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作出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作出解释的习惯。
通过关注实验过程的公平性,养成一丝不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能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中关注到实验的公平性。
教学准备
新华字典2本,大小相同的纸4张(圆形、长方形纸桥各1个),回形针若干个、记录单1张、瓦楞纸板1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还记得上节课实验中一张平展的纸桥能承重多少吗?(投影演示)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增强纸桥的抗弯曲能力?
2、设疑:今天还是过这条小河,但只有一张纸桥,还能有什么办法增强纸桥的抗弯曲能力吗?
3、改变纸桥的形状是否能增强抗弯曲能力?今天就来研究。(板题)
1、回顾上节课内容增强纸的厚度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提出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多种方法。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提出本课研究问题。
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怎样证明我们的猜想是对的?如何进行实验?可以把纸桥折成哪些形状?(学生出来回答演示,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桥)
2、改变纸桥的形状有很多,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这几种形状的纸桥抗弯曲能力。(课件)
3、实验中还要注意什么?
4、各组进行实验,填写记录单。
(圆形和长方形纸桥已准备好)
5、各组汇报。
6:提问:折成各种形状的纸桥比平板纸桥抗弯曲能力大那么多。为什么改变了纸桥的形状之后抗弯曲能力就会增强呢?(学生回答)
7、现在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钢材和铝材,为什么要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什么优点?
8、“L”形材料的哪一部分像平放的梁立着放了?
9、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小结: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板书)
提出哪
些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提出实
验相同和不同的条件。
实验探
究,记录数据。
汇报,
分析数据。
思考改
变形状能改变材料抗弯曲能力的原因。
解释钢
材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清对比实验的做法。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挖掘更多共性的结论,并对结论背后的原因作出解释。
三、瓦楞纸板的研究
1、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包装箱用的材料,叫做瓦楞纸板。现在我们来测量一下它的抗弯曲能力有多大。(演示实验)为什么瓦楞纸的抗弯曲能力会这么强?
2、把瓦楞纸板剖开,看看它的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厚薄和软硬是怎样的。(小组观察、汇报)
1、观察瓦楞纸板的内部结构。
2、分析其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新的问题,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课后请大家继续关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应用。
1、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关注生活中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应用。
加深对本课科学概念的印象。
板书: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改变形状能增强抗弯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