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20届高三百校联考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一时间段可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
2.古代中国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还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城市发展的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B.农业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阻滞了社会阶层流动 D.城市发展推动农业商品化
3.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
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 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
4.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这位思想家应是
A.朱熹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
5.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汇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
A.宋词 B.元曲 C.明清小说 D.京剧
6.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 B.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
7.1920年5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及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运动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竟的事业中。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这表明五四运动
A.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
C.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 D.功绩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
8.右图是张乐平发表在《抗战漫画》(1938年1月创刊于武汉,同年6月停刊)第9期的题为《候敌深入,一鼓歼灭》的漫画。该漫画从侧面体现了
A.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C.国民政府全面抗战的决心 D.中日战争胜负的前景明朗
9.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这说明通信事业的进步
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 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
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 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
10.1949年年底,学者胡风创作了政治抒情长诗《时间开始了》,长诗由《欢乐颂》《光荣赞》《青春曲》《英雄谱》《胜利颂》五个乐篇构成。关于《时间开始了》的理解正确的有
A.中国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B.开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大道 D.浪漫主义将主导中国诗歌创作
11.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材料表明中国“这次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 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D.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12.1982年7月,蒋经国在纪念其父亲的文章中写道,“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这表明
A.海峡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 B.两岸“三通”增进了民族情感
C.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D.蒋经国“一个中国”情节深厚
13.“中国的教科书获得了一个契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开始被表述为‘政府+’,认为这是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这一“契机”在
A.中共二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4.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15.“我理解这一名词(共和制)不仅是指一种贵族制或者一种民主制,而是一般地一切被公意、也就是被法律所指导的政府。政府要称其为合法的,就绝不能与主权者混为一谈,而只能是主权的执行人;这样,君主制本身也还是共和制。”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和制遵循“主权在民” ②共和制政体中唯一的样态
③要注重共和的精神与实质 ④权力在法律之下分立制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B.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C.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17.在启蒙理性鼓舞下,工业革命所显示的巨大力量,将上帝从最后的一块领地上(生物界和有机界)赶了出去。这一结果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牛顿物理学成功地解释了自然现象 B.启蒙思想家揭露了宗教神学的虚假
C.达尔文确立了有机界的“发展”观 D.浪漫主义思潮激发了对未来的想象
18.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与西方已由对手变成盟友 B.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已经形成
C.苏联利用西方技术推进工业化 D.经济危机使欧美加速资本输出
19.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20.某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会议还讨论了分割德国,建立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巴尔干、法国、远东、芬兰以及波兰疆界等问题。该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右图
A.① B.② C.③ D.④
21.近年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成为IMF增资的重要来源。出身工会领袖的巴西总统卢拉就感慨,在过去20年里,他在历次抗议中大多会要求“IMF滚出去”,但“现在,(我的)财政部部长说,我们将借钱给IMF”。这说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加强 B.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IMF面临严重资金困境
22.“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23.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古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表明,顾颉刚主张
A.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B.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D.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24.有学者认为,现代知识分子,都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与他们专业知识或技术知识分不开,他们是要敢于挑战权威,在专业范围内追求真理;另一方面是在本职之外,有一种在求真的精神上发展出来的道德情操,对一切公共利益的问题都抱有深切的关怀。下列属于爱因斯坦在第二方面表现的是
