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 十二 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学 习 目 标
3
1
2
通过画、量、观察、比较和猜想等过程,探索、归纳、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了解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A
B
C
D
E
F
1. 什么叫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已知△ABC ≌△DEF,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
①AB=DE
③ CA=FD
② BC=EF
④ ∠A= ∠D
⑤ ∠B=∠E
⑥ ∠C= ∠F
2. 全等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知识回顾
问题二: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一部分条件,是否我们也能说明他们全等?
想一想:
新课导入
问题一:
根据上面的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它们的三个角、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反过来,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上述六个元素对应相等,是否一定全等?
全等
(2)只有一个角相等时
知识讲解
探究1:
(1)只有一条边相等时
3㎝
3㎝
只有一个条件对应相等时(一条边或一个角)
45?
45?
3cm
45?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结论:只有一个条件相等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2:
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时
(两条边对应相等;两个角对应相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1)三角形的两边对应相等时
5cm
5cm
3cm
3cm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2:
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时
(两条边对应相等;两个角对应相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45?
30?
45?
30?
(2)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时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探究2:
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时
(两条边对应相等;两个角对应相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3cm
3cm
30?
30?
(3)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时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结论:有两个条件对应相等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60o
300
300
60o
90o
90o
探究3:
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时
(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一个角和两条边对应相等)
(1)三角形的三角对应相等时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cm
6cm
3cm
(2)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时
两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3:
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时
6cm
4cm
3cm
6cm
4cm
3cm
试一试: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 ,使A′B′= AB ,B′C′ =BC, A′ C′ =AC.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他们全等吗?
A
B
C
A ′
B′
C′
作法:
(1)画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长为半径画圆,两弧相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 'C '.
想一想: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文字语言: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A
B
C
D
E
F
在△ABC和△ DEF中,
∴ △ABC ≌△ DEF(SSS).
AB=DE,
BC=EF,
CA=FD,
几何语言:
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边边(SSS)
如图,有一个三角形钢架,AB =AC ,AD 是连接点A与BC 中点D 的支架.
求证: ∠B=∠C .
C
B
D
A
解题思路:
例1
隐含条件:公共边AD
已知条件:AB=AC
推论得出条件:D是BC的中点 ,得 BD=CD
证明:∵ D 是BC中点,
∴ BD =DC.
在△ABD 与△ACD 中,
∴ △ABD ≌ △ACD ( SSS ).
∴ ∠B=∠C.
C
B
D
A
AB =AC (已知),
BD =CD (已证),
AD =AD (公共边),
(1)准备条件:
证全等时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
(2)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
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
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
写出全等结论.
证明的书写步骤:
已知: 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 , AB = DE , AC = DF ,BE = CF .
求证: (1)△ABC ≌ △DEF;
(2)∠A=∠D.
证明:
∴ △ABC ≌ △DEF ( SSS ).
在△ABC 和△DEF中,
AB = DE,
AC = DF,
BC = EF,
∵ BE = CF,
∴ BC = EF.
∴ BE+EC = CF+CE,
(1)
(2)∵ △ABC ≌ △DEF,
∴ ∠A=∠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例2
已知:∠AOB.
求作: ∠A′O′B′,使 ∠A′O′B′=∠AOB.
O
D
B
C
A
O′
C′
A′
B′
D ′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作法:
(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OB 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 长为半
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 步中
所画的弧交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已知:∠AOB.求作: ∠A′O′B′,使∠A′O′B′=∠AOB.
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步骤
随堂训练
1、如图,D、F 是线段BC上的两点,
AB=EC,AF=ED,要使△ABF≌△ECD ,
还需要条件 .
A
E
B D F C
BF=CD
或BD=CF
A
B
C
D
△ABC≌
解:△ABC≌△DCB.
理由如下:
AB = CD,
AC = DB,
2、如图,AB=CD,AC=BD,△ABC 和△DCB是否全等?
△DCB
BC = CB.
(SSS)
3.已知:如图,AB=AE,AC=AD,BD=CE.
求证:△ABC≌△AED.
证明:∵BD=CE,
∴BD-CD=CE-CD .
∴BC=ED .
在△ABC和△ADE中,
AC=AD,
AB=AE,
BC=ED,
∴△ABC≌△AED(SSS).
4.已知:如图 ,AC=FE,AD=FB,BC=DE.
求证:(1)△ABC≌△FDE; (2) ∠C= ∠E.
