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密度
密度
1.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单位:克/厘米3或者千克/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4.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物质的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同种物质,密度相同,故同种物质质量大的,体积也大,即密度相同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不同种物质,密度一般________,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________。
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便于以后分析许多实际问题。一般情况下,
ρ固体>ρ液体>ρ气体。
说明 ①密度的单位换算是一个难点,很多时候学生就是搞不清楚到底克/厘米3和千克/米3之间的换算关系,要注意密度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的,换算时要分别换算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同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②平时说的“铁比棉花重”是“铁的密度比棉花大”的一种不严格的说法,或者是当体积相同时,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的一种省略说法。
③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关系)是不同的,某物体的密度可用质量和体积进行计算得出结果,但该物体密度的影响因素则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例1 (南京中考)小红所在的实验小组在用天平和量筒探究铁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到了下列一些数据:
实验 次数 物体质量m(g) 物体的体积V(cm3)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m/V(g/cm3)
1 79 10 7.9
2 158 20 7.9
3 ________ 30 ________
第3次实验的装置如图1所示,请你将铁块质量的读数填入表内;处理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瑞所在的实验小组,在用天平和量筒来探究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得到了下列一些数据:
实验次数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g 液体的体积V/cm3
1 80 10
2 90 20
3 100 30
4 110 40
请你用描点作图的方法将此实验数据绘成m-V图线,并在图2上标注烧杯的质量。
有关密度的计算
1.密度公式:____________
变形公式:m=ρV或V=
2.密度公式的应用
①鉴别物质:利用公式ρ=m/V求出物质的密度,再对照密度表可以鉴别物质。还可用于鉴定物质是否纯净等。
②由公式m=ρV可知,通过测量体积可求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
③由公式V=m/ρ可知,通过测量质量可求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体积。
④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具体方法有三种:先假定物体是实心的,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a.如果m实>m物,则物体是空心的。
b.如果V实<V物,则物体是空心的。
c.如果ρ实>ρ物,则物体是空心的。
说明 ①在具体的应用情景中要先理清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然后再解题。
②判断物体是否空心的方法中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最好,既直观,又便于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物-V实。
例2 一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总质量为1.5kg。若盛满某种液体时总质量为1.75kg;若空瓶中放入质量为0.54kg的某金属,再加满水称得总质量为1.84kg。求:
(1)液体密度。
(2)金属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原理:ρ=
2.测量固体的密度(以铁块为例)
(1)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m,然后用细线拴好铁块。
(2)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
(3)将拴好的铁块慢慢放入盛水的量筒,使铁块全部浸入水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和铁块的体积V2,那么铁块的体积为V=V2-V1。
(4)根据ρ=算出铁块的密度。
3.测量液体的密度(以盐水为例)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3)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
(4)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5)根据ρ=算出盐水的密度。
说明 测量浮于水面的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可用悬物法、针压法等方法。
①悬物法:将待测物体与一个能沉入水中的物体用细线绑在一起,手提待测物体上端的细线,先将重物沉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刻度V1,再把绑好的两物体一起放入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2,那么V2-V1就是待测物体的体积。
②针压法:用一细针刺入待测物,将物体浸入水中后,用力压细针,把待测物体全部压入水中,忽略针尖的体积,通过观察水面上升刻度的变化,便可求出待测物体的体积。
例3 为了测不沉于水的木块的密度,小明准备先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出木块的体积,请你跟随他的测量过程,回答问题。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可以________。
A.将平衡螺母向左旋 B.向左盘中加砝码
C.将平衡螺母向右旋 D.向右盘中加砝码
(2)在测木块体积时,由于木块不沉于水,小明便用较重的铁块与木块扎在一起,以便测出木块的体积,测量过程如图三个量筒所示。
(3)根据图中的测量数据可知,木块的质量为________g,密度为________kg/m3。
不能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例4 下列对密度公式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C.物质的密度由它的质量、体积所决定
D.用ρ=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但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测量液体密度实验的方法不熟悉
例5 在做“测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有下列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②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③用托盘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值。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例6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小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及液体的体积,实验共进行了3次,记录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液体的体积V/cm3 20 30 45
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 36 44 m3
(1)如果根据测量结果作出“m-V”图像,则所作图像应如图________(填“A”、“B”或“C”)所示,其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测得的数据可计算得:实验所用容器的质量为__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 硫酸 水 煤油 酒精
密度(kg·m-3) 1.8×103 1.0×103 0.8×103 0.8×103
(3)表格中m3=____________。
1.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1kg/m3 B.2kg/m3 C.2.2kg/m3 D.2.5kg/m3
2.只给你天平、刻度尺、一盒大头针、一本书,你不能做的实验是( )
A.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B.测一张纸的质量
C.测大头针的密度 D.测纸的密度
3.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8克;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相同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ρ酒精=0.8×103千克/米3)( )
A.15克 B.10克 C.12.5克 D.8克
4.有大小相等、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实心球,当天平的右盘放上两个甲球,左盘放上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 )
A.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是1∶1
B.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是2∶3
C.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3∶2
D.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2∶3
5.甲、乙两种材料,其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
第5题图
(1)甲、乙两种材料的密度各是多少?
(2)用甲种材料54g制作某零件,如换用乙种材料制作同种零件,零件的质量将减小多少?
参考答案
【要点详解】知识点1: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不同 无关
例1 (1)237
7.9 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如图 知识点2:ρ= 例2
(1)水的质量:m水=1.5kg-0.25kg=1.25kg,V水===1.25×10-3m3;∴V液=V瓶=V水,液体的质量:m液=1.75kg-0.25kg=1.5kg,∴ρ液===1.2×103kg/m3。 (2)水的质量:m水′=1.84kg-0.25kg-0.54kg=1.05kg,V水′===1.05×10-3m3;金属的体积:V金属=V瓶-V水′=1.25×10-3m3-1.05×10-3m3=0.2×10-3m3;金属密度:ρ金属===2.7×103kg/m3。 知识点3:例3 (1)C (3)12 0.6×103
【易错点拨】例4 D 例5 C
【综合应用】例6 (1)A 容器的质量 (2)20 0.8 煤油或酒精 (3)56
【巩固提升】1.B 2.C 3.B 4.C 5.(1)由图知,体积为1cm3的甲的质量为2.7g,ρ甲===2.7g/cm3;体积为1cm3的乙的质量为2.2g,ρ乙===2.2g/cm3。 (2)用甲种材料54g制作某零件,如换用乙种材料,体积不变,则:=,即:=,解得:m′乙=44g,零件的质量将减小:Δm=54g-44g=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