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形状和结构》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40页——42页。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过程与方法:
提高观察、比较、描述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赏桥梁的形状结构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作用在拱桥、钢索桥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
2、难点:理解作用在拱桥、钢索桥上的力所产生的效果
四、教学准备:
全班准备:一次性筷子、拱桥塑料模块、课件:各种桥梁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过:“桥梁是一种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筑物。”
二、导入新课
(一)、桥的雏形。
1、桥对我们来说很熟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桥?(桥帮助我们跨越江河、峡谷、等障碍物的特殊建筑。)
2、出示桥的照片,按材料材料来分,桥怎么分类?(石桥、木桥、钢桥等);按照桥的不同结构,桥梁可以分为很多的类型,最基本的有四大类型:梁桥、拱桥、钢索桥、浮桥。
3、出示一条小河的图片:如果我们在河的这一边,想要到河对岸去,你们有哪些办法呢?
4、可是在古时候,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可能就是在河中间垫几块石头(出示课件)——尽管这很简单,但它已经实现了过河的功能,所以桥梁专家把这作为桥梁的雏形。你觉得这有什么缺点呢?
(二)古代的桥、各式各样的拱桥
1、出示古代桥的图片,并提问:有什么缺点呢?
2、人们对这些缺点又会进行怎样改造呢?看,人们把这些石块架到空中——造出石拱桥。
3、像这样的石拱桥,石块几乎是它唯一材料,为什么这么架空之后,这当中的石块不会往下掉呢?学生尝试做自己的解释。
4、实验:用木棍做一个拱,然后两个做对比,看是那一个面的受力更大。试着搭一座石拱桥,搭好之后用手指在“拱桥”上按一按,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给予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5、小结:拱桥的拱形外推力会使桥容易散架,不稳固,一字形的底板及两个矮梯形消除了拱的外推力,使拱桥更加稳固,在拱桥建造中非常重要。
6、结论: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产生的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桥面在拱上方的拱桥,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7、出示拱桥的分类:上承式拱桥、中承式拱桥、下承式拱桥、
8、介绍一些拱桥
(三)、钢索桥
1、用课件展示一些钢索桥的图片,并介绍钢索桥的种类:悬索桥和斜拉桥;各组成部分:桥塔、钢缆、桥面
2、观察钢索桥,它们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
3、钢索桥究竟有什么优点?(通过实验去探究)
4、实验:模拟做一个钢索桥(这个由老师指导做实验)
用木板或瓦楞纸板做“桥面”,用绳子做“钢缆”,用椅子背做“桥塔”搭成一个“钢索桥”。在纸板上放书包,不同程度地拉紧绳子,感觉用力的大小,体会把桥塔修得很高的道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当演示完成后回答。两人同时用力拉绳把“桥”吊起来。我们朝什么方向用力?把绳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觉用力有什么变化?)
5、归纳结论:桥塔修得高,可以让钢缆省力。
(六)、概括总结:决定桥的形状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用途、材料和技术。桥梁反映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状况
三、欣赏世界桥梁十之“最”( 再次带领学生了解多种多样的桥梁结构,深入地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四、观察、研究家乡的桥(作业)
六、板书设计
桥的形状和结构
各式各样的拱桥
相同 不同 优点
形状(拱形) 桥拱与桥面的位置 桥面在拱上方:桥下空间高,便于船的通行
桥面在拱下方:桥面拉住拱足,能抵消拱的外推力
二、钢索桥
组成:钢缆、桥塔、桥面
特点:从结构上:吊桥 从功能上:跨度很大
高的桥塔目的:降低钢缆的拉力
七、课后反思:
不要和学生的答案纠结不清,那样会影响整个课堂进度。给实验活动多留出时间,让较多的学生能上台来进行实验,这样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记忆深刻。其次,还要把握各内容时间上的合理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