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范围: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涂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允许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出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河畔(pàn) 颓圮(pǐ) 寥落(liáo) 引吭高歌(kàng)
B.赁屋(lìn) 踌躇(chóu) 攒射(zuán) 殒身不恤(yǔn)
C.憧憬(chōng)桀骜(ào) 呻吟(yín) 毛骨悚然(sǒng)
D.气馁(něi) 不惮(dān) 慰藉(jì) 言简意赅(gā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遏止 浸渍 改弦更张 历尽沧桑 B.妨害 喋血 黯然失色 再接再励
C.寥廓 漫溯 察言观色 举止安详 D.彷徨 坐落 永葆生机 通宵达旦
3.依次填入下列空格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他凭借 的精神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成绩确实难能可贵。
②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 使“想出名”这一难登大雅之堂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印象。
③钱学森大师的精神 在象征着他的生命的伟大事业中。
A.艰苦 以至 灌注 B.艰苦 以致 贯注
C.坚苦 以至 贯注 D.坚苦 以致 灌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岳飞与秦桧,一个精忠报国,一个投敌卖国,两种人格判若云泥,哪能相提并论呢?
B.大年三十,大雪纷飞,刘县长和县里的几个干部冒雪访贫问苦,把一千元慰问金亲自送到病休的劳模王常贵手里,老王热泪盈眶,感同身受。
C.韩日世界杯上,巴西队如愿以偿地捧得“大力神杯”,整个巴西沸腾了,到处都在弹冠相庆。
D.加入“WTO”后,我们和各国进行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守“世贸”原则,高举诚信大旗,循规蹈矩,杜绝一切欺诈行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家都知道,你可以轻易地在钢琴上敲出几个音符,但小提琴是弓和弦结合的乐器,玄机深奥,非初学者可信手拾得之技。
B.2009年度诺贝尔奖揭晓,中国大陆科学家又榜上无名。有关专家称,低水平的研究投入,限制了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
C.中国的“吃”举世闻名,这不只表现在烹制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也表现在中国食物丰富,种类繁多上。
D.现在的书越来越多样了,各种畅销书、排行榜层出不穷。但是,如果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冰棍,或者是甜水,很舒服,可营养不够。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地球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就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都会对此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微不足道,它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
全球的环境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度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以抵消其他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空间来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可大大减少。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6.对“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功臣”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月球稳定了地球的转轴,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B.因为月球稳定了地球的转轴,使全球有季节变化,进化出生命。
C.因为月球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微不足道。
D.因为月球和太阳一起使地球稳定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
7.文中说,如果月球离我们而去,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其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地轴的方向不再发生摆动。
B.地球上就会没有四季更换,最终人类也将灭亡。
C.诸行星作用在地球凸缘上的力会不断变化。
D.诸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也就会很大,使黄赤交角超过1.3度。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是因为火星的自转轴的倾度比地球大。
B.23.5度的黄赤交角是形成四季的原因。
C.地球黄赤交角的不稳定,会破坏地球的环境。
D.火星上的卫星比地球上的卫星大。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王祥,字休徵,琅琊临沂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李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汉末遭乱,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年垂耳顺,固辞不受。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及武帝为晋王,祥与荀顗 往谒,顗谓祥曰:“相王尊重,何曾既已尽敬,今便当拜也。”祥曰:“相国诚为尊贵,然是魏之宰相。吾等魏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班例大同,安有天子三司而轻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君子爱人以礼,吾不为也。”及入,顗遂拜,而祥独长揖。帝曰:“今日方知君见顾之重矣!”武帝践阼,拜太保,进爵为公,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帝不许。御史中丞侯史光以祥久疾,阙朝会礼,请免祥官。诏曰:“太保元老高行,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前后逊让,不从所执,此非有司所得议也。”遂寝光奏。泰始五年薨,奔赴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而已,门无杂吊之宾。族孙戎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 谮:中伤。
