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习题) 第一章测评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习题) 第一章测评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09 08:25:55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本章整合一、太阳能资源的优缺点
1.太阳能资源的优点
(1)时间长久
根据天文学的研究结果可知,太阳系已存在了50亿年左右的时间,根据目前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以及太阳上氢的总含量进行估算,太阳能资源尚可继续维持600亿年之久。对于人类存在的年代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清洁安全
太阳能素有干净能源、安全能源之称,不仅无污染,远比常规能源清洁,也无危险。(3)普遍
太阳辐射能既不需要我们开采和挖掘,也不需要运输。太阳光普照大地,无论高山、岛屿,大陆、海洋,处处皆有,可直接开发和利用。
(4)数量巨大
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约为3 630万亿吨标准煤,被陆地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也达到762万亿吨标准煤。
2.太阳能资源的缺点
(1)效率低、成本高
现在太阳能利用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技术上也是成熟的。但有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因为效率偏低,成本较高。在今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太阳能利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受到经济性的制约。(2)不稳定性
受到昼夜、季节、地理纬度和海拔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晴、阴、云、雨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因此,到达某一地面的太阳辐射既是间断的又是极不稳定的,这给太阳能的大规模应用增加了难度。为了使太阳能成为连续、稳定的能源,从而最终成为能够与常规能源竞争的替代能源,那么就必须解决蓄能问题,但现在蓄能也是太阳能利用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3)分散性
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的总量虽然大,但是能流密度很低。平均来说,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在天气较为晴朗的情况下,正午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而在冬季大致只有夏季的一半,阴天只有1/5左右,这样的能流密度是很低的。典例1(双选)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晴天更多,降水较少,大气透明度好,日照时间长
C.地势高,离太阳近,大气辐射强
D.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2)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推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最适合和最不适合推销的城市分别是(  )
A.北京
B.拉萨
C.上海
D.重庆思路导引第(1)题,考查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一方面是天气     ,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  ;另一方面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     的削弱作用小。第(2)题,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所以最适合的是拉萨;四川盆地地形    ,    多,太阳能最贫乏,所以最不适合的是重庆。?
思路导引答案:(1)晴朗干燥 长 太阳辐射 (2)封闭 阴天
题目答案:(1)BD (2)BD二、与太阳辐射相关等值线图的判读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年太阳总辐射量等值线图(图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图Ⅱ),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图Ⅲ),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等值线图(图Ⅳ)。这些图都具备等值线的一般特征,在判读方法上与其他等值线大致相同,在判读时要充分借鉴其他等值线图的判断技巧。图Ⅰ 图Ⅱ图Ⅲ 图Ⅳ判读此类型的地图要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且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回答。
1.定区域
依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及其他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图Ⅱ反映的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图Ⅲ反映的区域主体是四川盆地及其西部高原和东部丘陵、平原地区。
2.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最小值,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Ⅱ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3.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Ⅲ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Ⅱ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Ⅱ中甲地,图Ⅳ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Ⅱ中丙地等值线比丁地稀疏)。
4.析成因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Ⅱ中乙地附近)。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Ⅱ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Ⅳ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多与地势起伏的大小有关。典例2下图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太阳辐射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是 (  )
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 ②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 ③地势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ab沿线云量基本一致,但太阳辐射量差异明显,影响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海拔 D.大气环流思路导引第(1)题,青藏高原位于四川盆地以西,两地区    相当,正午太阳高度差异不大,①错误。青藏高原海拔    ,天气晴朗干燥,大气透明度好,光照时间长,故太阳辐射能多于地势低洼的四川盆地,②正确。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而不是离太阳近造成的;四川盆地多    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较少,③错误、④正确。第(2)题,影响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地势和天气状况。材料指出ab沿线    基本一致,故ab沿线地区的天气状况基本相同,且由图可知ab沿线地区    基本一致,所以影响ab沿线地区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海拔),即沿线东西两侧海拔高,太阳辐射量大,中间地区海拔低,太阳辐射量小;图示地区地处内陆,不受洋流影响;ab沿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内部,大气环流状况基本一致。?
思路导引答案:(1)纬度 较高 削弱 阴雨 (2)云量 纬度
题目答案:(1)D (2)C人类与宇宙开发利用
人类进入宇宙空间并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开发和利用空间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1)空间资源。利用极其辽阔的宇宙空间,人造地球卫星可以从距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度观测地球,迅速、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的各种信息;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物理条件,可以在卫星上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例如在生物卫星上研究失重对昆虫、微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1992年10月我国利用一颗返回式卫星做搭载培育生物实验,培育出防癌生物——石刁柏。再如,火箭所需耐磨的铅铝合金,在地球上制造时,铅总要沉到底部,冷却后得到的不是一种均匀的合金块,而像一块分层蛋糕,如果在宇宙中生产这种合金就方便多了。根据统计约有400种地面上无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失重环境中制造。(2)太阳能资源。太阳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但是,其绝大部分能源不能透过地球大气层到达地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是摆在科学家面前的科研课题。
(3)矿产资源。科学家们对航天员从月球上带回的月岩标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此外,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轨道上运行着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其中不少小行星富含矿体。典例3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  )
A.开发利用辽阔的宇宙空间
B.利用宇宙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的特殊环境
C.开发宇宙中其他天体上的矿产资源
D.在宇宙空间建立太阳能电站思路导引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但目前人类对宇宙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从空间资源来看,宇宙辽阔、浩瀚,但对其开发仍以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进行科学实验为主。从太阳能资源看,宇宙空间中的太阳能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它的大部分不能透过大气层到达   表面,所以在宇宙空间开发太阳能具有很大优势,对此,目前尚处于科研和设想阶段。从矿产资源来看,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太阳系中的   和小行星。?
思路导引答案:地球 月球
题目答案:B第一章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天体系统(  )
A.共有三级
B.最高级别的是银河系
C.地月系与河外星系为同级
D.具有从高到低的包含关系
2.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可观测宇宙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地月系四级天体系统,故A项错误;图示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可观测宇宙,故B项错误;河外星系和银河系级别相同,而地月系属于银河系,故C项错误;图中天体系统具有从高到低的包含关系,故D项正确。第2题,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其中心天体是地球。
答案1.D 2.A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行星M是(  )
                
