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4.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5.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
PPT展示 提出问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
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
学生活动1
学生思考1,并回答:已经学了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化。
学生思考2,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观点。1:不能直接转化。2:能直接转化。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见熔化却变小了……
二、新课讲授
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都说明了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换,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而且不容易观察,今天我们一起用碘做一个实验,因为气态的碘是有颜色的,容易观察。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
学生关注实验器材,同时非常关注固态碘的颜色。
教师活动:
探究碘升华和凝华:
1.在烧瓶中放少量碘。摇动烧瓶在班级里展示碘。
问: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活动:
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里晃动时的声音,观察碘的状态一同回答:烧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底部是白色的。
2.固态碘在烧瓶里时间久了会产生气态的碘,但是非常缓慢,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该怎么办呢?
多数学生回答:给它加热
问: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
学生思考,多数同学回答:应该用热水给它加热,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会超过100摄氏度,所以这个温度下碘肯定不会熔化。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在晃动烧瓶时仍然可以看见碘在底部晃动而且可以听见声音,学生一起回答:底部还是固态碘,烧瓶内充满了好看的紫色气体。
【温馨提示】在展示时要晃动烧瓶,使学生确信烧瓶里没有液态的碘,碘蒸气是紫色的,所以班内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看见实验现象。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
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拔出塞子。
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学生看见紫色气体渐渐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子底部变成紫黑色。
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是不是一致?
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么状态?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加热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碘?
问题3: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根据PPT上出现的问题一步步回答问题,判断物体变化前后的状态。
学生回答1:加热前碘是固态的。
学生回答2:加热过程中没有液态的碘生成,有大量的碘蒸气出现,这个过程需要吸热,因为外界给它加热。
学生回答3:后来的固态碘是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和塞子放热产生的。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归纳:
上面的实验说明了物体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换。
教师活动:
生活中还有很多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升华吸热也利用在了人工降雨、舞台雾景等处,下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能不能解释下面的现象。
分析下列现象:
(1)介绍干冰,同时展示干冰的图片。
教师: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迅速直接变成气体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周围温度会降低,水蒸气会遇冷液化。
学生活动:
生看见漂亮的干冰图片和干冰放入饮料后的现象开始兴奋……学生了解干冰及干冰升华吸热的应用,完成导学案。
(2)教师: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了,(PPT展示樟脑球图片)这是怎么回事呢?
提醒:樟脑球变化之前是什么状态的,后来不见了是因为变成了什么状态?
学生:樟脑球变小了其实是它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气体。
(3)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地上有霜,树上有雾凇(树挂)(PPT展示冰花、霜、雾凇)。提醒:形成过程中有没有液体的水出现,是直接从什么状态转化为什么状态?
学生试着进行分析,说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再判断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学生: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树枝直接凝华形成雾凇。
问: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内表面形成的还是在外表面形成?为什么?
学生: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窗玻璃直接凝华成冰花。
有同学回答说是在外表面形成,大多数同学回答是在内表面形成。
学生解释:是在内部,因为凝华需要放热,室外的水蒸气温度本来就低,遇到窗玻璃不会放热,所以不能在外表面形成窗花。
(4)问: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冬天冰冻的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所以久了也能变干。
(5)灯泡内壁发黑(PPT展示图片)在这个过程中都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呢?
学生:首先是钨灯丝升华成气体,然后遇到冷的灯泡壁凝华附着在灯泡壁上。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两种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我们一起来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物态变化。
学生活动:结合其他四种物态变化完善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四、反馈练习
1.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要 热。
2.物质由 态直接变为 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时要 热。
3.哈尔滨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这是 现象。
4.日光灯用久了,两头会发黑,这是日光灯的灯丝( )
A.钨丝先凝华后升华形成的
B.钨丝凝固形成的
C.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D.钨丝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5.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直接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五、板书设计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升华:固 气 吸热
凝华:气 固 放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