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的鱼类。 2.观察金鱼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归纳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掌握鱼的主要特征。
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鱼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 重点 鱼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 难点 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教学 方法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导学案这个教与学的桥梁,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结合,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先学后导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等重要概念。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法与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从而突破难点。
教
学
过
程 创设情 境导人新课 展示:鲫鱼的骨骼标本,指导学生观察脊柱和脊椎骨。列举几种有脊柱的动物和无脊柱的动物,并进行比较。 让学生尝试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推测脊柱的功能。 观察鲫鱼骨骼标本中的脊柱和脊椎骨。说出几种有脊柱和无脊柱的动物名称。 思考并回答。 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教具进行比较,明确脊椎动物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展示:插放淡水鱼和海洋鱼的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 了解常见的鱼类。 利用优质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展示鱼的多样性,引出本节课题。 鱼类的主要特征 提问:多种多样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如果我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有哪些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强调鱼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 1.指导学生分小组观察鲫鱼,提示观察方法(由表及里)。 出示观察提纲:金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合作,依据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思考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确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鱼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通过学案导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鱼的主要特征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特点,这些特点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鱼的运动是只靠鳍就能完成吗?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适时补充。活的形态特征,并完成学案。 交流自主观察的结果,尝试概述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征。教给学生一种观察与学习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总结:金鱼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遇到的阻力。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上有黏液。鱼的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它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对运动起着重要作用。鱼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活动二:探究鱼的呼吸 指导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提问:水流人鱼门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做演示实验) 提问: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们么?它有哪些特点适于水中呼吸? 展示:鱼鳃的结构图。 观察提纲: ①鳃的主要部分鳃丝,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为什么既多又细? ②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用毛笔的笔头模拟鳃丝,演示其在水中和出水的状态,给予学生提示。 提问:鱼鳃的哪些特点与它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 分组观察,并说出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交替张合。 观察,对现象进行分析,说明水从鱼口流入后,是从鳃盖后缘流出的。猜测可能与呼吸有关。 观看视频,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进而明确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主要是在进行呼吸。 问答: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鳃。 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观察,回答学案中的问题。 观察鳃丝的结构,完成提纲任务。 观察毛笔在入水和出水的状态,休会鳃丝在水中增大接触面积的特点。 通过视频、观察实物,先提供具体事实,再引导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认识鱼的呼吸器官,建构鱼用鳃呼吸这一重要概念。 采用模拟法,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鳃丝的特点。 鱼类的主要特征总结:正是因为鳃具有这样的结构,鱼才能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训论,尝试描述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总结:金鱼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为,溶解氧较多的水→口→鳃丝中的毛细血管→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水通过鳃盖后缘排到环境中。 活动三: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引导学生归纳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请学生判断“章鱼”、“鱿鱼”,这些名称里带有“鱼”字的动物,是否是鱼? 归纳并说明鱼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判断,巩固所学知识。 将实验观察得到的结论系统化,归纳鱼的主要特征。 引出“课外实践”活动,建议每小组饲养1至2条观赏鱼。 思考回答。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一周后展示交流心得。 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达成情感目标。 师生总结、构建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板书设计: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 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用腮呼吸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