A.土星 B.水星
C.火星 D.金星
4.地球与木星相比(  )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正圆形
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
解析第3题,在太阳系模式图中,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第4题,地球与木星绕日公转的轨道是近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木星是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比地球大;地球距日较近,表面温度比木星高。
答案3.C 4.B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现可孕育生命的宜居行星Kepler-62f。“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读图,完成第5~6题。
5.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6.如果太阳质量是现在的两倍,则出现生命的行星可能是 (  )
A.金星 B.地球
C.木星 D.水星
解析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中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而恒星质量决定光热辐射强度和引力大小,故“生命宜居带”内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宜的温度。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出现生命的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四个选项中,木星在地球公转轨道外侧,若太阳质量变大,则木星可能出现生命。
答案5.A 6.C
到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探测器搭载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有关火星大气的宝贵数据。据此完成第7~9题。
7.火星在太阳系示意图(局部)中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8.进入火星轨道的火星探测器属于(  )
①太阳系 ②地月系 ③可观测宇宙 ④银河系 ⑤河外星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9.火星探测器用于探索地外生命可能存在的环境,主要目标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  )
A.大气和云雾 B.山脉和平原
C.太阳辐射和火星引力 D.液态水和有机物
解析第7题,太阳系八颗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示意图中c表示火星,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第8题,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进入火星轨道的火星探测器不属于地月系和河外星系。第9题,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如果火星上存在生命,那么其应具备与地球上类似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答案7.C 8.D 9.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若图中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300,则图中A、B两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相比,最可能是(  )
A.A地比B地大1 000
B.A地比B地大500
C.A地比B地小500
D.A地比B地小1 000
11.A地区与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太阳能资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迎风坡,阴雨天气多
B.海拔高,正午太阳高度大
C.位于背风坡河谷地带,晴天多
D.地势低,太阳辐射弱
解析 第10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总体上A地位于横断山区,B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则A地较B地太阳辐射强;再依据等值差为300,可判断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 800~2 100×3.6×106焦/米2,B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为900~1 200×3.6×106焦/米2,则两地差值为600~1 200×3.6×106焦/米2。第11题,该地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相同;图中A处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处太阳辐射值比周边同纬度地区高,故可能是该地区晴朗日数多于周边地区所致,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
答案10.A 11.C
据国外媒体报道,某年10月2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探测到太阳表面发生较大规模的某类太阳活动事件。下图为该类太阳活动爆发高峰时的照片。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示该类太阳活动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色球层 B.日冕层
C.光球层 D.任意层
13.下列关于该类太阳活动爆发高峰时,对“天宫二号”及宇航员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能导致传输数据消失
B.可能引发短波通信中断
C.宇航员绝不会受到威胁
D.危及“天宫二号”内仪器的安全稳定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太阳活动的类型为耀斑,因此该类活动主要出现在色球层。第13题,该类太阳活动爆发高峰时会影响短波中断,可能会导致传输数据的消失,严重危及“天宫二号”内宇航员和仪器的安全。
答案12.A 13.C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的环球飞行从阿布扎比启程,向东途经重庆等11个城市后再次回到阿布扎比,总里程约3.5万千米,历时约25天。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下列四城市中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是(  )
A.夏威夷 B.纽约
C.阿布扎比 D.重庆
15.对此次飞机飞行影响最大的是(  )
A.天气状况 B.停靠城市间路程长短
C.通信技术 D.飞行员食物补给
解析第14题,选项中的四地,阿布扎比晴朗日数最多,日照时数最长,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第15题,“阳光动力2号”是太阳能飞机,利用太阳能驱动,而太阳辐射受天气变化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答案14.C 15.A
2019年3月18—24日,国家天文台在日面上观测到2个活动区,共发生过3次M级耀斑,其中最大的一次为M7.4级。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关于耀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光球层
B.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周期与黑子不同
D.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巨大
17.该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  )
A.地球上无线电长波通信中断
B.全球各地普降暴雨
C.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全球各地大幅度升温
解析第16题,耀斑发生在色球层,持续时间短,释放的能量巨大,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和黑子一样,约为11年,故B项正确。第17题,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地球上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指南针、罗盘由于地球磁场受到干扰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全球各地普降暴雨、大幅度升温不是太阳活动的影响。故C项正确。
答案16.B 17.C
读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第18~19题。
18.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
A.纵波
B.横波
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
19.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
解析第18题,从图中可知此地震波在地表的传播速度为3~6千米/秒,速度较慢,为横波。第19题,此波传播速度在地下5千米处突然变大,说明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
答案18.B 19.A
2019年4月16日下午,俄罗斯希韦卢奇火山连续喷发多次,喷出的火山灰高达5 000米,景象蔚为壮观。据此完成第20~21题。
20.希韦卢奇火山喷发出的炽热岩浆,在地球内部主要存在于(  )
A.莫霍面上部
B.古登堡面下部
C.上地幔上部
D.地核内部
21.希韦卢奇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流凝固后位于(  )
A.地球的外部圈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解析第20题,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上部,故C项正确。第21题,火山喷发的熔岩凝固后转化为岩浆岩,成为岩石圈的一部分。
答案20.C 21.D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完成第22~23题。
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3.上图中的X处即为(  )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内核外核交界
解析第22题,根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乙波为横波,在地幔中也可通过。第23题,X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答案22.B 23.B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第24题。
24.图中数码依次是(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地球的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答案C
25.关于地球演化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深海环境
B.元古宙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C.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D.中生代出现灵长类和人类
解析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中期出现鱼类;新生代出现灵长类和人类。
答案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继酒泉、西昌、太原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的气候资料。

