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课时1 负数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例1、第2页的例2以及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学习指导:
一、自主准备
1.找一只温度计,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内容与家长交流或上网搜索,了解有关温度计知识。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1页的例1。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阅读课本第2页的例2。思考:怎样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
3.想一想:气温在( )时用正数表示,在( )时用负数表示,气温的正和负是以( )为分界点的。海拔高度呢?
三、自主质疑
你对正数和负数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认识温度计
知道测量气温要用什么吗?(出示温度计)谁能把温度计向大家介绍一下? (温度计的结构、计量单位、类型、表示温度的方法等)
2.交流例1
(1)出示例1的课件,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为例,说一说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气温,正数和负数又是怎样读和怎样写的?
(3)全班交流。(以0摄氏度为标准,0摄氏度以上用正数表示,0摄氏度以下用负数表示。写正数时,正号可写出,也可省略不写,写出正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正号的,“正”字也省略不读,我们以前认识的数都是正数。而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负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板书:+20(20)、-20、0)
3.交流例2
(1)小组交流: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分别比海平面高或低多少米?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
(2)全班交流。(以海平面为标准,超过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板书:+8844.4、-155)
4.归纳总结
(1)小组交流:说说你对正数和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2)全班交流:说说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3)引导小结: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拓展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自已阅读第1题后全班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哪个是正数,哪个是负数?
第2题。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表示的?为什么?学生订正。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追问:正数和负数能写完吗?)
4.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交流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0刻度线以上表示零上温度,每格表示10摄氏度,半格表示5摄氏度,特别要注意表示零下温度时数的方向)。
五、总结延伸
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1)
+20(20)、-20、0、+8844.4、-155
像+20、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2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的例3、例4,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能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及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情境中准确地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通过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境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方向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学习指导:
一、自主准备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吗?试着举例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3。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从例3的学习中,你知道( )和( )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情况下,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填写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
4.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4。思考:如何用图来表达学校、邮局、公园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下面画一画)
5.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6.在直线上用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看了上图,你有什么发现?
三、自主应用
1.电梯上升15米记作+15米,下降10米记作( )米,-20米表示电梯( )米。
2.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将下车3人记作-3人,上车4人记作( )人,-5人表示( )人。
3.知识竞赛抢答的评分规定:答对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应记作( )分。王明答对12题,答错3题,他得了( )分。
四、自主质疑
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本节课应该学会什么?(揭示课题)
二、交流提升
1.交流第3页的例3
(1)课件出示例3,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全班交流:从表格中你知道些什么?
(2)小组交流:对照表格,说一说一至六月份每个月的盈利或亏损情况。
(3)全班交流。
2.交流第3页的“试一试”
⑴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填的?填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⑵ 学生订正。
3.交流第3页的例4
(1)课件出示例4,小组交流:如何用图来表达学校、邮局、公园之间的相对位置?
(2)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在直线上用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看了上图,你有什么发现?
在直线上,0左边的都是什么数?0右边的都是什么数?
从数轴上看,-2和2到0的距离相等吗?-2接近2,还是接近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4.归纳总结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盈亏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也可以规定一个方向为正,另一个方向为负。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举例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2)完成课本第4页的练一练。
从这张记录单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指名说说线框中的数各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题中两个意义相反的量分别是什么?
三、巩固拓展
1.练习一第5题。
(1)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 提问:每一题中分别用正数表示什么数量?用负数表示什么数量?两个量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2.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追问:表格中收入用什么数表示?负数表示什么?)
3.练习一第7题。
(1)你是怎样填的、可以读一读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2和-4,哪个数更接近0?
思考: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4.练习一第8题。
(1) 学生独立读题,了解题中两个意义相反的量分别是“上车人数”和“下车人数”。
(2) 全班交流解答题目后面的问题。
5.第4页的“你知道吗?”
学生先自主阅读,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2)
正数 负数
盈利 亏损
收入 支出
存入 取出
上车 下车
方向:正数和负数,根据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