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习题)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习题) 第二单元 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09 07:12:49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2题。
/
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因素
解析第1题,北京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第2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1.C 2.D
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 000米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完成3~5题。
/
3.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4.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0(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海拔
5.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
A.莽山 B.武夷山
C.神农架 D.宝天曼
解析第3题,根据图例可知,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4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西北部没有针叶林分布,东南部与西北部的主要差异是降水量,故C正确。第5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答案3.A 4.C 5.D
杨柳飞絮是杨树和柳树雌株在春天种子成熟时,产生羽绒状花絮随风飘散的自然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绿化率低。20世纪60年代开始,北京等北方城市选取杨树、柳树为主要树种开展大规模城市绿化活动。近年来,每年春天杨柳飞絮漫天飞舞,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下图为某网站绘制的2019年杨柳絮飘飞预警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
/
6.20世纪60年代北京等城市选用杨树、柳树作为城市绿化主要树种,主要是因为杨树和柳树(  )
A.树冠高大,树形优美
B.释氧除菌,净化空气作用明显
C.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效果好
D.适应性强,生长快
7.近年来,杨柳飞絮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危害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A.城市公园、湿地等绿化用地增多
B.气候变暖,杨柳飞絮期提前且延长
C.城市高大建筑及硬化路面增多
D.杨树和柳树在城市绿化树种中的数量和比例提高
8.下列四个城市杨柳絮飘飞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
A.济南 B.青岛 C.北京 D.石家庄
解析第6题,注意审题中时间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当时中国城市绿化率很低,需要快速提高绿化率,选择适应能力强、生长快、廉价的树种进行绿化。第7题,杨柳飞絮可在公园绿地落下积累,减少危害。城市中建筑和硬化路面增多,使飞絮无法附着,继续飘扬,增加危害。气候变暖不会明显改变飞絮期。第8题,济南的纬度比北京和石家庄的低,气温回升快;济南比青岛干燥,升温快。
答案6.D 7.C 8.A
2018年2—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9~10题。
/
9.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0.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解析第9题,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10题,东北平原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大兴安岭是针阔混交林,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塔里木盆地是温带荒漠。
答案9.D 10.B
/能力提升
读我国四幅著名林木景观图,完成1~2题。
/
1.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2.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林木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
B.乙地林木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
C.丙地林木四季常青——常年气温较高
D.丁地林木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解析第1题,胡杨生长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该地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地景观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其生长于我国东北地区,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对青藏地区的描述。丙地景观属于热带季雨林,我国海南的典型土壤为砖红壤。丁地景观属于热带景观,黄山所处区域流水侵蚀作用强,风力侵蚀作用弱。第2题,甲地林木根系发达,是由当地水资源不足造成的,林木向土壤深处寻找水源;乙地林木是亚寒带针叶林,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丁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答案1.A 2.C
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3~5题。
/
3.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5.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岛位于印度尼西亚境内,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其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故选A。第4题,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也就是与热带雨林地区比,种源和光照条件都是相似的,海拔高,热量条件应较差,植被恢复应该比较慢。而K岛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因素中,明显的区别是有火山爆发,深厚的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因而植被恢复迅速,故选C。第5题,根据K岛的位置和板块界线的分布判断,K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而K岛位于欧亚板块上,所以应该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故选C。
答案3.A 4.C 5.C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有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2018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到加拿大旅行考察。读50°N 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6~8题。
/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温尼伯的植被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苔原 D.冰原
7.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依次过渡为(  )
A.森林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C.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8.游客继续西行至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莱斯布里奇景观不同,造成这种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解析第6题,图中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显示温尼伯为较高纬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B正确。第7题,北美洲落基山以东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因此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降水越来越少,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C正确。第8题,温哥华位于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暖流流过增温增湿,因此降水丰沛;而莱斯布里奇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C正确。
答案6.B 7.C 8.C
(2019课标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9题。
9.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解析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项正确,A项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变为湿地,B项错误。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项错误。
答案C
10.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熊本县阿苏山的代表性观光胜地是一片富饶的草原(阿苏草原),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但一年一度的烧荒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火势可能会蔓延到附近森林,盲目点火还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
(1)指出阿苏草原所在地气候和所对应的植被类型。
(2)分析阿苏草原每年烧荒的时间及原因。
(3)简析阿苏草原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
(4)说明应如何确保烧荒安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气候特征与自然带、草原烧荒的时间、作用以及烧荒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阿苏草原位于日本的本州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说明烧荒之后,很短时间内草就开始发芽、生长,由此判断烧荒时间为冬末春初。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而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可以从草原的维护、提供肥料、杀害病菌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发育,因此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逐步演变成森林,因此通过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通过烧荒可以减少有机物的积蓄,产生的草木灰可以成为刚发芽的嫩草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烧荒可还以烧死害虫、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烧荒需要注意的事项。首先,烧荒前需要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烧荒时还需要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烧荒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平时还需要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等。
答案(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冬末春初(3月)。原因: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
(3)当地水热充足,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逐步演变成森林;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烧荒可以减少有机物的积蓄,植被变为草木灰(矿物盐),成为刚发芽的嫩草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烧荒可还以烧死害虫、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
(4)烧荒前,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烧荒时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烧荒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等。
1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 140~2 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2)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草本植物不能制造水源,只能从消耗量减少分析。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所以土壤水分增加。第(2)题,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所以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答案(1)与灌木相比,草本植物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植物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
(2)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课件30张PPT。第三节 生物圈与植被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认识生物圈
1.概念
狭义的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总和。广义生物圈是指地球所有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
2.分布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它们好似一层薄薄的被套包裹着整个地球表面。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2)生物圈对于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
地球表层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所以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个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圈。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识别植被类型
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自然植被有森林、草原、荒漠、沼泽等类型。
1.森林植被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草原植被
草原是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荒漠植被
(1)概念和分类:指植物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
(2)为适应严酷的生态条件,荒漠植被呈现的不同特点:
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以减少蒸发;
有的具肉质茎或叶,以贮存水分;
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灼热;
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
(3)对环境的影响:荒漠植被生产量很低,生物物质积累缓慢。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対植被的影响
(1)影响原理: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是气候。
不同的热量、降水及组合状况,决定了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特点。
(2)表现:
在热量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地区往往形成
森林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往往形成草原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往往形成荒漠植被。
(3)土壤、地形等因素对植被的影响:
同样处在亚热带气候区,碱性土壤利于紫薇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则利于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生长。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以森林植被为例,其功能有:
(1)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2)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3)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4)防风固沙,减轻灾害。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其主要特征有哪些?
