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袁世凯 “祭孔”图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尊孔复古
,
倒行逆施
!
北洋时期,政局动荡,共和制度,名存实亡。1915年,许多人在自家门上又贴这样的对联。
陈独秀(1879—1942)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1915年《青年杂志》1卷1号从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兴起
《新青年》的编辑或撰稿人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 迅
钱玄同
刘半农
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教授90名,从其中76名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者43名,占56.6%;50岁以上者仅6名,占7.9%。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只有21岁,胡适、刘半农也只有27岁,陈独秀也才38岁。
从材料中概括出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李大钊
鲁迅
辜鸿铭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新文化运动 兴起时间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兴起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青年杂志》 的创办
《新青年》
北京大学
1915年
Science
Democracy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政治、民主思想与意识
是指自然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拿什么来拯救?
新道德和旧道德各指什么?
旧道德: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第一桩西式离婚案
一时间女子逃婚成为时髦,各地离婚成为潮流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了和妻子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思想基石的目的。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又带有片面性。从这个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又有历史的局限性。
材料一:“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材料二:孔教与共和是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陈独秀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VS 白话文:对不起,干不了。
请同学们谈一谈,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文言文:晦涩难懂、韵味含蓄。
白话文:通俗易学、精确直白。
1917年,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材料6:《教我如何不想她》: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这首诗中刘半农首创了"她"字(1920年刘半农在伦敦留学期间所作)。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5年《青年杂志》第1卷1号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
材料一是文言文,材料二是白话文。从写文言文到作白话文,陈独秀转变的目的何在?
目的:提倡白话文,借白话文更好地宣传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与愚昧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影响:(思想解放)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道德礼教,促进妇女解放。女
材料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材料1:一张拍摄于1920年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旁听生,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
影响:(青年觉醒)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女
材料3:美国学者莫里斯认为,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女
材料4:陈独秀说:“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鲁迅说:“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钱玄同和刘半农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吴虞提出把旧书籍都丢到茅房里。
合作探究
我们应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精华与糟粕
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思考:新文化运动已过百年,当今中国需要怎样的新青年?
有向上的理想、有向善的道德
有向真的文化、有向法的纪律
一份《新青年》
一场 新 文 化
一批 新 青 年
一个 新 时 代
时代风云的旋律,思想启蒙的战歌
新青年
新科学
新民主
新道德
科学知识
白话诗歌
独立人格
自由
平等
民主
白话小说
白话散文
白话诗歌
新文化
运动
新文学
知识树
民主科学精神
新时代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器物
制度
思想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明;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文化运动
兴起
内容
意义
背景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提倡民主与科学
3.倡导文学革命
性质、积极性、局限性
时间、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口号
盘点提升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
达标检测
1.“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大革命兴起
2.在20世纪初的《新青年》杂志上,文学革命与守旧派唇枪舌剑,争论不已,新文化运动也因此风生水起,波澜壮阔。《新青年》的创办者是( )
A.鲁迅 B.李大钊 C.胡适 D.陈独秀
C
D
3.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陈独秀为了“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
A.自强求富 B.爱国救亡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4.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