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7 19: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学科 历史 教学对象 初一 设计者
课时 1 使用教材 2016部编版
一、教学理念
以生为本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的第一课,也是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夏朝是国家产生的标志,也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的开始,开创了王位世袭制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这些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周的分封制在后世王朝的也有应用和借鉴警示作用。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既要有对史前时代的总结于变革也有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要注重历史的连续性。
三、学情分析
面对的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上仍是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性格上,比较活泼好动同时注意力容易转移。 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才刚开始,对于学习历史的方法还需要加强,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方法。
四、课标要求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史实,培养材料研读能力; 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材料研读探究分封制的作用并学会从材料提取信息的方法。 展示相关图片和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关键的教训。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难点: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难点突破: 鉴于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较少,本课的知识量多,为避免枯燥,会多展示图片和历史小故事讲解。通过展示“国”字的含义让学生结合夏朝的统治措施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通过历史事件的依次讲解,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穿插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小故事比如“烽火其诸侯”,帮助学生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和分封示意图帮助认识分封制的内容,通过材料研读、合作探究分封制的作用。
七、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在教室上课,准备好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 (2分钟) 猜人物: 展示大禹、妲己、姜子牙图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几个人物吗?他们分别是禹、妲己、姜子牙,他们是否真实存在呢?又是生活在什么年代呢?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去寻找答案吧。 认真听讲。 以学生们熟悉的人物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 35 分钟 夏朝 1.夏朝的建立:展示大禹治水图与大禹称王图 讲解大禹在治水后受到人们的拥护,从部落首长到一国大王,从治水到治国。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又在中国历史上有何意义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0页,找出禹建立国家的时间和意义。 总结:禹在治水之后,受人民的拥护,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奴隶社会的开始,也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探究一:为什么说夏王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呢?国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國”字的组成,里面有口代表人民,有土地,还有兵器代表军队,外面还有围墙代表疆域,这就是国。 让我们带着这些关于国家的概念,去评判夏朝何为国。 走进史书,探寻夏王朝之谜 展示材料:“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
得出夏朝可能产生了刑法和监狱。依据教材得出夏朝还有军队和历法。 走进二里头,探寻夏王朝之谜 展示二里头遗址和宫殿复原图以及出土文物。 得出夏朝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奴隶制国家。
遗址和文物反映阶级分化、等级界限,夏王朝的文明进程。
2.家天下:夏朝有如此庞大的宫殿,精美的器具,又该由谁来继承呢? 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的推举而上任的,禹最初也是想传位于伯益的,但是禹的儿子夏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打败不认同者登上了王位。从此王位、财产、爵号按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相传的世袭制代替传统的禅让制。 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思考: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是什么意思? 天下为公是指原始社会时期共同生活,财产公有,而天下为家则是指世袭制之后帝王吧国家政权世代占有,当为一家私产。所谓“夏传子,家天下” 4.衰亡:制度和文化都如此璀璨的夏王朝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是的,出了一位暴君,其实夏桀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才艺出众的但是没用将其的天赋和才能用于正途反而不修德行,残暴统治,用武力伤害百姓,当时百姓都说“你这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宁愿和他一起灭亡!” 阅读教材, 回答问题。 阅读、分析材料 思考 阅读、分析材料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用文字的分析更利于同学们理解、掌握。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和 论从史出的意识。 增强学生的材料研读能力,深刻了解世袭制与禅让制的不同。 展示二里头遗址图片和出土文物 出示夏桀骑人图
商朝 商朝的建立: 就在夏王朝衰落的同时,在其偏远的地区的部落悄悄地强大起来,想要取而代之,那是哪一只部落呢?他们成功了吗? 最终在商王汤的领导下,于约公元前1600年,在鸣条建立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建都于亳。 商汤在建立商朝后,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任用贤才,比如伊尹,发展农业、手工业。 盘庚迁殷: 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为何商朝频频迁都呢?最终迁到了哪里呢? 由于受到战乱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最终定都于殷,这也是为何商又被成为是殷商,而这个地方在今天而发掘出了商朝的遗迹、遗物,其中包括甲骨文,被称为殷墟。 衰亡: 商朝又是如何灭亡的呢? 也是出现了一位暴君“商纣王”,就是传说中被妲己迷惑的那位,他 “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在酒池肉林的生活中最终失去了人心。 认真听讲,互动回答问题。 出示地图 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 出示商朝文物 出示图片:商纣王炮烙之刑
西周 武王伐纣: 在商朝晚期,也是有一直部族崛起,就是周部族,在周武王姬发时期,在吕尚即姜子牙、周公旦等人的辅助下,在公元前1046年,与商君在牧野决战,最终商军倒戈,商朝灭亡,史称“牧野之战”。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分封制: 假如你是周天子,面对偌大的王国,你将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王朝呢?(分封制) 周天子是如何分封的呢?分封哪些人呢?有没有要求呢?完成表格。 结合分封示意图讲解,分封对象,诸侯权利与义务,实质是确立社会等级制度。 探究二: 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王朝的统治,巩固疆土,这项制度实现了这个目的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弊端呢? 研读材料思考回答: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 总结:积极方面:稳定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消极: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易发生分裂割据。 衰亡: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西周的灭亡与夏商的灭亡也有相似的原因,那是什么呢? 在西周后期出现了两位暴君,第一位则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周厉王,他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在大街上也有他的眼线,人民在街上都不敢交流,只能眼神示意,最终不能忍受而在公元前841年发动“国人暴动”,厉王逃离。 第二位则是我们熟知的“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有同学起来分享一下这个故事吗? 是的,由于周幽王不理朝政,加上自然灾害,最终于公元前771年,被自己的废后的父亲申伯联合少数民族犬戎所灭。 探究三: 夏、商、周的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总结:夏商周三代都是因为暴虐的君主奴役百姓,最终失去人心才轻易被推翻取代,从中我们知道要想国家长久,就要使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 认真听讲 回答分封制的内容 分析分封制的利弊 出示牧野之战地图。 出示夏商周地图对比图 出示分封诸侯形式图和等级示意图 出示文物大盂鼎图 培养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培养材料阅读能力。
巩固小结 (2分钟)
课后作业 (1分钟) 完成p24课后活动的问题和导学案的剩余部分。 课后巩固知识
(板书)
教学反思 历史素材减少使用游戏图和漫画,容易使学生转移注意力,课堂吵闹。 注意把握时间和提醒学生笔记,注意规范用语。 注意语速语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