6g,
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则总体积为V=2×2cm3=4cm3,
所以合金的密度为:ρ===1.5g/cm3=1.5×103kg/m3。
故答案为:(1)A;(2)6;1.5×103。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
19.【解答】(1)测量质量时天平应放在水平台面上,在调节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应先把游码调回零刻线;
(2)横梁静止时,由图甲可知,指针右偏,说明左盘高右盘低,平衡螺母需向左调节;
(3)石块的质量为m=20g+5g+g=27g;
(4)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mL,石块没入量筒的水中后读数为30mL,
石块的体积V=30mL﹣20mL=10mL=10cm3,
所以石块的密度ρ===2.7g/cm3=2.7×103kg/m3。
故答案为:(1)游码;(2)左;(3)27;(4)2.7×103。
20.【解答】(1)甲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乙同学操作相对误差较小,测量较准确。故选乙;
(2)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符合题意;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符合题意;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小,符合题意;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会造成测出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c装置中进入广口瓶中的气体的体积等于由玻璃管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
(4)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后,补充的水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而补充的水的体积又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因此,矿石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
故答案为:(1)乙;(2)ABC;(3)c;(4)70。
21.【解答】(1)图象的横轴是体积,纵轴是质量。在图上先做出蜡块的四个坐标点,然后将它们连起来;再在图上做出干松木的四个坐标点,将它们连起来。如图所示:
(2)由蜡块的四组数据我们发现,每一组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由干松木的四组数据也可以发现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相同,则可得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蜡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9g/cm3,干松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0.5g/cm3,则可得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3)在物理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规律,本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1)见上图;(2)相同;不同;(3)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
22.【解答】
实验步骤:步骤一、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冰糖块的质量m
步骤二、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面粉,摇匀读出体积为V1;
步骤三、将面粉倒到白纸上,放入冰糖块,再将白纸上的面粉倒回,摇匀读出体积为V2;
密度表达式:ρ=。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3.【解答】
(1)纸张克重为60g,表示单位面积纸的质量为60g,即其“面密度”记作60g/m2,故选B;
(2)同种材质做成等厚纸张的密度相同,由V=Sd可知单位面积纸的体积相同,由m=ρV可知,单位面积纸的质量相等,即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的面密度相等,则A1的“面密度”等于A2的“面密度”;
(3)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截面积为2.5mm2和4mm2的铜导线,导线的材料相同,它们的密度相同,
因为它们的横截面积不同,单位长度铜导线的体积不同,
所以,由m=ρV可知,单位长度的质量不同,即它们的线密度不同,故选B;
(4)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g,表示1m2这种纸的质量为60g,
由ρ==可知,要计算其密度应知道每张纸的厚度;
(5)质量为89kg铜导线的体积V===0.01m3,
这捆铜丝的长度L===4000m,
该铜丝的线密度ρ线===22.25g/m。
答:(1)B;(2)等于;(3)B;(4)每张纸的厚度;(5)该铜丝的“线密度”为22.25g/m。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6分)
24.【解答】由题知,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总=300g,放入石块且溢出水后的总质量m溢总=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水和瓶子的总质量m剩=290g,
(1)石块的质量:
m=m溢总﹣m剩=320g﹣290g=30g;
(2)石块排开水的质量:
m排=m总﹣m剩=300g﹣290g=10g,
由ρ=可得,石块的体积:
V=V排水===10cm3;
(3)石块的密度:
ρ===3g/cm3。
答:(1)石块的质量是30g;
(2)石块的体积是10cm3;
(3)石块的密度是3g/cm3。
25.【解答】(1)因壶盖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ρ=可得,壶盖的体积:
V盖=V水===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
ρ===3g/cm3;
(3)该茶壶装满水时水的体积:
V水′=V容=600mL=600cm3,
茶壶中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3×600cm3=600g。
答:(1)壶盖的体积为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为3g/cm3;
(3)用该茶壶装满水时,茶壶中水的质量为600g。
26.【解答】(1)由ρ=可得,这枚金牌需要玉石的质量:
答:(1)一枚金牌约需玉石24g;
(2)一枚金牌除玉石和纯金外,还需纯银约174.3g;
(3)这枚金牌的平均密度是8.2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