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8和9的认识 第 6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 通过自主探究,能熟练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正确读写8和9。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2. 通过动手操作摆图形,借助点子图任选数字比大小等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难
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8和9。
2.正确区分8和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0~7这8个数,打乱顺序。
(1)一共有( )个数。
(2)从左数第5个数是( )。
(3)把左边的5个数圈起来。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数字卡片排队。
2.师: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数字交朋友,关于数的秘密可多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探索8和9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1.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回答,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校园的教育。
师:同桌互相找一找,数一数,图上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8、9来表示?
师小结: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一定的顺序,一个接着一个数,这样不重复也不遗漏。
(3)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数一数,身边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8、9来表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不同的起点用多种形式数数,让学生直观感知“只要不重复、不遗漏,与数事物的次序无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2.教学8、9的顺序及大小。
(1)8、9的顺序。
师:你能拿出表示7的圆片吗?再添一个是多少?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师追问:那8个再添上1个是几呢?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8添上1是9。
师出示计数器,学生上台演示7加1等于8,8加1是9。
师:哪个小朋友能帮助老师把尺子填完整。(课件出示尺子图)
先填写,再顺着读、倒着读。
看尺子图填空。
8的后面是( ),7的前面是( )。
9的前面是( ),7的后面是( )。
8的相邻数是( )和( )。
在9前面的第3个数是( )。
你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间互问互答。
(2)比较7、8、9的大小。
师出示点子图。
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
师提问:请你从中选出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在黑板上进行板书(7<8 8<9 8>7 9>7)。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任意选出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问题设置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3.教学8、9的序数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1页圈动物的题目。(出示课件集体订正)指名说做这道题要注意哪些关键字?
4.教学8、9的写法。
(1)师引导学生观察,你觉得8和9像什么?(8像葫芦,9像气球)
(2)教师先讲解并在黑板上书写8和9。
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方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字处连接,一笔写成。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左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
(3)学生练习书写。
打开课本,先描红,再书写。
三、运用新知,巩固练习
1. 填一填。
2. 比一比,填一填。
( )>( )>( )>( )
( )<( ) <( ) <( )
师提醒:这是什么符号?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1、2、3题,师生共同订正。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学会哪些知识?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