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 架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 架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9 13: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册《做框架》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做框架》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章(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五课,研究框架结构又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本课意在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通过生活所见,对框架结构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框架结构的优点及制作原理缺乏探究。因此若让学生独立去经历制作框架这一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我用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导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框架结构的特点,激发学生研究制作框架的兴趣,从制作简单框架到制作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试验制作,探究新知,赏识和激励等多种评价综合运用,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试验探究中学,在分析思考中学,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合作探究贯穿始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积极昌导学生亲身经历的,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借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定位——合作探究,开启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三角形来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橡皮筋、筷子。
课型:科学探究制作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探究问题
1、出示鸟巢图片,你知道这处建筑的名称吗?
2008年在我国北京成功的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做为奥运会主场馆的国家体育场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给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其中一处建筑(鸟巢) 2、、指导观察建筑特点。交流观察结果。 3、提问:目前像这种骨架式的建筑形式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去年四川地震之后,各地新建的楼房都采用这种结构,同学们知道这种构造叫什么吗? 小结:像这种骨架式的建筑形式叫做框架结构。(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用学生熟悉,并引以为自豪的著名建筑——鸟巢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特点,认识框架结构,既直观形象,又具有人文色彩,简单明了地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发觉源知,提升探究欲望 1、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建筑采用了框架结构? 2、学生互相交流:起重机的塔架、过山车、输电线路铁塔、埃非尔铁塔--------。(图示) 3、谈话:这么多地方都采用这种框架结构,你的脑海中是否产生问题呢?(学生质疑)
埃非尔铁塔是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埃非尔设计建造的,是法国乃至世界少有的高大著名建筑塔高320.75米据说该塔建造时遭到许多人的反对,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吓跑了,原因何在?因为埃非尔铁塔全身都是有一根根钢铁构成的,人们担心它会倒下来。
4、让我们通过做框架来研究一下这里边的科学道理。(板书:做框架)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科学总是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周围,框架结构的制作探究就是为生活实践服务。从而提升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动手动脑、亲历科学探究 (一)做简单框架——亲历制作的过程
先将图片放大观察,这框架结构主要是有哪些简单形状组成的?这些建筑物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和三角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就是说长方形有的特性正方形都有。所以我们的研究就以正方形和三角形为例。
“现在我们就利用橡皮筋和筷子扎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正方形框架。老是这有一个扎好框架的秘密,想不想知道?”
秘密绝招:(同学拿着手中的材料跟老师一起演示操作):在两根筷子交叉的地方,要用橡皮筋左右交替缠绕,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绕到最后不要打结。否则会影响速度和制作质量。
制作框架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正方形框架
玩框架
每个同学尝试按一下三角形与正方形框架,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小组汇报结果)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三角形稳固,长方形不稳固)
3 加固框架
“做房子造建筑这样不稳定可不行,有什么办法使长方形稳固呢?”小组思考讨论。(加斜杆)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制作,并请学生代表推一推,按一按,说说体验。
“这根斜杠太神奇了,在这个长方体框架中到底其什么作用呢?”
课件演示长方体框架推和拉受力情况。
4 研究斜杆
课件出示:在墙上安装两个不同的框架,下面都挂着重物,分析斜杠受的是推的力还是拉的力。
看来斜杠的作用可真不小。
总结原理
再次欣赏图片,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大型框架结构中最小的格子大都是三角形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特性被广泛用于框架结构的建设中。
[设计意图:制作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科技性的产品,这一设计是指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长方形的不稳定,容易变形;三角形的稳定,不易变形。学生在做的同时经历思考的过程,发展了思维,激发了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创新的能力。]
(二)、做正方体框架——体验探索的快乐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只有这些简单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存在较多的是复杂的框架结构。”
讨论设计方案
出示一个正方体框架,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了12根长短一样木棒,说说你准备怎样做好这个正方体框架。
课件出示制作步骤:
(1)做好两个正方形框架,作为上下两个面。(已完成,两小组合作)
(2) 再用4根小棒把两个面连接起来,
温馨提示:橡皮筋缠绕的方法与长方形框架中的缠绕方法相同。
[设计意图:设计方案是动手实践前必要的步骤,设计方案前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概念和已有的材料,设计制作,使设计方案最合理化,可以提高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科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动手制作框架,
放上书试一试,发现倒了
3、动脑加固框架
怎样让它更牢固(加斜杆)每个小组只有4根小棒了,上面放书承受的是向下的压力,斜杠加在哪些地方最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动脑动手一起做,看那个组做的框架承受力最强。
[设计意图:我以小组为团队,以学情为基础,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把重、难点部分交给学生小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在实践应用中发现问题,充分给学生质疑、表达、交流、展示的机会,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致。以学促教,以教导学,促成学生知识生成过程的激情体验。]
四、 互动交流,总结探究成果
根据制作的框架承受力强弱,评出冠军小组,
讨论交流:斜杆在框架中起了什么作用?
“仅仅是几根小棒,我们把它做成框架结构后,居然能承支撑起这么中的物品,再回到生活中的一些建筑,把他们做成框架结构有什么好处?”
设想:如果把这些框架结构都改为实体结构将会怎样?
(结构稳固、节省材料、减轻自身重量)?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对比活动中经历了思辨的过程,就得到了思维的训练,认识到框架结构的优点,从而让科学探究活动更具有效性。]
五、 总结收获,激发探索兴趣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吗?
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和同学一起探讨交流,解决问题
科学的奥妙永无止境,不要停歇你探索的脚步哦!
[设计意图: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努力去解决,孩子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将逐步提高,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六、拓展应用:找框架做框架
1、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框架?
2、给自己做一个框架放书包。
[设计意图:小课堂的结束正是大课堂的开始,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制作,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开拓眼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制作能力。]
【板书设计】
做框架
不稳定 加斜杆 稳定性



结构稳固、节省材料、减轻自身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