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习题) 第二章测评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习题) 第二章测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09 08:17:51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本章整合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等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对大气逆辐射作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就是温室气体对大气受热过程影响的典型表现。
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对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的影响。昼、夜云量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很大,可用下表比较。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3.地面状况: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状况的差异影响大气受热过程,进而影响气温状况。水面、裸地、植被、冰雪等差异不仅直接影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而且影响地面辐射释放的持续度。地形起伏、地势高低通过影响大气层的厚度来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例题1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B.湖泊湿地,b能缓慢加热大气
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思路导引读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晴朗天气,大气吸收a很少,A错。湖泊湿地比热容大,吸热和放热过程长,能缓慢加热大气,B对。CO2增多,c大量补偿地面失热,C错。冰雪地面反射率高,地面吸热少,放热也少,a→b的转化率减小,D错。
答案B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综合思维)
1.根据等压线图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画出风向。确定南、北半球后,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画出实线箭头,即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第三步,说出风向。风从哪里来就是什么风向,如画出的风向箭头为东北指向西南,即东北风。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2.根据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判断风向
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速,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例如“ ”就表示北风四级。
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点的方位即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和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3.根据“左右手”法则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风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锐角。如下图所示。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4.风力大小判定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下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处。(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3)不同等压线图中,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例题2读北半球某地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的是(  )
A.a B.b C.c D.d
(2)b点的风向为(  )
A.北风 B.西风 C.南风 D.西南风
思路导引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知,d处等压线最密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b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会形成北风。
答案(1)D (2)A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逆温现象(综合思维)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1.逆温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称为逆温。
2.辐射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例题3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迅速,较高处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称为辐射逆温。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出现在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则c出现的时间最可能是(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三(2)逆温的影响有(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材料,辐射逆温多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如图b;午后时气温垂直分布正常,无逆温分布,如图a;图c显示逆温底部开始消失,说明气温开始升高,应该发生在上午。第(2)题,逆温发生后,大气的下部气温低,上部气温高,大气稳定,无对流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答案(1)A (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