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09 21: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回忆我的母亲》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给加点字注音。
佃农(  ) 韶关(  ) 溺死(  )
私塾(  ) 劳碌(  ) 妯娌(  )
衙门(  ) 不辍(  )
2.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像母亲一样周济贫穷的乡亲,尽力帮助他能帮助的人,与父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B.在热烈的掌声中,崔海潮为毕业生致辞,他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为开场白,表达了对毕业生的慰勉与不舍。
C.此次演练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涌现出许多人心思齐、人心向上、团队协作的动人画面。
D.她一生为富不仁,自从发家以来每年都登上慈善富豪榜,在老家修桥造路,支持老家的教育事业。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消灭和禁止方言。(将“消灭”和“禁止”对调)
B.通过报告发现,显示金融、互联网行业的焦虑妈妈人数远超其他行业。(去掉“显示”)
C.对于儿童而言,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对人生、对未来的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将“基本态度”和“价值观”对调)
D.“传球计划”的志愿者们陆续接连奔赴各地,不仅仅给贫困山区孩子建足球场,还教会他们基础的足球运动常识。(删去“接连”)
4.请给下面的消息拟一个题目。
湖北日报讯(记者戎钰)声光舞影,重现峥嵘岁月;豪情高歌,颂扬母爱如山。为抒发对中华民族伟大母亲的真诚礼赞,“《岁月母亲》湖北行”主题活动之一的《讴歌伟大母亲长征女红军》主题文艺晚会,将于5月12日晚在武汉琴台大剧院盛装亮相。届时,来自我省和全国的百余名艺术家,将以情景剧、歌舞等艺术形式,表达对岁月母亲的深情讴歌。

    
课内精读
1.说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
    
    
2.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
    
    
3.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4.谈谈对下列议论性语句的理解。
(1)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2)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3)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5.细读下列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2)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拓展阅读
父子情
舒 乙
“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
在我两岁零三个月的时候,父亲离开济南南下武汉,加入到抗战洪流中。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八岁。一见面,我觉得父亲很苍老。他刚割完盲肠,腰直不起来,站在那里两只手一齐压在手杖上。我怯生生地喊他一声“爸”,他抬起一只手臂,摸摸我的头,叫我“小乙”。对他,对我,爷儿俩彼此都是陌生的。他当时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他很少到重庆去,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们来北碚看望他。
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渐渐地,我把听他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父亲从不赶我走,还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他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是无兴趣的,一次也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我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我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他很爱带我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走在路上,总是他拄着手杖在前面.我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我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就这样,跟着他的脚印,我走了两年多,直到他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他给我从美国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我奇怪地发现,此时此刻的父亲已经把我当成了一个独立的大人,采取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他见到我,不再叫“小乙”,而是称呼“舒乙”,而且伸出手来和我握手,好像彼此是朋友一样。他的手很软,很秀气,手掌很红,握着他伸过来的手,我的心充满了惊奇,顿时感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他的小小的“傻小子”了。高中毕业后,我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父亲很高兴。五年里,他三次到苏联去开会,都专程到列宁格勒去看我。他没有给我写过信,但是常常得意地对朋友们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学的是由木头里炼酒精!
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成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一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内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心了。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成,要两根!”干嘛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
对我的恋爱婚事,父亲同样采取了超然的态度,表示完全尊重孩子的选择。他送给我们一幅亲笔写的大条幅,红纸上八个大字“勤俭持家,健康是福”,下署“老舍”。
直到前几年,我才从他的文章中发现,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说过,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我终于懂得了他的爱的价值。
1.本文行文的线索有哪些?
(温馨提示:文章经常有一条以上的线索,有明线、暗线)
    
    
2.老舍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体现在哪些地方?
(温馨提示: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老舍怎样和孩子相处)
    
    
3.品析下列句子蕴含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温馨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段话的情感基础)
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
    
    
4.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舍对孩子的教育有“独特的见解”?
(温馨提示:从老舍对孩子的学习、业余生活、与孩子相处等方面作答)
    




《回忆我的母亲》自主学习
基础锤炼
1. ?diàn Sháo nì
shú lù zhóu yá chuò
2.D(“为富不仁”与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相反,应用“乐善好施”。)
3. C(去掉“是”或者在“价值观”后面加上“的主要途径”)
4. “岁月母亲”主题晚会盛装待发。
课内精读
1. 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 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的。第一层面,是在贫苦的家境中表现母亲的品质,主要写了以下事情: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第二个层面,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叙述具体事例: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父母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3.母亲勤劳吃苦,俭朴能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爱憎分明,有远见、识大体,同情革命、支持革命。母亲既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又是伟大人民中的一员。
4.(1)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2)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3)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
5.(1)“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她,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2)“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话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拓展阅读
1. 一条线是父亲的生活经历,另外一条线是父亲为 “我”所做的几件事,还有一条线是“我”对父亲的感情。
2.(1)“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2)“我”跟父亲出门,“他从不拉我的手,也不和我说话”,说明老舍不是“典型的慈父”;然而父亲“常常指着我不无亲切地叫我‘傻小子’”,慈爱之情又见笔端,说明老舍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我”十五岁再见到父亲时,他和“我”握手,称呼“我”的大名“舒乙”,采取了一种大人对大人的平等态度,从中可看出父亲的严厉;尽管如此,“我”还是感觉到在他内心仍把“我”当小孩子看待,“我”出差时,一定要看是否带了车票,一定要让带两条皮带,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又能看出老舍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出老舍是个“复杂的父亲”。
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儿时随着父亲到处游历的怀念,对父亲教育方式的崇敬,以及对父亲的怀念。
4.老舍对孩子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却对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十分欣赏;“我”十五岁时,就把“我”当作大人平等对待;“我”留学苏联期间,他看过“我”三次,却从不给“我”写信;对“我”的学习和婚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完全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