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原始农耕生活(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原始农耕生活(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8 10: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归类小游戏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采集狩猎
采集狩猎
思考: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什么后果?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原始人采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如何生存呢?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阅读教材p9《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回答问题:
我国原始农耕的代表性遗址有哪些?这些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有半坡、河姆渡、红山、良渚等遗址。
特点:这些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因为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宽阔,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进行农业生产。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黍的国家。

起 源:
变 化:
标 志: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
“刀耕火种”
耒耜(lei si)耕种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聚落
磨制石器
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位于长江流域下游
位于黄河流域中游
河姆渡遗址
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
距今时间:约7000年
当时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3)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
(4)饲养哪些家畜?
(5)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思考:
他们为什么将房子建造成这种结构呢?有什么好处?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温热;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凿井的技术
7000年前的水井
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河姆渡出土植物之稻谷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
农作物
水牛头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牛肩胛

河姆渡人家畜以
猪、狗和水牛为主
骨耜

骨耜是用偶蹄类动
物的肩胛骨制成的。
河姆渡人农业工具以
骨耜最为典型。


骨器
河姆渡陶器上面是陶盆,下面是陶灶。
说明河姆渡人
会制作陶器和玉器,
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

双鸟朝阳纹牙雕(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
技术,用象牙和兽骨
制成古朴的艺术品。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懂得使用天然漆装
饰生活器具的表面

1.距今年代:
2.所在地区:
3.房屋样式:
4.生产工具:
5.粮食品种:
6.原始畜牧业:
7.原始手工业:
约7000年前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骨耜 磨制石器
水稻(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猪 狗 水牛
干栏式房屋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骨哨、雕刻技术、使用天然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
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当时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居住。



(1)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2)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
(3)种植什么?
(4)饲养什么?
(5)原始手工业都有什么?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半坡聚落遗址内部结构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房屋
思考: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说明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显著提高,学会因地制宜。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农作物
粟(谷子)性喜高温,耐旱
1955年半坡出土的猪骨
半坡原始居民
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狗下颌骨

石锥
石锛(bēn)
石刀
石凿
半坡遗址角锥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打制石器
“打制旧,磨制新”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弓箭
骨制箭头
陶球、石球
石飞索
渔猎
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渔猎工具
骨制鱼钩
石网坠
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彩陶鱼纹盆
人面鱼纹陶盆
彩陶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乐器
埙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形状有管形、橄榄鱼形、圆锥形等多种。它们的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的有若干按音孔。多为陶制品,也有骨制品。
半坡陶埙
纺线工具
骨针、骨梭
我国最早使用的纺织
原料是半坡时期的麻。
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从事
简单的纺织、制衣。

麻布印迹
1.距今年代:
2.所在地区:
3.房屋样式:
4.生产工具:
5.粮食品种:
6.原始畜牧业:
7.原始手工业:
约6000年前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耒耜
粟(世界上最早种粟)
猪 狗
彩陶、纺织、制衣
半地穴式房屋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比较半坡农耕文化和河姆渡农耕文化的异同点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少雨干燥寒冷
多雨湿润温暖
耒耜、粟、蔬菜
耒耜、水稻、蔬菜
猪、狗、
猪、狗、水牛
彩陶
陶器
捕鱼纺织、
水井、捕鱼、雕刻、
天然漆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大河流域,土地肥沃。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村落,过定居生活。
不同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环境不同等
遗址名称 生活区域 自然环境 原始农耕 家畜饲养 陶器制作 其他 建筑形式
半坡
河姆渡
相同点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课
半坡居民的生活
河姆渡人的生活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原始农业的发展
时间:距今约6000年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
地点:浙江余姚
时间:距今约7000年
干栏式房屋、木构水井
种植水稻
标志
意义
地区
*
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2、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
B
D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以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下图是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C
4、下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B
6、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A
5、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黑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