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2.纪念白求恩(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09 09:00:25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2019年10月9日星期三纪 念 白 求 恩毛 泽 东新知导入白求恩是谁?他为何值得中国人纪念?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最终,因抢救伤员感染,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走近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背景链接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纪 念 白 求 恩毛 泽 东
晋察冀 派遣 殉职 动机 狭隘
极端 热忱 冷清 纯粹 佩服读读写写chén jì qiǎnxùncuì ài dòngduānlěng qingpèi
高明 鄙薄 出路 拈轻怕重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niān qiānmíngbǐ bólùmòrénjīng
延安 担子 殖民1yándànzhí 字词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1)热忱:
(2)拈轻怕重:
(3)麻木不仁: 解释词语热情。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 ,害怕繁重的 。 原义是肢体麻木 ,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 ,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4)精益求精:
(5)见异思迁:
(6)鄙薄:
(7)殉职:(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要求更好。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轻视。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1、通过预习,你发现在文中毛泽东同志赞颂了白求恩医生的哪些精神?整体感知国际主义的精神,
共产主义的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第一步: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第二步 : 从各段中心句中提炼关键语句。 第三步 把概括出来的四个句子组成一句完整的评价白求恩的话。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主义精神。第一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二段重点句:第三段重点句: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1第四段重点句: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归纳概括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具有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人。1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品析句式: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⑴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语言品味 ⑵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用双重否定句,叙述了反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精神的实例,比一般肯定句语意更强烈,更能给读者留下深 刻印象. ⑶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合作探究1、本文2、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文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的?白求恩不少人和一些人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极端负责任对工作对人民对技术满腔的热忱精益求精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通过对比,不仅将白求恩同志的品质衬托得更加高尚,帮助某些同志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更好地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错误,搞好革命事业,证明 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白求恩同志,的确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12、从第二至四段中选择一段,仿照示例,对文段中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和议论)进行评析。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第一段示例:第一段先叙后议,叙白求恩的事迹,议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这一层概述了白求恩的政治面 貌、年龄、受谁派遣、来华目的、路程、工作简历,让人 们对白求恩同志的生平有所了解,为下文议论的展开提供了事实基础,引出关于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从“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到这段结束,全属 议论,揭示出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实质,透彻精辟地论 述了国际主义精神的内容,并指出我们也要实践列 宁主义路线。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第二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叙议 叙 议 叙 议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第三段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第四段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3、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11、对比论证,鲜明有力。
2、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
3、语言凝练,准确流畅。
首先是成语运用。
其次是流畅的句式。
再次是准确而灵活的遣词造句。写作特点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B、担子(dān) 狭隘(yì) 纯粹(cuì)
c.殉职(xùn) 教训(xùn) 延安(yán)
D.殖民(zhí) 鄙薄(bǐ) 见异思迁(qiān)B
2.请指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殖民 B.微不足到 c.趣味
(2)A.晋察冀 B.拥护 c.姿本
(3)A.精溢求精 B.解放 c.悲痛
(4)A.付责 B.医疗 c.佩服(B)到-道( C) 姿 - 资( A ) 溢 - 益( A ) 付- 负
3.给下面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_____ ,没有一个不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_____ 的治疗和亲眼看过_____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_____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BCCA
4.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分析:这个句 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 动。分析:这个句子中的“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 )(√ )
4.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 )(√ )课堂总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发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主题归纳纪念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不远万里来华——以身殉职中国人的事业——自己的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的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医术高明
医德高尚号召全党向
白求恩学习板书设计拓展延伸白求恩的故事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作业布置 根据文章内容以及收集的资料以“白求恩为什么值得纪念”为内容就白求恩的优秀品德写一篇文章。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12、纪念白求恩优质教案
课题
《纪念白求恩》
备课人:
学习目标
了解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习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了解双重否定句、排比句、成语等的表达效果。
3.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议论文中叙述与议论的关系,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白求恩是谁?他为何值得中国人纪念?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最终,因抢救伤员感染,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他牺牲了,人们为何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他学习?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2、走近白求恩
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3、背景链接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课文
2.读准字音。
晋察冀(jì) 派遣(qiǎn) 殉职(xùn) 动机(dòng) 狭隘(ài)
极端(duān) 热忱(chén) 冷清(lěng qing) 纯粹(cuì) 佩服(pèi) 高明(míng) 鄙薄(bǐ bó) 出路(lù) 拈轻怕重(niān) 漠不关心(mò) 麻木不仁(rén) 精益求精(jīng) 见异思迁(qiān)延安(yán )担子(dàn) 殖民(zhí)
3、解释词语
(1)热忱:热情。
(2)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3)麻木不仁:原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4)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要求更好。
(5)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6)鄙薄:轻视。
(7)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4、全班齐诵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发现在文中毛泽东同志赞颂了白求恩医生的哪些精神?
