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0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0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01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目录【课程标准】
1.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原因【课堂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材料 1919年1月,27个(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是一次主要战胜国分配战争胜利果实和由他们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的会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也以战胜国的资格派出由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会议。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所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1)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2)过程1919年5月4日-6月初北京学生罢课学生被捕1919年6月初开始上海工人、学生、商人罢课、罢工、罢市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五四运动(3)意义
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材料 十月革命(1917)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2)中心:北京和上海(3)开始传播: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注意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而今天我们却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呢?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红船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代表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3)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3.诞生意义(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中共二大(1)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中共二大会址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材料一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材料二 为了统一全党对国共合作的认识,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中共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此次会议是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召开的,由孙中山主持召开,并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反帝斗争的具体要求,同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知道其对中国的危害。
民权主义:强调人民性、群众性,对于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都享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3)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课堂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试想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①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②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合作不是组织上的合并,这是因为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国民革命(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材料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2.国民革命(3)结果: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四一二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经过政变,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蒋中正等领导)及武汉(汪精卫等领导)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课堂总结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中心、开始传播原因
过程
意义诞生条件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诞生意义
中共二大国共合作国民革命背景
实现
意义准备
高潮
结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