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丝绸之路是怎样开通的呢?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凿空丝路(张骞通西域)玉门关
阳关长安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事实上指的是人们当时所知的整个西方世界)。1、西域在哪里2、西汉初年的西域概况 西汉初年,西域分为36国,分布在沙漠绿洲和山谷盆
地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号称有63万人;最小的“依耐
国”只有600多人。西域各国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随畜
牧逐水草而居,住无定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
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张骞( qiān)
陕西城固人,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郎官(平时守卫宫殿门户,皇帝外出时伺候车骑),曾为汉武帝伴读,洞悉朝野和天下大事,胸有大志且性格坚毅,办事沉稳敏捷。著名探险家、外交家。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3、张骞出使西域1)、背景: 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材料一:西汉初年,匈奴由蒙古草原向西域侵扰,逐渐成为这里的霸主。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二: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汉朝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谷物和纺品……但是,匈奴仍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人教版《中国历史》自高祖以来,
我大汉人民屡遭匈奴侵扰。
现招募一勇士,
出使西域,
联络月氏,
共灭匈奴。
重赏!根据诏书,找出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月氏:yuèzhī,
旧读rùzhī或ròuzhī)2)、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张骞通西域想一想:张骞这一路西去会碰到哪些困难呢?恶劣的自然环境,缺乏食物,被匈奴扣押等。 张骞一行百余人从长安起程,向西行进。一路上爬山过河,穿过沙漠,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时,就被匈奴骑兵发现,一行人全部被俘。单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不管匈奴人如何拉拢软化,张骞始终坚贞不屈,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整整过了十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逃走,继续向西行进。奔波了好多天,历尽艰难,终于到达了大月氏!
然而,大月氏人西迁已久,安居乐业,已不再愿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归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但张骞再次设法逃脱,回到长安。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高度责任感,神圣使命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的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
我们应该学习张骞坚定信念,百折不挠,不畏艰辛,勇往直前。
公元前119年,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取得重大胜利。张骞再度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国,继续打击匈奴。乌孙国因动乱无法与汉朝合作。张骞让随行人员分头访问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与许多国家结交。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公元前119年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公元前138年联合大月氏
共击匈奴了解西域沟通西域《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
———《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 材料二: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了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 ——张岂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4)、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1)张骞通西域,使中国同西亚、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起来;
2)匈奴威胁的解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3)西汉大统一局面出现,社会较为稳定,国力强盛,
经济发展,特别是丝绸业的发展。二、形成丝路1、形成的条件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来往,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在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1)、陆上路线2、丝路路线东南沿海港口马来半岛孟加拉湾印 度斯里兰卡海上丝绸之路2)、海上路线中南半岛请根据材料,归纳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作用? 材料一:据《汉书》记载,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呈现繁荣状态。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金器、漆器、银器源源不断传入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宝、皮货、药材也不断运到中国。
材料二:中国的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西传,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西方的各种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经济上:中国香料、琉璃、胡椒…… 西方丝绸、瓷器、茶叶……
中国西方 文化上: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3、丝路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西来东去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交流商人、僧侣、技术工匠、使者……西域都护三、管理丝路1、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商旅往来。 公元前60年标志西域(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间:
职能:
意义: 首任郑吉
地点乌垒城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时,并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时派部下 出使 。到达安息后受阻,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他的儿子
再次出使西域,东汉对西域的统治日趋稳定。 甘英大秦班勇2、班超经营西域背景:概况: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外交家。史学家
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投笔从戎
——《后汉书·班超传》西域的地理概念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 本课小结1.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B.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
D.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印度—西亚—欧洲A课堂练习2.《汉书》中说:“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A.张骞是去西域的第一人
B.张骞第一个率使团去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带回重要信息
D.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D3.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
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
①汗血马? ②葡萄? ③核桃? ④小麦?
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
A.①②③⑥????B.①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4.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AB5、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先人”肩负友好和平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 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这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 们的宝贵启示。
——摘自习近平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
请回答:
(1)西汉时期,丝绸之路是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开通的?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观点: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论述:通过丝绸之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西域的各种奇珍异宝、植物、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除此之外,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由此可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