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9 13: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多种多样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多种多样的植物》







《多种多样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本课是生物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三年级学习《植物》、《植物的生长》、四年级《新的生命》以及五年级学习《生物与环境》进行本单元知识学习的。在本课之前,学生还学习过《校园生物大搜查》及《校园生物生布图》,从对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性的植物认识,拓展到了对自然界植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本课主要设计两个教学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植物分类”意在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植物多样性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下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即可以通过对事物进行逐级分类,认识和研究事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第二个活动是“观察不开花的植物”让学生认识不开花的植物。
《课标》中要求学生了解,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教材中出示了11种进行分类研究的植物,但有部分是学生不熟悉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根据课前调查学生的情况及当地植物资源,选择了一部分与教材不同的但是有结构的植物供学生研究。因为学生对这些植物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分类活动的开展更有利。




六年级的孩子在三年级时已经研究过周围的植物,也已经种植过植物,再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的对于植物的认识,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三年级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大树和小草》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按生长年限的长短,我们可以把植物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按照茎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采用举例法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大树和小草》、《水生植物》的学习,学生知道按生存环境来分,可以把植物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但是这样种类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呢?学生并不清楚。因此学习本课时让学生以已知的植物为基础,让学生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从而建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对于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较多,而对不开花植物,学生了解认识不多,需要向学生介绍:苔藓、蕨类、藻类。教师课前尽量搞些实物来供学生观察了解。
分类是一种很好的认识周围世界的科学方法,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分类思想,在教学中渗透这种方法并再次使用,相信学生能进一步提高其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科学
概念
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
植物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程和方法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用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样而美丽。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
认识到保护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领悟到认识植物多样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球上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环境,保护地球珍稀的生物。?
教学
重点
1、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对多种植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
1、植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
2、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
阅读法、探究式学习、合作-研讨法。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
准备
学生课前调查问卷;教学用幻灯片,植物图片(每小组一套)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时间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1、课件展示一些校园植物图片。
2、这些植物你在哪里见过?
3、除了上面这些植物,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植物?请写出来。(要求:在2分钟之内,看谁写得多。)
4、展示学生中有代表性的记录单。(通过课调查可知,有的学生能按分类的方式写出植物的名称。)
1、学生观看校园植物图片。
2、学生肯定会回答在校园里见过。
3、学生写出除了校园植物之外的常见植物。
4、学生汇报他(她)是按什么方式来记录这些植物的。
1、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植物种类的认识。
2、让学生体会到采用分类的方式,可以想到并写出更多的植物名称。
5分钟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时间
二、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展示,我发现同学们认识的植物还挺多的。其实世界上的植物还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多种多样的植物》
学生齐读课题《多钟多样的植物》
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习的内容。
1分钟
三、给植物分类
1、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植物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小组长把老师发给你们的一套植物图片拿出来吧,小组内同学边欣赏图片边阅读图片上的文字。)
2、前面有的同学用分类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了很多的植物,现在同学们能把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植物分类吗?
3、展示学生分类的结果。(老师用画图及卡片板书学生的分类结果)
4、他们的分类正确吗?(针对学生的分类结果,让小组之间展开辩论。)
5、如果学生没有按是否开花来分,老师
出示科学家的分类方式,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并请学生例举一些开花的植物名称。
如果学生能根据是否开花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的话,请学生例举一些开花植物的名称和不开花植物的名称。
6、统计一共有多少种分类方法?每一种类别下,我们还能确定新的标准,将它们再进行分类吗?
1、学生欣赏图片并阅读图片上的文字说明。
2、学生按自己的标准给植物分类。(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分类结果,并说明分类标准。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及植物图片上的介绍可能会出现以下分类结果:
根据植物生长环境不同,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根据是否落叶分为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根据茎的不同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根据是否开花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4、针对其他小组的分类结果展开计论。
5、学生例举一些开花植物的名称,和不开花植物的名称,同时要求学生回忆开花植物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6、学生统计分类方法;并继续思考新的分类标准,进行下一级分类。
1、为学生提供一套有结构的图片,为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对它们进行分类埋下伏笔。
2、让学生意识到分类是研究植物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并让学生感受植物的多种多样。
4、让学生对分类结果展开辩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不盲目从众的科学素养。
5、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
6、让学生知道每一个类别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再进行分类,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
20分钟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时间
四、观察不开花的植物
1、展示不开花植物的图片及介绍。
2、提问:你们认识他们吗?
他们开花吗?结果吗?有种子吗?
3、你们能告诉老师他们是以什么繁殖后代吗?
1、学生观察图片及阅读文字介绍。
2、学生判别,认识。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会认识海带和苔藓,至于蕨类植物,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认识)
3、学生根据图片上的文字说明回答。
5分钟
五、拓展
与延伸。
介绍林奈——最伟大的植物分类学家
学生阅读下面的文字资料。
林奈是瑞典生物学家,生物分类法(双名法)的创立者。林奈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分类学的研究与实践之中,对分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激发学生课后继续去学习、研究植物。
3分钟
六、谈谈收获、畅想未来
1、和学生交流学习本课的收获。
2、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植物世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分钟
七、布置作业、拓展知识:
1、回家继续收集一些植物,并初步了解它的生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