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人教版第三册第四组第二篇课文。本文讲的是植物的生长一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情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中的那个人,不管叶子上的蚜虫,一心只要葫芦,结果一无所获。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材料。
设计意图:????
根据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表面化,语言积累少等特点,所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语言文字的落实和语感训练,积累语言,体会中心。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谢”6个生字,会写“怪”2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结构特点,规范、端正地书写,感受汉字形体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葫芦的可爱,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喜爱之情。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故事寓意: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一个过程,各环节相互制约。
教学准:备字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谈话导入
1、出示实物,板书“葫芦”那谁来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葫芦是一种草本植物,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呀!所以“葫芦”这两个字带有草字头。“芦”字本应读二声,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把“葫芦”两字拼读一遍?(指名读、齐读,引导读好轻声。)
3、你们有没有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见过!没见过!)哟,有的同学见过,有的同学没见过。你看,这就是。(出示PPT)我请一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葫芦藤在哪呀?(男孩上台指画)师: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词。真好听。同学们一起读读。真不错!藤是植物的茎,像这样茎又细又长的植物还有哪些呢?(葡萄藤、西瓜藤、黄瓜藤、南瓜藤)同学们真是一个热爱观察生活的小能手啊!
4、过渡:葫芦的作用可大了,它不仅可以做成葫芦丝,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它还可以装水,装酒。嫩的时候还能够炒起来吃呢,怪不得有一个人说——(指板书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告诉大家好吗?学生自由发言。
5、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有趣的寓言故事。
二、感悟文本,积累语言:
1、同学们快快打开书63页,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笔把生字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一拼小树叶上的音节,实在有困难,招呼一下老师,我很愿意成为你的好朋友。
2、师范读。好,老师看到大家举起了可爱的小手,我就知道你们读完了,那下面让老师借助着音乐给大家美美地读一下,好吗?
师:那谁给老师点评一下呢??感谢你的点评,我会更加努力的!
三、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一)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第一自然段,谁来给大家读读?师: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你能给他们找找好兄弟吗?
1、读词语。(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绿绿的叶子?)
2、还真是难不倒你们,老师再来个难点的,看看谁会读?课件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可爱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指名读。)
认识“谢” 谢谢通常用于礼貌用语。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谢了的意思。
3、喜欢这些小葫芦吗?那么就一起来夸夸它们!(出示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认识“哇”字,出示字卡。“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啊、呢、吧、吗”一样,一般用在句尾,读作轻声。这样的字都是个语气词。指名读字卡。再指名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4、从哪里能够看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每天、几次4、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让小葫芦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根,长叶,开花,结果。齐读。
(二)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教学“盯”:
过渡:孩子们,比我们更喜欢葫芦的人是谁——那个种葫芦的人!他每天都去看好几次,他的眼中只有——。他深深地被小葫芦迷住了,瞪大眼睛,一直看着小葫芦。我们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教学“盯”,盯的神态是什么样的?
生:盯是指集中自己全部的精力,瞪大眼睛,一直看,不放松。
师: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生: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师:让我们也来盯住这些小葫芦。谁能借助图片填填字?为什么?
师: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师:谁能带着自言自语的语气读一读种葫芦人说的话?(生读)。
师:谁来给他点评一下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都知道感叹号的语气词!老师给你点个赞!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生接着再读)。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2、当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指导朗读: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满不在乎蚜虫)
师:恩,真不错,说的多好啊!那聪明的你还能用别的语气来说说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三)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
生:齐读
师:你们真是一群热心的好邻居呀!
师: 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我。
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一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那现在我们分角色来朗读第三段,一人作旁白,一人作热心的好邻居,一人作固执的种葫芦的人,哪位师徒为大家展示一下。
(四)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1、师: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颗葫芦怎么了?蚜虫更多了,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A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B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C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思考:小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出示图片了解光合作用。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这回你们明白了吗?
师:那现在你们当葫芦,老师来采访一下。
师:小葫芦,你为什么都落了?
生:有蚜虫没治,叶子吃光,没营养,葫芦就掉了。
生: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师:那现在我们再换个角色,我来当邻居,你来当种葫芦的人,此时,你想对我说什么
生:都怪我当初没听您的劝告,下次一定听您的。
3、那么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小葫芦的生长过程吗?
四、巩固识字。
1、开火车游戏。
2、你来问,我来答游戏。
五、书写生字。教学“怪”字
师:课文我们读得有感情,词语掌握得也很不错,下面我们再着重体会一下怪字宝宝是怎样书写的?
那么在书写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上部“又”撇捺舒展开,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要超出撇捺的宽度。
师:谢谢你的提醒。那下面你们当小老师,我来当同学,你来书空,我来写。
师:通过小老师的指导,我已经写了一个漂亮的青字,那你也来试着写一写吧!
六、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
生:我认识了好多字。
生:我知道了叶子有蚜虫必须要治。
生:我知道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七、总结全文: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八、课后作业
种葫芦的人第二年春天又种了一棵葫芦,又看到了叶子上的蚜虫,他会怎么想?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