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件(共26张PPT)+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课件(共26张PPT)+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9 08:07:51

文档简介

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经济、外交等巨大成就问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影响为线索,以历史史实为依托,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提升学科素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于本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意义;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基于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及解读,在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一个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历史意义;三个子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生情况: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更关注有趣的或是贴近其生活的历史材料及历史事件上,形象思维发展良好,历史理解能力有待培养及发展。阅读能力良好的高一学生能够在材料阅读的基础上,对于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史实形成直接认识,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等缺乏理性认识,因此需要通过补充材料阅读和问题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方式:讲授法、师生对话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PPT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 PPT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史实基础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
在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国防、外交等重要成就史实基础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系统认识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系统认识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情境
展示 复兴号与和谐号交会图片
思考中国智造成为中国新标签
采用情景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提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依据学生回答,展示文革图片;80年代初中国经济状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段,提出问题: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展示1978-1992年期间邓小平语录,提出问题: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论是什么,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展示1989-1990年国际社会主义形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展示江泽民语录,提出问题“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展示21世纪中国经济形势和预测一书目录,提出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时代背景是什么?
展示马克思的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胡锦涛语录,提出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历史意义
展示1978-200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1978年-2012年中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巨大成就。提问:结合自己经历,说说身边的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探究与拓展”,提出问题: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意义的理解,谈谈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展示习近平语录,提出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展示2018《宪法修正案》的内容
展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一名学生进行回答问题,其他学生带着问题倾听并思考。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教师讲解,思考回答。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提升认识。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和教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探究与拓展”,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
阅读并加强记忆
初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运用唯物史观,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总结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通过材料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理解邓小平理论是解决实际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
激发学生从历史表象中深层思考,认识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引导学生认识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了解新世纪中国错综复杂的形势
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理解《宪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片,提出问题:分角度列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展示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改革等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提出问题:谈谈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和教材,回答学思之窗问题。
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国防等成就。
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信心。
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理念、目的和新型国际关系内涵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和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和历史纵横,回答问题。
认识全方位外交布局
认识中国特色外交的新辉煌。
课件26张PPT。第29课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复兴号与和谐号交会中国制造
中国智造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495.4123565.71中、美GDP比较1.时代背景(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979年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86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
——邓小平1978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
“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979年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85年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86年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
——邓小平1978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 3.历史意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开辟了……
形成了……
阐明了……
引导者……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989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时代背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 (3)历史意义“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1)时代背景 年中共十六大2002面临新世纪挑战的中国中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污染、低控制:中国的环境与生态市场化过程中的中国农村与农民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1)时代背景 年中共十六大2002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2)核心理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 (3)历史意义 年中共十六大200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2002年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伟大成就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2002年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年中共十八大201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2002年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时代背景年中共十八大201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2002年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 年中共十八大2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2002年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 (3)历史意义 年中共十八大20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习近平……继承发展
……最新成果
……重要组成部分
……行动指南 ……进入新时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时代背景 (2)核心理论 (3)历史意义 2012年中共十八大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18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2002年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科学发展观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邓小平理论2012年中共十八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二)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绩
(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二)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全程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百度百科(二)基础建设走在世界前列(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绩(四)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坚定不移加快海军现代化进程,善于创新,勇于超越,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习近平 2018年4月12日三、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和平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联合国、全球治理、国际金融、“一带一路”从参与者到推动者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全方位外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