(2)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3)我国存在热带雨林这种植被类型吗?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提示:(1)探险者游历的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被高大茂密,生物种类繁多,常见茎花植物、板根、望天树等,垂直结构复杂。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3)存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以及云南的西双版纳一带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区域,因此这些地区存在热带雨林。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
(1)生物圈自成一体,与其他圈层无明显交集。 (  )
(2)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圈功不可没。 (  )
(3)常绿阔叶林叶片常绿,没有枯枝落叶。 (  )
(4)茶树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 (  )
(5)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热带地区没有针叶林。 (  )
答案:(1)× (2)√ (3)× (4)× (5)√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2~3题。
2.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3.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
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D.武夷山九曲溪边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解析:第2题,图示的“有孔叶片”出现在热带雨林地区。第3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夏季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季雨林分布,夏季会出现图示现象;长白山天池湖畔是温带季风气候,重庆嘉陵江沿岸和武夷山九曲溪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出现图示现象。
答案:2.A 3.C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某市地理教研员王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4~5题。
4.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B.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5.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 B.气温 C.降水 D.光照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解析:第4题,图中点明是寒冬季节长出新叶,我国冬季寒冷的是温带地区。图中植被属于落叶林,长出的新叶是阔叶,故选D。第5题,植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达不到这一积温条件,植物不会生长。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
答案:4.D 5.B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6~7题。?
6.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  )
A.撒哈拉地区 B.西欧地区
C.南极地区 D.马来群岛
7.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荒漠 B.雨林
C.落叶林 D.针叶林
解析:第6题,材料中的文字描述的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和东南亚的马来群岛等地。第7题,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答案:6.D 7.B探究当堂检测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问题探究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下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及图片。探究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提示:(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探究当堂检测名师精讲
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是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探究当堂检测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植被的主要功能: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风防沙,减轻灾害。
植被→地形:植被可以防风固沙,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
植被→土壤:植被丰富,保持水土;植被稀疏,侵蚀加剧。
地表植被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残根落叶被微生物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探究当堂检测总结思维导图如下: 探究当堂检测典例剖析
例题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荒漠”。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读图,完成下题。探究当堂检测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植被恢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自然恢复的次生林结构较复杂、植被种类和数量更丰富、根系更发达,故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更好。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探究当堂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简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A.草甸灌丛 常绿阔叶林 高寒草原 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 高寒草原 常绿阔叶林 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 草甸灌丛 常绿阔叶林 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 高寒草原 高寒荒漠 草甸灌丛
2.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探究当堂检测解析:第1题,图示给出了几个重要的信息:一方面是该区域的相对位置,据此可以确定图示区域主要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进而可推知该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另一方面给出了年等降水量线,可知该区域的降水状况;三是给出了部分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确定甲地势较高,降水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应为高寒荒漠;乙位于高原面上,地势高,降水相对较少,呈现的是高寒草原;丙地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纬度低,应为常绿阔叶林,可确定B正确。第2题,由图示可以看出降水量由甲到乙到丙逐渐增多,自然带也出现依次更替,说明这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引起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以可确定B项正确。
答案:1.B 2.B探究当堂检测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完成3~4题。
3.该树属于(  )
A.常绿林 B.落叶林
C.针叶林 D.灌木丛
4.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  )
A.干冷 B.干热
C.暖湿 D.冷湿
解析:第3题,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北美洲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条件好,植被属于常绿林,故选A。第4题,根据其原产地的气候特征,可以推知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是暖湿,故选C。
答案:3.A 4.C探究当堂检测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6.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探究当堂检测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能使空气中CO2的含量减少。燃烧化石燃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遗体分解都能使空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但主要的还是燃烧化石燃料。第6题,大面积的森林破坏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减少,使空气CO2浓度增加,同时,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因而造成物种的灭绝。
答案:5.B 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