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比的应用练习 第 4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能够进一步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相互迁移转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书写习惯,提升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难
点
1.能够熟练地将比的分配问题与分数问题进行互化。
2.能够根据题中条件灵活解决有关比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
(1)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3。
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②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2)修筑一段公路,已修的部分占全长的
①未修的部分占全长的( )。
②未修的部分与已修部分的最简单整数比是( )。
2.一本书,已看的部分与未看的部分的比是3∶2。
(1)根据题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记录。
①已看的部分占未看的。 ②未看的部分占已看的。
③已看的部分占全书的。 ④未看的部分占全书的。
(2)解决问题。
①如果已看了60页,未看的有多少页? 60×
②如果未看的是40页,全书有多少页? 40÷
③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答?
让学生与同伴互相提问、解答,然后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基础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在解决比的问题中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做铺垫。
二、深化练习
1.学校新买了一批图书,按3∶4∶5的比分配给四、五、六年级。五年级分得120本,四年级和六年级各分得多少本?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根据已知五年级分得的本数找到相对应的分率。
(3)学生独立解答。
2. 小华和爷爷的年龄比是1∶6,已知小华的年龄比爷爷小50岁,小华和爷爷的年龄分别是多少?
(1)学生读题,理清数量关系。
(2)找到小华与爷爷年龄差对应的比率。
3.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4∶5,三条边各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0dm,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分米?(引导学生分析长方形周长包括几组长加宽的和,把哪个量按3∶2的比分配。)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与底角的比是4∶3,这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是多少度?
6.用一根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解题指导:引导学生回忆求长方体的体积就要知道长、宽、高,根据已知条件求长、宽、高是把一组长、宽、高的和按3∶2∶1分配,所以首先要求一组长、宽、高的和。)
三、课堂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