证明:(1)∵ AD=FB,
∴AB=FD(等式的性质).
在△ABC和△FDE 中,
AC=FE,
BC=DE,
AB=FD,
∴△ABC≌△FDE(SSS).
A
C
E
D
B
F
(2)∵ △ABC≌△FDE(已证).
∴ ∠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5.已知: 如图,AB = DC ,AD = BC .
求证: ∠ A =∠ C .
证明:
在△BAD 和△DCB中,
AB = CD,
AD = CB,
BD = DB,
∴△BAD ≌ △DCB,( SSS )
∴∠ A =∠ C.
(已知)
(已知)
(公共边)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
B
C
D
如图,连接 BD,
1.基本事实: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SSS)
2. 应用三角形全等用到的数学方法:
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转化 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条件应按对应边的顺序书写.
(2)结论中所出现的边必须在所证明的两个三角形中.
(3)有时需添辅助线(如:造公共边).
课堂小结
3.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注意点:
(共19张PPT)
第 十二 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学 习 目 标
3
1
2
通过画、量、观察、比较和猜想等过程,探索、归纳、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 .
掌握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
了解“SSA”不能作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知识回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文字语言: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A
B
C
D
E
F
在△ABC和△ DEF中,
∴ △ABC ≌△ DEF(SSS).
AB=DE,
BC=EF,
CA=FD,
几何语言:
想一想:
新课导入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时
三个角对应相等;
三条边对应相等;
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
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
不能
SSS
?
知识讲解
探究:
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时,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思考: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一个角,那么这两条边与这一个角 的位置有几种可能性呢?
A
B
C
A
B
C
“两边及其夹角”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它们分别对应相等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探究1: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时,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试一试: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C′=AC,∠A′=∠A (即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 把画好的△A′B′C′剪下来,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A
B
C
A
B
C
A′
D
E
B′
C′
作法:
(1)画∠DA'E=∠A;
(2)在射线A'D上截取A'B'=AB,在射线A'E上截取A'C'=AC;
(3)连接B'C '.
想一想: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文字语言: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A
B
C
D
E
F
在△ABC和△ DEF中,
∴ △ABC ≌△ DEF(SAS).
几何语言:
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角边(SAS)
AB = DE,
∠A =∠D,
AC =DF ,
例1
已知:如图,AC=AD,∠CAB=∠DAB.
求证:△ACB≌△ADB.
AC=AD,(已知)
∠CAB =∠DAB,(已知)
AB =AB,(公共边)
∴△ACB≌△ADB.(SAS)
证明:在△ACB 和△ADB 中,
A
B
C
D
例2
已知:如图,AD∥BC,AD=CB.
求证:△ADC ≌△CBA.
AD =CB,(已知)
∠1=∠2,(已知)
AC=CA, (公共边)
∴△ADC≌△CBA.(SAS)
证明:∵AD∥BC,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DAC 和△BCA中,
D
C
1
A
2
B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 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 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 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A
B
C
E
D
证明:在△ABC 和△DEC中,
∴△ABC ≌△DEC.(SAS)
∴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例3
CA = CD,
∠ACB =∠DCE,
CB =CE ,
A
45°
B
B′
C
10cm
8cm
8cm
探究2: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时,两三角形是否全等?
试一试:以10cm,8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8cm的边所对的角为45°,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ABC 的形状与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吗?
10cm
A
B′
C
45°
8cm
B
A
8cm
45°
10cm
C
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发现:△ABC和△ AB'C 满足AC=AC ,BC= B'C ,∠A=∠A,
但△ABC与△ AB'C 不全等.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
A.AB=DE,∠B=∠E,BC=EF
B.AB=DE,∠A=∠D,AC=DF
C.BC=EF,∠B=∠E,AC=DF
D.BC=EF,∠C=∠F,AC=DF
解析:要判断能不能使△ABC≌△DEF,应看所给出的条件是不是两边和这两边的夹角,只有选项C的条件不符合,故选C.
C
例4
总结:在判断三角形全等时,注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解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的位置来考虑,只具备SSA时是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
随堂训练
1.如图,去修补一块玻璃,问带哪一块玻璃去可以使得新玻璃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Ⅰ
Ⅱ
Ⅲ
知识应用
分析:带Ⅲ去,可以根据SAS得到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三角形.