最高气温可达40 ℃,最低为-31.6 ℃,年平均气温3.9~9.3℃;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集中在6—10月,无霜期127~158天

年均气温17 ℃,昼夜温差在10 ℃以上,海拔1 500米至2 317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1 013毫米,无霜期273天
续 表

冬季干冷严寒,春季回暖迅速,夏季雨量集中,日温差较大,秋季天高气爽,气温稳定少变;年平均气温9.3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8 ℃,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 ℃;年均降水量461毫米,集中在夏季

年平均气温为24 ℃,最高气温为36.9 ℃,最低气温为0.3~6.6 ℃;雨量充足,常年降雨量1 799.4毫米,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的79%
(1)材料二中①②③④四个航天发射场依次是(  )
A.太原、酒泉、文昌、西昌
B.酒泉、西昌、太原、文昌
C.文昌、酒泉、西昌、太原
D.西昌、文昌、酒泉、太原
(2)西昌航天发射场作为我国已有的三大卫星发射场之一,其区位优势有(  )
①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 ②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 ③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 ④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⑤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3)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与其他三地相比,在文昌建立新的航天发射场有哪些优势?
解析第(1)题,①地年降水量少,冬季气温低,为酒泉;②地从年降水量来看为湿润区,从海拔来看为山地,故为西昌;③地从年降水量来看属半湿润区,为太原;④为文昌。第(2)题,西昌所在地区区域经济并不发达,排除⑤。第(3)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势来分析。
答案(1)B
(2)B
(3)纬度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大,可降低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并能提高卫星的使用寿命;濒临大海,可以利用船舶运输大型运载火箭;东面面向大海,视野开阔,便于跟踪观测,还能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概率。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 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1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贵星球可以接纳我们吗?”
(1)如果宇宙探测器上要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你认为该如何说?
(2)有人看到材料二中的信息后悲观地说:“我们不用给X星球上的居民发信号了。”他为什么这样说?(提示:信号用电磁波传递,速度为光速,即3×108米/秒)
(3)若X星球上真有地外文明,那么该星球应具备什么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相关知识。第(1)题,主要考查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第(2)题,强化对光年概念的理解,考查了计算能力。第(3)题,可参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进行回答,分析时应重点从该行星的自身条件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两方面入手。
答案(1)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2)因为X星球距离地球约5.29光年,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5年多的时间,当地球上的信息传到该星球时,时间已是10年以后了,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3)该星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当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范围、安全的宇宙环境等。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108焦/米2)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18年,全国光伏发电量为6.39×1017焦,同比增长50%。平均利用小时数1 115小时,同比增加37小时;光伏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较高的地区中,蒙西1 617小时、蒙东1 523小时、青海1 460小时、四川1 439小时。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
(2)简述图中P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a点数值为40。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较Q地多。第(3)题,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资源丰富,再加上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
答案(1)40。
(2)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3)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29.(12分)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      、      、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    部分地壳比较厚,    部分地壳比较薄。?
(3)④是    面,在地下平均    千米处(指大陆部分)。?
(4)③是    (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    态;①②③密度由小到大排列为        。?
(5)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推理三叶虫繁盛的时代的地理环境,并说出地壳运动过程。
答案(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2)陆地 海洋
(3)莫霍 39~41
(4)地幔 固 ①<②<③
(5)海洋。三叶虫生活在海洋里,后来地壳抬升,由海洋环境变成陆地,后来继续抬升,成为高原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