①一战爆发时,在反战宣言上签字 ②一战后,继续推动量子力学发展
③二战前后,上书罗斯福总统研制原子弹 ④二战后,致力于防止核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
25.边疆治理是我国历史和现实的重大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秸、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众。
——摘编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材料二 现奉谕旨督办新疆军务,应预筹出关驻节。衰病余生,何能担荷重任?唯密谕“英、俄有暗约扰我西路之说,英由印度窥滇之腾越,俄窥喀什噶尔,使我首尾不能相顾”云云。现值俄使由湖北、陕西前来,到兰接见后,由凉、甘、安、肃赴哈密,由哈密归国。所遣两使名为游历,实则窥我虚实。此时西事……我断无推卸之理,不得不一力承当。
——摘编自欧金林《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的家书》
材料三 在边境加强相互信任和相互裁军等军事领域的谈判在“上海五国”协商机制形成之时就基本结束了,由于这一机制是在对谈判成果认证之时而形成的,因此,边境地区安全算是该机制的前奏曲,接下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才是主角。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向世人证明,只要国家秉持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的理念和态度与他国交往,形成一个公正的、和谐的新国际社会并不是一种奢望。
——摘编自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1)写出材料一中所记述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为何以“衰病余生”经略新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左宗棠主导下清政府维护新疆主权的方略。(6分)
(3)相比于“上海五国机制”,“上海合作组织”有着怎样的发展?结合该组织的发展进程,简要概括其对新时期边疆治理的启示。(6分)
26.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意涵,也有着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和多重的认知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的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北半球的气候自14世纪开始转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个“冰河期”。1315年到1319年间欧洲暴雨连绵,在高纬度地区开始,饥荒席卷欧洲大陆,导致数千人死亡。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从君士坦丁堡、热那亚、马赛漫延开来,竞一下子夺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丰饶世界”结束了:地中海海岸13世纪形成的繁荣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倡议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旱灾、洪灾、时疫、饥荒,不断上演,流民、动乱、战争、极权,家常便饭。……一个好端端的人在一夜之间悲惨死去,使阿奎那时代对理性神学信仰很快崩溃了。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布莱恩·费根《小冰河时代》等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给予“文艺复兴”的含义完整地解释。(8分)
(2)根据材料二,按唯物主义原理阐释欧洲人文主义“复兴”的历史背景。除此之外你还能提出哪些视角?(6分)
(3)思想的变迁往往体现在建筑文化上。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中建筑的名称及其建造者,并简述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一战结束后)法国要追逐的目标和手段,比英国更为偏狭和近视,除了分享德国的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属地外,主要是企图独揽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它要通过领土上肢解、经济上榨取、外交上孤立、军事上限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使之永远降为二等国。
——摘编自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的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分别在三个方框内填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及其地位。(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领土”为例,说明法国是如何通过《凡尔赛和约》“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的。结合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史实,简述法国“追逐的目标”是否得以实现。(6分)
浙江省2020届高三百校联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A
B
D
B
C
B
C
A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A
A
C
C
D
C
A
A
C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
25.(20分)
(1)制度:羁縻府州制。(2分)
主要内容:其部落首领列置州县;以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子孙世袭;不编户籍,不上贡赋;受都督府监领。(4分)
重要意义:促进民族融合,利于边疆治理,有助于“贞观之治”。(2分)
(2)原因:英、俄等列强图谋侵略新疆,危害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左宗棠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分)
方略:武力抗击侵略、外交谈判、设置行省。(3分)
(3)发展:从突出安全合作到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或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多边合作);成员国多了乌兹别克斯坦。(3分)
启示:放眼世界,与周边国家平等协商、安全先行、互利协作。(3分)
26.(20分)
(1)解释: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2分),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2分),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分),实际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2分)。
(2)历史背景:气候变冷引起了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2分)使当时人们心理受到影响,开始着力追求现世生活。(2分)
其他视角:思想史(人文主义发展史)视角,民族主义(地方主义)视角。(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可给分,鼓励展开)
(3)建筑名称:圣母玛利亚大教堂。(2分)建造者: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2分)
时代精神:公民精神,以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2分)
27.(12分)
(1)名称及地位:①索姆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②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③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6分)
(2)措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划出一部分领土给波兰,并在东普鲁士同德国本部之间划出一条“波兰走廊”。(2分)
没有实现。20世纪30年代,德国纳粹党利用社会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建立法西斯专政;(2分)最终撕毁《凡尔赛和约》,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