明确: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白求恩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教师提示:
第一步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 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 习这种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第二步 从各段中心句中提炼关键语句。
第一段: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的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志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二段:白求恩同第四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第三步 把概括出来的四个句子组成一句完整的评价白求恩的话。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具有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人。
五、【语言品味】
品析句式: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⑴设问句,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明确: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⑵双重否定句,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他,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明确:用双重否定句,叙述了反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精神的实例,比一般肯定句语意更强烈,更能给读者留下深 刻印象.
⑶排比句,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明确: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
六、【合作探究】
1、本文2、3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明确:对比论证
课文第二、三段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圈画出相应的文字,填写下表,体会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工作的态度
对同志、 对人民的态度
对工作的要求
白求恩
极端的负责任
极端的热忱
精益求精
不少
的人
不负责任,
拈轻怕重
冷冷清清,漠不
关心,麻木不仁
见异思迁
通过对比,不仅将白求恩同志的品质衬托得更加高尚,帮助某些同志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更好地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错误,搞好革命事业,证明 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白求恩同志,的确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2、从第二至四段中选择一段,仿照示例,对文段中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和议论)进行评析。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1)第一段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示例:第一段先叙后议,叙白求恩的事迹,议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这一层概述了白求恩的政治面 貌、年龄、受谁派遣、来华目的、路程、工作简历,让人 们对白求恩同志的生平有所了解,为下文议论的展开提供了事实基础,引出关于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从“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到这段结束,全属 议论,揭示出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实质,透彻精辟地论 述了国际主义精神的内容,并指出我们也要实践列 宁主义路线。
(2)第二段
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3)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第四段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3、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4、主题归纳
本文概括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发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小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写作特点
?1、对比论证,鲜明有力。
?2、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
?3、语言凝练,准确流畅。
? 首先是成语运用。
? 其次是流畅的句式。
? 再次是准确而灵活的遣词造句。
七、【课堂巩固】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派遣(qiǎn) 热忱(chén) 拈轻怕重(niān)
B、担子(dān) 狭隘(yì) 纯粹(cuì)
c.殉职(xùn) 教训(xùn) 延安(yán)
D.殖民(zhí) 鄙薄(bǐ) 见异思迁(qiān)
2.请指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将其改正过来。
(1)A.殖民 B.微不足到 c.趣味 (B)到-道
(2)A.晋察冀 B.拥护 c.姿本 ( c ) 姿 - 资
(3)A.精溢求精 B.解放 c.悲痛 ( A ) 溢 - 益
(4)A.付责 B.医疗 c.佩服 ( A ) 付- 负
3.给下面文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称呼。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 B ,没有一个不佩服, 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 c 的治疗和亲眼看过 c 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 A 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A.白求恩同志 B.白求恩 c.白求恩医生
4.判断下列对各句的分析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 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分析:这个句 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
(2)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 动。分析:这个句子中的“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 )
(3)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分析: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写出了对同志对人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
度。 (× )
(4)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 )
三、【拓展延伸】
白求恩的故事
1938年初,加拿大著名的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到中国来了。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镜和一套手术器械,最可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革命战争事业的无限的热忱。
他到达晋察冀边区后方医院后,第一周内就检查了520个伤病员。第二周白求恩大夫就开始施行手术。四个星期的连续工作,使147个伤病员很快又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前线。从此,哪里有伤员,白求恩大夫就出现在哪里。
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经连续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他的手术台,曾经安在离前线五里地的村中小庙里,大炮和机关枪在平原上咆哮着,敌人的炮弹落在手术室后面,爆炸开来,震得小庙上的瓦片格格地响。白求恩大夫却在小庙里紧张地动着手术。他不肯转移,他说:“离火线远了,伤员到达的时间会延长,死亡率就会增高。战士在火线上都不怕危险,我们怕什么危险?”两天两夜,他一直在手术台上工作着,直到战斗结束。
为了保住伤员的性命,白求恩大夫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中国战士。他愉快地称自己是万能输血者,因为他是O型血。他还拿出自己带来的荷兰纯牛乳与丹麦咖啡,亲自到厨房煮牛奶,烤馒头片,端到重伤员面前。看着他们贪婪地吃下去,微笑浮在白求恩的脸上。而他自己则吃简单的点心。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