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开辟与发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开辟与发展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9 16:2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一、课标要求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设置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进程、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三目内容,讲述了1978年以来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相关史实,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冤假错案、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等重点内容。本课最核心的内容是改革开放及同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因此本课需梳理40年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线索和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进程“国两制”等部分史实,通过各类媒体也对改革开放等内容有较为感性的认识。本课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学生较难从整体上建构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认知把握改革开放各阶段的内容及特征。另外,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概念,如保税区、《反分裂国家法》等,会给学生解读文本时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要史实及其成就;通过分析史料,从微观的地方史角度感受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联系,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2.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的内容,提升时空观念素养。
3.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宏观把握,在增强温州本土自豪感的同时,认识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从实际出发的同时,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背景,提升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内容。
【教学难点】:平反冤假错案;对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以改革开放后温州的发展为例。
(二)过程展示
导入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温州发展高度重视先后23次来温州考察指导工作。他曾说:“温州的实践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正确。”本课以改革开放后温州的发展为例,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材料1 1957年以前,温州工业有较好的发展,与宁波的工业产值相当,在全省名列前茅。1966—1976年间,工业年均递增率只有0.1%,工业总产值只有宁波的三分之。1976年全市财政收入不到3000万元,不够党政干部发工资,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徐海滨《温州形象》
材料2
1980年,市民章华妹领取我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第10101号)
1983年,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创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1984年,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1987年,全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地方规章《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布;
2003年,温州烟具协会赢得中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个技术贸易壁垒。
-----据《第一财经日报》相关报道整理
温州曾被人调侃为“四线”小城:20世纪50年代温州临近台湾,地处“前线”;60年代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成“火线”;7年代由于投资受限,是发展的短具小线”。这些因素导致温州经济一直落后,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改革开的作放政策,温州才有了“起跑线”。
【设计意图】:利用地方历史资料,一方面起到激趣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把地方历史置于宏观的历史大背景下,为后面教学以小见大的分析奠定思维基础。
【学习任务】1:看小城新生。
材料3(1978年)12月9日12日,温州地委召开全区工作会议,进一步学习《光明日报》特约评论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2月末,温州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热烈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周德文《温州样本》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温州干部群众从中学习到的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认识温州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视,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材料4 由林彪、“四人帮”一伙炮制的浙南叛徒集团”案,是一起震动全省的大冤案。各地区立案的更达546起,涉案人员达3万余人。
1978年12月4日,在温州市人民广场省委代表宣布:为“浙南叛徒集团”3600余人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到1981年,温州地区共平反“浙南叛徒集团”等冤假大案、要案164起。
-----鞠建林、王纲《浙江60年档案解密》
材料5 三、经过大量切实的调查研究,为原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以及遭受冤屈的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族各界的领袖人物恢终复了名誉,肯定了他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党和人民建树的历史功勋。
四、在全国复查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宣布原工商业者已改造成为劳动者;把原为劳动者的小商小贩、手工业者从原资产阶级工商业者中区别出来;为现已改造成为劳动者的绝大多数原地主富农分子改订244了成分。这一系列工作妥善地解决了大量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问题设计】: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学生活动: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如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等,理解它们对思想解放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事件对人们思想解放起到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用温州地区平反冤假错案的地方史料,使学生加深对《决议》起到的作用的理解,显示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认识与工作的深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经济的新生
1984年4月30日至5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来温州考察,并题词:“温州对外开放大有前途。”当时的温州发生了哪些改变?
材料6 乐清农科员南士木回忆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粮积极性大为高涨。但随着柳市手工业、商业的迅速发展农业逐渐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副业。”
------朱幼棣、陈坚发《温州大爆发》材料7相人业舒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材料7
1985年温州三十三万人从事家庭工业
【问题设计】:为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能提高农民积极性?温州人民最终的选择说明当时温州经济出现了怎样的新气象?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温州的经济也迎来复苏。农村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不仅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还推动了温州家庭工业的发展。温州个体工商业的兴起说明当时温州出现了市场经济复苏的新气象。
材料8 30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国营企业,三五年发展起来的个体和集体经济大大超过了。厂长们忧心忡忡,他们说,我们温州国营工业结构轻型,设备陈旧老化,同时工资分配、用工制度、干部任免、产品价格等方面,被捆得死死的,我们是捆绑着手脚同个体和集体竞争的。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改革试验新印象》【问题设计】:温州国营企业面对的问题是个案么?这些问题如何得以解决的?
【学生活动】:不是个案,而是当时全国的通病。中央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在城市,重点是国企的改革,由此加深对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对外开放
材料9
1984年,温州被批准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
1988年,温州市首家外商投资企业——温州米莉莎皮件有限公司成立;温州市政府颁发《温州市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暂行规定》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温州市首次单独在澳门举办出口商品暨经贸合作项目洽谈会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来温考察。
2009年,温州在乌兹别克投建了首个中乌合资工业园区
2010年,美国联邦巡回法院驳回了美国ITC“337”调查指控中国通领集团侵权的错误裁决。温州企业打赢了加入WTO以来“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温州改革开放40年大事记》【学生活动】:根据材料9,据此梳理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特点。
【教师活动】:结合地图呈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特点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全方位。
【问题设计】:从温州对外开放大事记中,你还能看到哪些事件能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得学生活动:根据温州与香港、澳门合作的大事记,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推行加强了内地与港澳台的经济联系。
【问题设计】:结合教材内容,概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内涵,并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上的成功运用,以及在推动两岸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教师活动】:借助教材内容和图片,进一步分析讲解,提升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解读史料,梳理大事记,引导学生认识经济新生所包含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培养家国情怀。
【学习任务】3:感大国新路。
材料10 福建的晋江模式与江苏的苏南模式、浙江的温州模式广东的东莞(珠三角)模式一起,共同构成我国改革开放中县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
-----郭为桂《从“晋江模式”到“晋江经验”凝聚县域现代化道路的共识》材料11 任何波澜壮阔的序曲,都离不开大开大合的时代撞击。温州经济的风生水起,只是中国经济滚滚洪流中的一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样的宏观背景任何以区域名义起誓的经济理想都只能胎死腹中。
--- 周德文《温州样本》
【学生活动】:结合40年改革开放历程,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有哪些推动因素。
【教师活动】:引领分析。区域发展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各地区人民的有益探索。
【设计意图】:借助讨论思考的方式,延伸拓展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中国国情的相适应,体现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的智慧。
【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到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终于探索开辟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实践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正确。
(三)板书设计 略
(四)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水平1:能够知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能够根据教材基本把握改革开放的内容;能够根据地图梳理对外开放的进程;能够认识“一国两制”内容及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能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开辟与发展起来的。
水平2:能够通过史料联系分析得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〦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能够根据地图落实对外开放进程的时空位置,较好地梳理改革开放的内容;能够知道《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到的作用;能够认识“一国两制”的内容及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和对深化对外开放的作用,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开辟与发展起来的。
水平3:能够宏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与发展的整个发展过程;能够较好地把握平反工作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事件的作用;能够对课程内容和材料进行整体分析和分类归纳,并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体会地区发展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涵养家国情怀。
水平4:在对整节课的宏观把握基础上,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来之不易的感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认识,提升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