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例题+针对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复习(知识梳理+例题+针对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7 18:5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

科学入门


 药品的取用方法
【专题解读】 (1)固体药品的取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法(如下左图)
②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滴加法(如下右图)

说明 ①倒完液体后,立即塞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②普通滴管用完后要及时清洗,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不用清洗,但一定要专管专用。
例1 下列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将滴管伸入试管中
B.用手直接拿取固体药品
C.将块状固体药品直接扔入试管中
D.取用药品后,盖好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
 物质的加热
【专题解读】 

说明 ①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持在试管中上部;②用酒精灯给烧杯或烧瓶里的液体加热时,应垫上石棉网,以保证受热均匀;③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例2 下列关于试管的加热操作正确的是(  )
A.预热后用酒精灯外焰给试管加热
B.加热时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D.加热时,试管口朝着自己或有人的地方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专题解读】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通常是直的,如果直接用来测量某些特殊物体的长度时,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人们常利用“等效替代”的思想,用转换法间接地测量出这些物体的长度。
1.化曲为直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采用化曲为直法。
例 如何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
答 将一根无弹性的软棉线沿铁路线放好,使其与被测的铁路线重合,并在起始点、终止点用笔做好记号,然后将棉线放直,量出两点间的长度即可。如果结合地图上的比例尺,利用公式“实际距离=”便可算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2.滚轮法
用一个已知周长为c的轮子沿着被测的曲线滚动,数出轮子滚动的圈数n,则轮子的周长与轮子滚动圈数的乘积即为被测曲线的长度(L=cn)。如果轮子滚动有不足一周的,可记准该周的起点和终点,让轮子在纸上由起点沿直线滚动到终点,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就是不足一周部分的长度。
例 我国古代发明的“计里鼓车”,是利用车轮的转动情况来测路程的,请根据你掌握测量的有关知识,猜测“计里鼓车”是如何测路程的?如果车轮半径是0.6米,车轮转动多少圈,车前进1千米?
答 (1)根据L=2πr求出车轮的周长,再数出车轮转动的圈数n,用周长乘以圈数就可以求出路程。
(2)车前进1千米车轮转动圈数n=
≈265圈
3.辅助工具法(平移法)
用刻度尺和三角板相配合,把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长度平移出来,进行测量。
例 如何测量圆锥体的高度?

答 首先把圆锥体放在桌子边缘,让刻度尺与桌面垂直,且使零刻度线与桌面相平;然后把直角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压在圆锥体上,使另一直角边与刻度尺靠紧,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就是圆锥体的高度(如图所示)。
4.累积法
有些微小长度,用一般的刻度尺不能直接量出,可用测多算少的办法:把n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长得多),测出叠合后的总长度L,则微小物体的长为l=。例如,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例3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如图甲)测量一课本每张纸的厚度(不计封面,共200页),由此可知每张纸的厚度大约是________毫米。
(2)小刚同学在测金属丝直径时,他采用了如图乙的方法进行测量。将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4圈后用刻度尺测量,测得这个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毫米,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毫米。
 科学探究
【专题解读】 科学探究指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则是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过程一般经历如下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问题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研究者根据已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猜想不是胡猜乱想,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对问题成因的猜想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
设计研究方案 该步骤是科学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一般做法是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有哪几种解决的方法,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探究的要求,选择哪种方法较好,然后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按这些方法的逻辑关系设计出操作步骤。
获取分析证据 此环节是依据研究计划或方案开展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最后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数据的处理,得出有力的证据。
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分析、归纳、推理和论证,肯定或者否定自己建立的假设,得出合理的结论和答案。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评价与交流 该环节是对探究反思的过程,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及结果跟同学们进行共享与交流。探究实验可能是成功的实验,也可能是失败的实验,分析其中的原因或者设计改进的方法,以及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什么发现,什么收获等,都是我们交流评价的内容。
但是探究的过程不一定非得这六个环节都有,有可能是这六个环节中的几个环节。
例4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主要指海拔)和遗传(指不同海拔的植株)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收集数据:要测量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分别测定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三种情况下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下表:
姓名 安静状态 (次/min) 跳绳后 (次/min) 100米跑步后 (次/min)
小媚 82 123 138
小亚 80 127 142
小文 77 124 136
小亭 78 121 134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__(填“A”或“B”)。
(2)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3)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想与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如何更准确地测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请写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学习小组使用的观察记录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在观察如图所示小球摆动时,同学们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他们作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立猜测与假设: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①可能跟小球质量m有关;②可能跟绳子长度L有关;③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
(3)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除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在竖直的木板上画出方格,用瓶子代替小球,为验证①,他们保持摆的悬线长度和移开距离相同,改变瓶的质量不同,记下来回的时间;
为验证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③,他们保持摆的悬线长度和瓶的质量相同,改变小球移开的距离不同,记下来回的时间。
(4)获取事实与证据:他们记录如下表的数据。
序号 瓶质量 m/克 移开距 离s/格 悬线长 度L/格 来回时 间t/秒
1 20 3 12 2.1
2 40 3 12 2.1
3 60 3 12 2.1
4 60 2 12 2.1
5 60 1 12 2.1
6 60 3 9 1.9
7 60 3 6 1.5