2.如图,AB=DB,BC=BE,欲证△ABE≌△DBC,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
A.∠A=∠D B.∠E=∠C
C.∠A=∠C D.∠ABD=∠EBC ?
D
3. 如图,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AC=DF,AC∥DF.请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_
F
_
E
_
B
_
A
_
C
_
D
AC=DF, (已知)
∠A=∠D ,(已证)
AB =DE, (已证)
∴△ BCA ≌△ EFD . (SAS)
解:∵AC∥DF,
∴∠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 AE=DB, ∴ AE +BE =DB +BE,即AB =DE.
在△BCA 和△EFD 中,
∴ BC= EF,( )
∴ ∠ABC=∠DE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EF‖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_
F
_
E
_
B
_
A
_
C
_
D
课堂小结
2.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已知两边,必须找“夹角”;已知一角和这角的一夹边,必须找这角的另一夹边.
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或SAS)
3.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其思路如下:
⑴观察要证的线段和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三角形之中;
⑵分析要证全等的这两个三角形,已知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
(共21张PPT)
第 十二 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2.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SAS)
前言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理解两种判定方法,并掌握用这两种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1.探索并正确理解“ASA”和“AAS”判定方法。
2.会用“ASA”和“AAS”判定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通过画图、比较、验证,培养学生注重观察、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回顾
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ˊBˊC ˊ ,使△ABC和△AˊBˊC ˊ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画出的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A
B
C
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的情况分为
三个角相等
三条边相等
两边一角相等
两角一边相等
不一定
全等
本节讨论
{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
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相等
全等
不全等
思考
两个三角形中两角一边相等的情况分为:
1、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分别相等。
2、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相等。
思考
情况1:两角和他们对应的夹边相等,两三角形全等吗?
画一个△AˊBˊC ˊ ,使两角和夹边相等?
全等
画法:1、画AˊBˊ=AB。
2、在 AˊBˊ的同旁画∠DAˊBˊ=∠A ,
∠E BˊAˊ=∠B, AˊD, BˊE交于点Cˊ 。
Aˊ
Bˊ
E
D
A
C
B
Cˊ
小结
在△ABC与△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A
B
C
D
E
F
用语言表达如下:
思考
情况2: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相等,两三角形全等吗?
如图: 在△ABC和△DEF中,∠A=∠D, ∠B=∠E ,BC=EF,△ABC与△DEF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
A
B
C
D
E
F
提示: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证明
证明:
∵ ∠A+∠B+∠C=180o
∠D+∠E+∠F=180o
∴ ∠C=∠F
又∵ ∠A=∠D, ∠B=∠E
在△ABC和△DEF中
∠B=∠E
∠C=∠F
BC=EF
∴ △ABC≌△DEF (ASA)
情况2: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相等,两三角形全等吗?
全等
小结
由以上证明可以得到下面结论: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 “角角边”或“AAS”)
小结
在△ABC与△DEF中
∠B=∠E
∠A=∠D
BC=EF
∴△ABC≌△DEF(AAS)
A
B
C
D
E
F
用语言表达如下:
课堂测试
1.如图,O是AB的中点,∠C= ∠D,△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
O
A
B
C
D
\
证明:在△AOC和△BOD中,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 ( )
∴△AOC≌△BOD(AAS)
∠C=∠D
已知条件
∠AOC=∠BOD
对顶角相等
AO=BO
中点定义
课堂测试
2.已知∠1=∠2,∠C=∠D,求证:AD=AC.
证明:在△ABD和△ABC中
∠1=∠2
∠D=∠C
AB=AB
∴△ABD≌△ABC(AAS)
∴AD=AC
1
A
B
C
D
2
课堂测试
∠1=∠2
AB=AB
∠ABD=∠ABC
∴ △ABD≌△ABC(ASA)
∴ AD=AC
3.已知∠1=∠2,∠ABD=∠ABC,求证:AD=AC.
证明:在△ABD和△ABC中
1
A
B
C
D
2
课堂测试
4.如图,已知∠1=∠2,∠3=∠4,BD=CE,求证:AB=AC
4
2
1
3
A
B
C
E
D
证明:∵∠3=∠4,∠1=∠2
∴∠ABD=∠ACE
在△ABD和△ACE中
∠1=∠2
∠ABD=∠ACE
BD=CE
∴△ABD≌△ACE(AAS)
∴AB=AC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课堂测试
5.已知: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的延长线上一点,且EA⊥AF,求证:DE=BF
A
B
C
D
E
F
分析:因为EA⊥AF,所以∠FAB+∠BAE= 90°,而∠BAD=90°(正方形),则∠FAB=∠EAD
课堂测试
6.如图,E,F 在线段AC上,AD∥CB,AE=CF.若∠B =∠D,
求证:DF=BE.
