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9 09: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3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目 录课程标准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前期准备前期准备1912.03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11解散国民党1914.12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4.05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5.05签订
“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1)前期准备
【概念解析】“二十一条”与“中日民四条约” “二十一条”分为五号,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等。
在日本胁迫下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多次谈判最终确定的修正案。◎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2)正式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以“尊重民意”为由,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来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材料一 盖中国如欲保存独立,不得不用立宪政治,而从其国之历史习惯、社会经济之状况,与夫列强之关系观之,则中国之立宪,以君主制行之为易,以共和制行之则较难也。
——[美]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袁世凯率百官祭孔(1914.09)材料二 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举行所谓解决国体总投票,各省代表1993人所投的票,全部拥戴君主制,并“完全一致”“恭戴金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参政院立即于当天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上书“劝进”。袁世凯于同日假惺惺地将劝进书退回,并说:“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当日,参政院再次开会决定“再劝进”,在15分钟内“草成”长达2000余字的第二次推戴书,当晚进呈。次日一早,袁世凯发布命令,承认帝位。13日,接收百官朝贺,大加封赏,同时下令查禁反对帝制的活动。
——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护国战争(1)背景:
①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知识链接】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于1913年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武装革命。“宋教仁案”的发生,对于国民党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孙中山也抛弃对袁世凯的幻想,力主武力讨袁。然而,即便在国民党内部,妥协的声浪也占据主流。袁世凯此时也在加速内部部署,他相继与英、法等五国银行签订借款合同,以扩充军备;又免去了反对贷款的李烈钧等人的职务。在袁世凯步步紧逼下,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召集旧部成立讨袁总司令部,宣布江西独立,并通电讨袁。随后,江苏、安徽等地纷纷宣布独立。但这次革命前后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除在江西、南京等地进行了短时间的抵抗外,其他地方大多是因国民党内部自行瓦解而崩溃的。孙中山、黄兴等被通缉,被迫流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2.护国战争(2)进程:
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②云南起义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③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护国战争形势图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课堂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安阳袁林(袁世凯墓)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的形成(1)概况◎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的形成(2)结果:各派军阀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晥、直奉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材料一 各军阀实际上控制北京政权的时间: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年6月至1920年7月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年7月至1924年10月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年10月至1928年12月
材料二 军阀割据,政局动荡,国会党争,民众因为军队扩张,互争地盘,内战频仍,的确比之清末时期负担加重而且痛苦程度加剧。
——张鸣《共和中的帝制》【史料研读】阅读材料,说明军阀割据形成后具有怎样的特点?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2.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美日矛盾的激化黎元洪段祺瑞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3.张勋复辟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张勋复辟最终失败。◎张勋 ◎“辫子军”与北京警察在街头 ◎复辟时穿朝服的溥仪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4.护法运动(1)原因:张勋复辟帝制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护法运动形势图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5.参加一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
(3)影响: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1)原因:材料一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材料二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课堂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民国初年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1)原因: ①内部原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②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清华学校学生在操场焚烧日货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2)表现与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基础(五四运动)———以轻工业为主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2.民国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清朝服饰集锦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原因 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材料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 ,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1916年《吾人最后之觉悟》2.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正月号◎
《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兴起(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等。◎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北大红楼)陈独秀李大钊胡 适鲁 迅钱玄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3.主张(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历史趣闻】
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胡 适新文化运动的开展4.影响(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
(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材料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历史趣闻】末代皇帝“被”离婚
1924年11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后,派兵将溥仪赶出皇宫。1925年3月淑妃文秀等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8月文秀从天津静园出走,住进宾馆,通过律师向溥仪提出离婚。溥仪不愿闹到法庭,遂经双方律师交涉决定“私了”,由溥仪付给文秀5.5万元赡养费。溥仪被迫答应离婚后,为挽回面子,于9月在京、津、沪报纸上发布广告,刊登“上谕”:“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位号,废为庶人,钦此。”文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课堂探究】深度剖析,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局限性呢?意义:
(1)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
(3)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局限性:
(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课堂探究】深度剖析,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局限性呢?意义:
(1)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
(3)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局限性:
(1)由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课堂总结【课堂探究】北洋军阀的统治具有哪些特点?请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习俗四个方面展开分析。(1)政治
①实行军阀官僚的对内专制统治,对外大肆出卖国家权益,军阀割据混战,社会黑暗,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祸害。
②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2)经济: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上欧战期间西方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3)思想
①大力提倡“尊孔复古”思潮,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理纲常。
②西方各种思潮被广泛介绍到国内,新式教育、新式学校开始出现、推广。
(4)社会习俗: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剪辫、放足、废除跪拜等。课堂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
、经济与文化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袁世凯复辟帝制:前期准备→正式称帝
护国战争:背景、进程军阀割据的形成:概况、结果
府院之争
张勋复辟
护法运动:原因、开始、结果
参加一战:目的、概况、影响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原因、表现与影响
民国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原因
兴起:开始、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主张: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
影响(意义、局限性)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