(5)检验与评价:
①要验证③,可以选择________组数据进行分析。
②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________有关(填写字母)。
(6)合作与交流: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悬线长度调________(填“长”或“短”)。

1.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

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4.身高160厘米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  )
A.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10步幅,约3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4拃,约2.8米(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0厘米
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6.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可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
花盆 光线的情况 温度 水分
甲 向阳处 30℃ 充足
乙 向阳处 20℃ 充足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7.有一支刻度不清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液柱的高度为2.5厘米,插入沸腾的水中时液柱的高度为17.5厘米,那么这支温度计液柱为5.5厘米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  )
A.20℃    B.37℃    C.50℃    D.33℃
8.下列对测量工具的选择最合适的是(  )
A.测量立定跳远的成绩选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
B.测量1000米跑步的时间选用普通机械手表
C.测量手机的质量选用托盘天平
D.测量体重时选用学生实验中常见的弹簧测力计
9.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的锯子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的锯子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10.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单位并进行换算。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4________,合________米。
(2)饮水机用的一桶水的体积大约是19________,合________米3。
(3)小明身高为160________,合________米;体温为37________。
(4)一瓶塑料冰红茶体积约600________,合________厘米3。
(5)饮水纸杯的高度约10________,合________毫米。

 第11题图
11.小明练习用温度计测量某物体温度。如图甲所示是他在读数时的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时温度计如图乙所示,则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_。
12.甲、乙两卷粗细不同的细铜线,甲铜线标签上注明直径是D1=0.8mm,乙铜线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不用刻度尺,可以再另选一种物品,你用什么简易办法可以求出乙铜线的直径?(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乙铜线直径D2与D1的关系式)

参考答案
【重点专题】例1 D 例2 A 例3 (1)0.06 (2)12.0
0.86 例4 (1)野菊株高 (3)假设一:与10米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假设二:与原海拔处的野菊株高无明显差异
【综合应用】例5 (1)A (2)B (3)④③②⑥⑤①
(4)测出脉搏跳动n次的时间t,则跳动一次的时间为 (5)表格记录法 例6 (1)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3)天平、秒表 他们保持瓶的质量和移开距离相同,改变摆的悬线长度不同,记下来回的时间
(5)①3、4、5 ②L (6)短
【巩固提升】1.B 2.A 3.D 4.A 5.B 6.C 7.A
8.C 9.B 10.(1)千米 8844 (2)升 0.019 (3)厘米
1.60 ℃ (4)毫升 600 (5)厘米 100 11.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手接触了温度计的玻璃泡 -4℃ 12.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紧密地缠绕在两支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后,数出甲铜线缠绕的圈数n1和乙铜线缠绕的圈数n2,因为L=D1n1=D2n2,所以没有标签的乙铜线的直径约为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