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 磁 铁 的 磁 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1、根据电磁铁构造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找出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2、通过改变线圈圈数的对比实验,知道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3、能按照计划开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重点: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
教学难点:探索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挂图 电池 大头针 自制电磁铁(10圈 40圈 90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铁,同桌交流电磁铁的基本构造。请代表汇报后老师出示构造图。(强调:电磁铁由线圈、铁芯、电流构成)
2、出示电磁起重机挂图,老师简介电磁起重机工作原理。
问:如果把电磁起重机上的磁铁换成简易电磁铁能吸取钢铁吗?
板书课题:电磁铁的磁力
二、大胆猜测 充分假设
思考:都是电磁铁为什么磁力有大有小呢?
1、对比两幅图猜一猜:磁力的大小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示:根据电磁铁的构造猜想)
2、小组交流,作出假设。(要求把自己的假设填在课本52页表中)教师巡视,对学困生个别辅导。
3、学生代表汇报,教师板书:
假设:线圈的圈数、铁芯的粗细长短、电池的多少(电流的大小)等。由于时间的原因,这节课只研究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三、设计实验 检验假设
1、确定研究主题:研究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2、制订研究计划(强调: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的操作)
(1)提示:怎样设计这个对比实验?我们要检验的因素(即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改变这个条件?为了实验的公平,应该控制不变的条件有哪些?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2)根据提示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课本53页表中。
(3)交流研究计划,集体修改。
3、小组按计划实验,把实验记录填在课本54页。
(提示:1、电池充分接触 2、不要长时间通电,以免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4、成果共享
从实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确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立主题----制订并交流计划----实验验证-----成果共享”这样的步骤研究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五、知识拓展与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改变铁芯粗细、长短和电流大小对磁力的影响实验,制订研究计划,填写实验记录。下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板 书 设 计
电磁铁的构造:线圈、铁芯、电流
提出问题:都是电磁铁为什么磁力有大有小呢?
作出假设:磁力与线圈圈数、铁芯大小、长短、电流大小等因素有关。
确立主题:研究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制订计划:怎样设计这个对比实验?我们要检验的因素(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改变这个条件?为了实验的公平,应该控制不变的条件有哪些?怎样控制这些条件不变?
实验验证:(提示:1、电池充分接触 2、不要长时间通电,以免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成果共享: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的确与线圈圈数有关,线圈圈数多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
电 磁 铁 的 磁 力(一)教 学 反 思
辛 冲 街 炯伟小 学 汪 璐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单元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现将这节课体会总结如下: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以及会制作简单电磁铁的基础上教学的, 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得出科学结论。我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立主题----制订并交流计划----实验验证-----成果共享”这样一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上课伊始,我将电磁起重机工作示意图展示在黑板上,同学们对电磁铁的磁力很惊讶,能感觉到电磁铁磁力很大,我们实验用的电磁铁能吸取这些重物吗?通过对比引出电磁铁的磁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激发了学生探索欲望,激活了学生思维。为学生开展实验作了铺垫。本节课,我重点是引导学生做改变电磁铁线圈圈数的实验,教学时,我先演示实验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我让学生有充足时间探究、实验、分析、发现规律并记录下来,实验时,我不断巡视和指导,减少了实验中不必要的失误,增强了实验的效果。通过汇报记录的数据,学生发现了“电磁铁的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多,磁力大,圈数少,磁力小”的规律,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把改变电流大小和铁芯粗细、长短对磁力大小影响实验让学生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同完成,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能引起家长的关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家长随意表达观点、交换意见、相互沟通,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学习过程中思考和交换的快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速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