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9 08:3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新文化运动
皇权思想、封建迷信、奴性、愚昧无知
思想病根:
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改造国民观念。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12月23日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演出了尊孔复古的丑剧。
为什么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思想冲突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政治黑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1916年由上海迁到北京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三次留学日本,接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参加过辛亥革命。
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学习的知识分子。于1914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下政治本科。
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史学家。1910年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获文学学士学位,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
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
代表人物: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并包”的方针,聘请了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等人任教,北京大学从此焕发新的光彩。


《宽容》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旧北大官僚气、衙门气甚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官本意识依旧。名为国立大学、最高学府,却充满乌烟瘴气、腐败成风。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辜鸿铭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思考:“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思想自由”:在北大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五常——仁、义、礼、智、信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思考:什么是新道德?
什么是旧道德?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鲁 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礼节,又偏有个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死去了 。
——鲁迅《祝福》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1.新文化运动内容
1915年 中国
NEWS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这里的“仁义道德”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Science

Democracy
民 主
科 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陈独秀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知识链接
《狂人日记》揭露了什么本质?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 陈独秀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进步性: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与繁荣
4、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局限性: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
全肯定的情况

总结归纳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撰稿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内容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性质: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场思想—— 新文化运动
两面大旗—— 民主、科学
一本杂志——《新青年》
五位干将—— 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 鲁迅、胡适

巩固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敬告青年》 B、《每周评论》
C、《新青年》 D、《民报》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①李大钊 ②陈独秀 ③鲁迅 ④胡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C
D
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 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 )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