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培优卷(C)
(考试范围:《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基础训练营。(41分)
1.读拼音,写词语。(7分)
(1)飞蛾、wén zi 、cānɡ ying 成功地避开了蜘蛛的天罗地网。
(2)科学jì shù chuànɡ zào 一个个奇迹,不断ɡǎi shàn 我们的生活。rì yì 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lián xì 紧密的“地球村”。
2.用横线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分)
喧嚷(rǎng rāng) 着(zháo zhuó)急 禁(jìn jīn)得起
树干(gàn gan) 震撼(hàn gǎn) 载(zǎi zài)不动
炊(cuī chuī)烟 家雀(què qiǎo)儿
3.我来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2分)
(1)漫长的冬夜多乏味呀,我们到时候会没有话说的。(_____)
(2)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_____)
(3)冬天就要来了,小田鼠们开始四处寻找食物。 (_____)
(4)蝙蝠在夜里飞行,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_____)
4.选择关联词语填空。(4分)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_______能在夜里飞行,_______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_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_______眼睛,_______嘴和耳朵。
(4)_______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_______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5.作者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其实,还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下列形容不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百花争艳 B.雨后春笋 C.一枝独秀 D.层出不穷
6.连一连,把词语正确搭配起来。(3分)
静静地 微笑
快乐地 避开
灵巧地 欣赏
轻盈的 电线
柔嫩的 叶子
极细的 身体
7.读句子,在横线上填写ABB式的词语。(3分)
(1)天空中密布着__________的乌云。
(2)雨后,树林里到处都是__________的。
(3)妈妈帮我把__________的头发擦干。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赞美了落在______的第五粒豌豆,因为它___________。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呼风唤雨”原指__________,课文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借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之快、成就之多,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阅读时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一课,“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这个问题是针对________提问的,而“为什么第一次实验写得详细,而后两次写得简略?”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问的,还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宋代的陆九渊说的“______________,疑则有进”告诉我们:只有带着问题学习才能进步。
9.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我能照样子写句子。(6分)
(1)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做下去吗?(反问句)
难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2)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用加点的关联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女孩安静地整天在家里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厅。(10分)
临近期末考试,小华每天只知道玩,上课不够认真,作业也马虎了事,大家都在为他着急,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样劝说他呢?你对小华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华听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百草园。(19分)
课内阅读(11分)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 走上)月球,(游入 潜入)深海,(观察 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 思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用“√”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2.在古代,人类很依赖自然的时候,生活是怎样的?想象一下,照样子写一写。(2分)
例:没有电灯,人们只能靠煤油灯来照明。
没有空调,人们只能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人们只能___________。
3.这两个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___________。(2分)
4.下列问题中,你认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是( )(2分)
A.什么是程控电话?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什么季节?
C.20世纪,人类在科技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D.20世纪的成就为什么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5.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速,22世纪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请你大胆写出自己的畅想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8分)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 )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文中画“___________”句子是一个____句,作用是______。(2分)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百花园。(30分)
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定。
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营。
1.蚊子 苍蝇 技术 创造 改善 日益 联系
2.rǎng zháo jīn gàn hàn zài chuī qiǎo
3. 无聊 启发 到处 灵活
4.不仅 还 即使 也 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5.C
6.
7.黑压压 水淋淋 湿漉漉
8.(1)长满青苔的裂缝里 发芽、开花,给顶楼里生病的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2)神仙道士的法力 能够支配自然的力量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3)课文内容 课文写法 “蝙蝠探路”给我们的启发还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
(4)为学患无疑
9.(1)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
(2)虽然我考了一百分,但不能骄傲
(3)小女孩在家里躺着
二、综合训练厅。
我说:小华,快考试了,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现在是学校的好时机呀,可不要等将来后悔呀。
小华:谢谢你劝我。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会好好学习的。
三、阅读百草园。
课内阅读
1.登上√ 潜入√ 洞察√ 探索√
2.靠大树来乘凉 汽车 骑着马赶路
3.对比 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4.D
5.清洁能源的无人驾驶汽车,个人飞行器普遍应用等等。
课外阅读
1.但是 无论
2.比喻 强壮有力
3.过渡句 承上启下
4.一是动作迅速;二是心理战术;三是躲在暗处,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