A
B
C
D
E
F
∠A =∠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 =∠B
AF =CE
∴ △ADF ≌ △CBE (AAS)
∴ DF =BE
证明:在△ADF 和△CBE中,
课堂测试
6.若将条件 “∠B =∠D”变为“DF∥BE”,那么原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探索提高
1.如图,AC、BD交于点O,AC=BD,AB=CD.
求证:1)∠C= ∠B, 2)OA=OD
A
B
C
D
O
1
2
证明: (1)连接AD, 在△ADC和△DAB中
AD=DA(公共边)
AC=DB(已知)
DC=AB(已知)
∴△ADC≌△DAB (SSS)
∴∠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课堂测试
1.如图,AC、BD交于点O,AC=BD,AB=CD.
求证:1)∠C= ∠B, 2)OA=OD
A
B
C
D
O
1
2
(2) 在△ AOB 和△ DOC中
∠ B =∠ C (已证)
∠1=∠2 (对顶角相等)
DC=AB(已知)
∴△DOC≌△AOB (AAS)
∴OA=O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探索提高
=
=
A
B
E
C
F
D
2.如图∠B=∠DEF, BC=EF, 求证:ΔABC≌ ΔDEF
(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______; (2)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
(3)若要以“SSS” 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
(4)若要以“AAS” 为依据,还缺条件______;
∠ACB= ∠DEF
AB=DE
AB=DE、AC=DF
∠A=∠D
课堂互动
Classroom Interaction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及条件
01
课后回顾
如何证明两角一边相等
两三角形全等
02
利用AAS\ASA证明三角形全等
03
(共23张PPT)
第 十二 章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2.2.4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学 习 目 标
1
2
通过画、量、观察、比较和猜想等过程,探索、归纳、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
掌握用HL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想一想:
新课导入
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
前面学过的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直角三角形是否适用?
SSS,SAS,ASA,AAS
A
B
D
E
F
如图,ΔABC与ΔDEF是直角三角形.
C
(1)若AB=DE,BC=EF,AC=DF,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
“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全等
SSS
A
B
D
E
F
如图,ΔABC与ΔDEF是直角三角形。
C
(1)若AB=DE,BC=EF,AC=DF,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
“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2)若BC=EF,AC=DF ,则 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全等
全等
SSS
SAS
A
B
D
E
F
(3)若∠A=∠D, AC=DF ,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
如图,ΔABC与ΔDEF是直角三角形。
C
全等
ASA
(1)若AB=DE,BC=EF,AC=DF,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
“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2)若BC=EF,AC=DF ,则 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全等
全等
SSS
SAS
A
B
D
E
F
(3)若∠A=∠D, AC=DF ,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
如图,ΔABC与ΔDEF是直角三角形。
C
全等
ASA
(4)若∠A=∠D ,AB=DE ,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全等
(1)若AB=DE,BC=EF,AC=DF,则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
“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2)若BC=EF,AC=DF ,则 ΔABC与Δ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___.(用简写法)
全等
全等
SSS
SAS
AAS
A
B
C
如图,已知AB=DE,BC=EF,∠C=∠F,△ABC≌△DEF吗?
不全等
我们知道,证明三角形全等不存在SSA定理.
D
E
F
但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呢?
知识讲解
探究: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A
B
D
E
F
C
试一试: 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 ′B ′C ′,使∠C′=90 °,B′C′=BC,A ′B ′=AB,把画好的Rt△A′B′ C′ 剪下来,放到Rt△ABC上,它们能重合吗?
C
B
A
想一想: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你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概括吗?
C
B
A
步骤:
⑴ 作∠MC'N=90°;
C'
M
N
⑵ 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
C'B'=CB;
M
N
B'
⑶ 以B'为圆心, 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 于点A';
C'
M
N
B'
A'
⑷连接A'B'.
C'
M
N
B'
A'
C'
文字语言: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 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在Rt△ABC和Rt △ DEF中,
∴ Rt △ABC ≌ Rt △ DEF(HL).
