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阶级矛盾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加剧
外国侵略
激化
自然灾害
后受基督教启发,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谋起义,深入广西,以宗教发动农民群众。1851年1月在广西金田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1864年6月病逝。
洪秀全
(1814.1~1864.6)
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出身农家,曾受聘为塾师。三次考秀才未取,绝望于科举功名。
历史档案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鸦片大量进口,白银大量外流,银价爆增,加之洋布、洋纱大量涌入,中国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1843年洪秀全将西方基督教平等思想、儒家大同理念和农民平均思想结合起来,创立拜上帝教,积极发动群众
材料四:1846—1850年,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各省连续遭到严重的水旱灾害,广大人民陷入饥饿与死亡境地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结合教材内容思考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外因:
内因:
个人因素:
导火线: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激化
根本原因
组织基础
直接原因
理论著作:“三原”
思想核心:平等
积极作用:有利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
局限性:不是科学的理论,麻痹作用
拜上帝教宗教理论
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义、
中国儒家思想、 农民的平均思想
1858年
1860年
1856年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直逼天津。
《天津条约》
英、法对中国发动战争
换约受阻,英法再次出兵,攻陷天津、北京。
《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1851年
1853年
1860年
1864年
洪秀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天朝田亩制度》
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
仿照第二次鸦片战争梳理太平天国运动大事记。
太平军痛击洋枪队,洋枪队的组织者华尔被击毙
2、太平天国兴起的过程: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2、太平天国兴起的过程: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2.封王建制
根据课文描述,你能画出太平天国前期领导核心的结构图吗?
1851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西王
南王
北王
翼王
萧朝贵
韦昌辉
冯云山
石达开
杨秀清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核心
2、太平天国兴起的过程: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图
1.定都天京
(1)定都: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影响: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理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全州之战
长沙之战
攻克武昌
定都天京
3、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4、北上进军,
冯萧牺牲
5、定都天京,
建立政权 (1853年春)
1、金田起义
(1851年初)
2、东乡称王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攻克武汉三镇
定都天京
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攻克武汉。
接着,太平军沿长江流域向东,连战连捷。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王朝对峙。
3.定都天京(南京)
2、太平天国兴起的过程: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
定都天京
图
北伐、西征
项目 北 伐 西 征
时间
目的
经过
意义
1853--1855年
牵制清军,为西征创造条件
推翻清朝
1853-1856年
巩固天京
挺进安徽、湖北、湖南
石达开鄱阳湖大败湘军
巩固了天京大本营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打到天津郊区
因孤军深入失败
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
北 伐 形 势 图
太平军西征形势图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在靖港战役中被
太平军打败的曾
国藩欲投水自尽
“中宵念此,魂梦屡惊”
湘军
二、太平天国的治国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产品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建立一个 “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①性质:
②目的:
1.前期革命纲领
(1)上述文献的性质是什么?它反映了农民怎样的理想?
A、关于土地分配: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 、关于产品分配: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归纳其主要内容?
(3)怎样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你认为其有实施的可能吗?
A、评价:
性质:
农民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革命性:
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落后性:
追求小农经济,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核心
①原则:
②方法:
①原则:
②方法:
天王府花园
天王府西花园—煦园
天王府模型
天王宝座
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是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天王府花园
定都天京后,战争还在激烈进行,而各王却开始大兴土木,修建穷奢极丽的王府, 各王还象封建帝王一样大选民女入宫,洪秀全拥有88位后妃。
艰苦朴素
腐败享乐
建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规定森严的等级制度,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民主平等
封建特权膨胀,脱离群众
洪秀全僻处深宫,诸王罕识其面。杨秀清自恃功高,朝见洪秀王立而不跪……
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要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亲密无间
争权夺利,矛盾重重
思考:
你认为太平天国内讧、滥杀、石达开出走的原因是什么?
(1)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
(2)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3)其根本由于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四、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原因:
韦昌辉
杨秀清
天王
石达开
天京变乱
大渡河
1)原因:
①具体原因:
②根本原因:
2)概况:
天京变乱(1856年)
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个体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3)性质:
内讧
4)影响:
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而衰
A.领导核心
天王 洪秀全
英王 陈玉成
忠王 李秀成
干王 洪仁 玕
太平天国的后期的防御战
B重大战事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1858年 陈玉成 李秀成 破江北大营
三河镇大捷
1860年 陈玉成 李秀成 破江南大营
1860年 李秀成 东征苏南
进攻上海受挫
1860—1862年 陈玉成 安庆陷落,
陈玉成遇害。
1862—1864年 洪秀全等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洋枪队头目华尔
洋枪队
华尔
洋枪队
前期由外国人组成,美国人华尔任领队。
不久,洋枪队改由中国人为兵,外国人为统领,均使用洋枪洋炮。
1862年9月,华尔在浙江慈溪激战中被太平军击成重伤,不久死去。
英国人查理·乔治·戈登继任洋枪队头目。1864年,进攻金坛,太平军再次大败洋枪队,击伤戈登腿部。后在1885年1月26日,被苏丹马赫迪起义军击毙于喀土穆。
后期治国方案——
⑴目的:
振兴太平天国
⑵内容:
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设立新式学堂
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⑶评价:
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世界潮流
①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主观)
②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客观)。
政治:
经济:
文教:
外交:
《资政新篇》
A、进步性:
B 、局限性:
失败原因
主观
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教训: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
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的标志:
1864年天京陷落
四、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1、历史意义:
①性质: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②意义:
A、打击封建;
B、打击侵略;
C、农民战争最高峰;
D、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2、历史教训: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1:鸦片战争的影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
2:定都天京:1853年
3:军事上达到全盛,
颁布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4:天京变乱:1856年
5:《资政新篇》(洪仁玕)
6:天京陷落:1864年
意义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本课小结
二探究释疑
练一练:
1、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迅速发展,这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社会
A.宗教迷信盛行 B.阶级矛盾尖锐
C.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D.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C.按人口和年龄分配土地?
D.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B
D
练一练:
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封建设落的封建统治
4、《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