B.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 檄:征召。
C.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 亏:损失。
D.遂寝光奏 寝:止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
B.览劝之,为具车牛,祥乃应召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 夫晋,何厌之有
D.朕所毗倚以隆政道者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11.下面能够表现王祥“清达”“笃孝”的一项是 ( )
A.①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 ②州界清静,政化大行
B.①祥以年老疲耄,累乞逊位 ②为具车牛,祥乃应召
C.①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 ②拜太保,进爵为公
D.①顗遂拜,而祥独长揖 ②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祥非常孝顺。尽管继母对他比较苛刻,但他仍然秉持孝道。继母在冬天想吃活鱼,他甚至要解衣破冰捉鱼。继母去世,他居丧哀伤过度,容貌枯槁憔悴,需要拄着拐杖才能站立。
B.王祥有治政才干。他受徐州刺史吕虔的委托,处理徐州政务。当时徐州盗贼遍地,经过王祥的多次征伐,打败盗寇,徐州境内得以安定,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时人都歌颂他的功绩。
C.王祥很清高。在汉末逃避战乱中,隐居三十多年,州郡征召他,他都不做官。后来,在武帝时代,王祥和荀顗一同前往拜谒武帝,荀顗跪拜,而王祥竟然独自拱手长揖,对此,武帝很敬重他。
D.王祥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得到重用。王祥因为自己年迈体弱,多次上书请求让位,而武帝不准许。当御史中丞向皇帝请求免去王祥官职时,晋武帝还下诏书称赞王祥是国家元老。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译: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译: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译: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西楼子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4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15.补写下列名句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恰同学少年, , ,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荆轲刺秦王》)
(4)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述而)
五、(12分)
16.日常交际中,注意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4分)
宾客来到说: 。 问人姓氏说: 。
好久不见说: 。 不能陪同说: 。
17.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 。
18.仿照画线例句,在横线处再写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要求:句式相同,字数相近,内容有意蕴。(4分)
爱心是什么?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它使贫病交迫的人重新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清泉,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石壁榕,生命进行曲
①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9.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壁榕的顺序是怎样的?(4分)
20.第⑥⑦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什么?(4分)
21.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从结构上和表达效果上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22.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6分)
七、作文(60分)
23.请以“又到 时”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字数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命题范围:必修一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1.【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音识记能力。A项“引吭高歌”中的“吭”应该读háng B.“攒射”中的“攒”读cuán D.“不惮”中“惮”读dàn ,“慰藉”中的“藉”读jiè。C项全对。
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辨识能力。B项,“再接再励”中的“励”错,应改为“厉”。
3.【答案】C
【解析】艰苦,指客观条件;坚苦,指主观精神。“以至”和“以致”都可以带出结果,但“以至”还有进层的作用。贯注,指精神、注意力等;灌注,指把物质注入。
4.【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能力。A项,“判若云泥”的意思是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合乎语境;B项,“感同身受”的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不能用于老王自己;C项,“弹冠相庆”的意思是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不符合语境;D项,“循规蹈矩”的意思是拘守成规,不敢变易的意思,一般用作贬义。
5.B(A项偷换了主语,“非初学者可信手拾得之技”的主语应是“拉小提琴”;C项不合逻辑,“不只”“也”领起的两句位置应倒换;D项成分残缺,“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光吃冰棍”,或者是“光喝甜水”。)
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主要抓住句子中的“人类起源”,所给的四项都解析了月球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但只有B项的理解中“进化出生命”,准确地解析了“人类起源”。
7.【答案】A
【剖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的第二段最末一句,“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这是在没有月球的引力的情况下。依据题干要求,“月球离我们而去”,因此A项说“地轴的方向不再发生摆动”是错误的,其他三项合乎文意。