几何语言: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HL)
AB=DE,
BC=EF (或AC=DF ),
A
B
D
E
F
C
“SSA”可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但是“SS”指的是斜边和一直角边,而“A”指的是直角.
例1
证明:
如图,AB =CD, BF⊥AC,DE⊥AC,AE =CF.
求证:BF =DE.
A
F
C
E
D
B
在Rt△ABF 和Rt△CDE 中,
∵ AE=CF,
∴AF=CE.
又∵ AB=CD,
∴ Rt△ABF ≌Rt△CDE(HL),
∴ BF=DE.
例2
证明:
如图,AC⊥BC, BD⊥AD, AC﹦BD.
求证:BC﹦AD.
∵ AC⊥BC, BD⊥AD, ∴∠C与∠D都是直角.
AB=BA,
AC=BD ,
在 Rt△ABC 和Rt△BAD 中,
∴ Rt△ABC≌Rt△BAD (HL).
∴ BC﹦AD.
A
B
D
C
例3
证明:
如图,已知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如果AD=AF,AC=AE. 求证:BC=BE.
∵AD、AF分别是两个钝角△ABC和△ABE的高,且AD=AF,AC=AE,
∴Rt△ADC≌Rt△AFE(HL),
∴CD=EF.
∵AD=AF,AB=AB,
∴Rt△ABD≌Rt△ABF(HL),
∴BD=BF,
∴BD-CD=BF-EF,即BC=BE.
随堂训练
1.
如图, ∠ACB =∠ADB=90,要证明△ABC≌ △BAD,还需一个什么条件?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并在相应的括号内填写出判定它们全等的理由.
(1) ( )
(2) ( )
(3) ( )
(4) ( )
A
B
D
C
AD=BC
∠ DAB= ∠ CBA
BD=AC
∠ DBA= ∠ CAB
HL
HL
AAS
AAS
2.
已知:如图, △ABC中,AB=AC,AD是高.
求证:BD=CD ;∠BAD=∠CAD.
A
B
C
D
证明:∵AD是高,
∴∠ADB=∠ADC=90°.
在Rt△ADB和Rt△ADC中,
AB=AC,
AD=AD,
∴ Rt△ADB≌Rt△ADC,(HL)
∴BD=CD,∠BAD=∠CA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P、DQ分别是高,
并且AB=DE,AP=DQ,∠BAC=∠EDF.
求证:△ABC≌△DEF.
A
B
C
P
D
E
F
Q
∠BAC=∠EDF, AB=DE,∠B=∠E
分析:
Rt△ABP≌Rt△DEQ
AB=DE,AP=DQ
△ABC≌△DEF
A
B
C
P
D
E
F
Q
证明:∵AP、DQ是△ABC和△DEF的高,
∴∠APB=∠DQE=90°.
在Rt△ABP和Rt△DEQ中,
AB=DE,
AP=DQ,
∴Rt△ABP≌Rt△DEQ ,(HL)
∴ ∠B=∠E.
在△ABC和△DEF中,
∠BAC=∠EDF,
AB=DE,
∠B=∠E,
∴△ABC≌△DEF. (ASA)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P、DQ分别是高,
并且AB=DE,AP=DQ,∠BAC=∠EDF.
求证:△ABC≌△DEF.
A
B
C
P
D
E
F
Q
变式1:若把∠BAC=∠EDF,改为BC=EF ,△ABC与△DEF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P、DQ分别是高,
并且AB=DE,AP=DQ,∠BAC=∠EDF.
求证:△ABC≌△DEF.
A
B
C
P
D
E
F
Q
变式1:若把∠BAC=∠EDF,改为BC=EF ,△ABC与△DEF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变式2:若把∠BAC=∠EDF,改为AC=DF,△ABC与△DEF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已知:如图,在△ABC和△DEF中,AP、DQ分别是高,
并且AB=DE,AP=DQ,∠BAC=∠EDF.
求证:△ABC≌△DEF.
A
B
C
P
D
E
F
Q
变式1:若把∠BAC=∠EDF,改为BC=EF ,△ABC与△DEF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变式2:若把∠BAC=∠EDF,改为AC=DF,△ABC与△DEF全等吗?请说明思路。
变式3:请你把例题中的∠BAC=∠EDF改为另一个适当条件,使△ABC与△DEF仍能全等。试证明。
课堂小结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SAS
ASA
AAS
SSS
SAS
ASA
AAS
HL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S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