8.【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能力。阅读文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度为25度,可在0~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以抵消其他行星的影响”,“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是说卫星很小,由此可以判定,“火星上的卫星比地球上的卫星大”判断错误。
9.【答案】C
【解析】使……受损失,败坏、损害。
10.【答案】B
【解析】B均为介词,给,替。A①连词,表顺连;②连词,表修饰。C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连词,表目的,来;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
11.【答案】D
【解析】A②不表现其清达;B①不表现其笃孝;C①不表现其笃孝②不表现其清达。
12.【答案】C
【解析】王祥和荀顗一同前往拜谒司马炎的时候,司马炎还没有登基,当时司马炎刚被封为晋王。文段后面有“武帝践阼”可以印证。因此,C项说“在武帝时代”不妥。
【参考译文】
王祥字休徵,琅琊临沂人。王祥性情非常孝顺。早年母亲去世,继母朱氏不慈爱,多次说他坏话,因此父亲也不喜欢他,常常让他去打扫牛粪,王祥却更加恭敬谨慎。父母亲有病,他衣不解带,煎汤熬药都先亲口尝过。母亲曾想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将要去破冰捉鱼,冰忽然自行破裂,两条鲤鱼从中跃出,王祥捉着鱼回家了。母亲又想吃烤黄雀,就又有几十只黄雀飞到他的幕帐中,又用它们来供他母亲食用。同乡的人都惊叹,认为这是孝心感应的结果。他家有丹李树,结果实的时候,母亲命他看守,每次风雨来时,王祥就抱树大哭。他就是这样忠厚孝顺。汉代末年,遭逢战乱,王祥扶持母亲带着弟弟王览逃难到庐江,隐居三十多年,州郡征召他,他都不应命。母死后,居丧哀伤过度,容貌枯槁,需要拄着拐杖才能站立。徐州刺史吕虔召他为别驾,他的年龄已接近六十,坚决推辞不接受。弟弟王览规劝他,为他准备好车和牛,王祥才应召而去,吕虔把徐州政务都委托给他。在那时,盗贼遍地,王祥率领勉励士兵,多次征伐,打败盗寇。徐州境内清肃安宁,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当时人歌颂他说:“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等到武帝司马炎做晋王时(注:此时,司马炎尚未登上武帝帝位。史书作者出于避讳而称武帝),王祥和荀顗一同前往拜谒司马炎。荀顗对王祥说:“丞相位尊势重,何曾都已经向他归心致敬,现在我们应当跪拜才对。”王祥说:“丞相的确尊贵,但他是魏国宰相,我们是魏国三公,三公和王侯,相差只有一级罢了,上朝的礼仪是一样的,哪有朝廷的三公轻易跪拜别人的呢!这样做,损害魏国的威望,败坏晋王的明德,有德行的人以礼节去爱护别人,我不做这事。”进去后,荀顗就跪拜,而王祥独自拱手长揖,司马炎说:“现在我才明白你为什么被(魏帝)如此看重。”司马炎登上帝位后,拜王祥为太保,进爵位为公。王祥因为年迈,多次上书请求让位,武帝不准。御史中丞侯史光认为王祥长期抱病,欠缺朝会礼节,请求免去王祥官职。晋武帝下诏说:“太保是国家元老,品行高洁,是我所依靠来弘扬政道的人。他前后多次让位,我都不准他的坚决要求,这不是你们下官随便议论的事。”于是平息了侯史光的启奏。泰始五年去世。来奔丧的人,不是朝廷的贤者,就是关系亲近的老部下,门前再没有其他的吊唁的宾客。族孙王戎赞叹说:“太保公真是清高通达啊!”
13.(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3)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14.【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剖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诗歌的形象(景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景物入手,分析把握景物的特点;再由景入境,通过意境的特点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诗中写的海浪、北风、数声雷、急雨,视野开阔,气势雄伟,构成壮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15.【答案】(1)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2) 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 (3)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4)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课文重点语段的背诵记忆情况。要求学生对学过的重点课文的精彩语段,留下深刻的印象,借以增加语文素养。
16.光临 贵姓 久违 失陪
17.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解析】本题是名著考查和对联撰写题相结合的题目,主要通过对联考查名著中的重要情节及关键人物。从句式上看,上联是四二二句式,从内容上看,是写名著中主要人物的重要事件。上联用一个成语形容香菱学诗的情景,只要紧扣对联常识,结合提示的内容,就能写出下联。
18.答案示例:
爱心是一道悬挂在天边的彩虹,它使心绪落寞的人重新感到生命的多彩;
爱心是一缕飘荡在天空的清风,它使浮躁不安的人重新获得精神的抚慰;
19.答案: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
解析:第1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20.答案: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解析:第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因为第(6)(7)自然段是交代石壁榕生长的环境,在这种土壤贫脊,地势险恶的环境中,石壁榕竟然能顽强的生长,并长成“两层楼那样高”的大树,由此可见石壁榕那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把握文章的主旨有重要意义。
21.答案: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解析:第3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散”,但散文作者总是通过许多手段,达到一种“聚”,即形散而神“聚”,具体是指散文中心要鲜明,思想、情绪、脉络要统一,因此,散文的结构也是达到“聚”的一种手段。本文,首尾呼应,前后连贯,突出了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22.答案: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解析:第4题着重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中用以寄托作者情感的“物”的寓意的理解。好的散文总是以“物”为载体表现理念,传达情感的。学生要透过语言的表面含义把握其深刻的内涵。本文表面上是对石壁榕顽强的生命力的赞叹,而实际上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即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