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行路难》优秀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行路难》优秀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0 15: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李 白
null
行路难(其一)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诗人他豪情满怀,诗酒仗剑走江湖。他才华横溢,满怀经世治国之志。在道士吴均的推荐下,在人生迈入第四十一个春秋之际,他由布衣登上了卿相的殿堂,满以为实现理想、施展才华的时候到了,但是皇帝昏聩无能,美梦初醒,他很快被赐金还放,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下,他陷入矛盾之中,这个人就是——李白。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新课引入
1、能过自主研讨、合作学习,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赏析诗歌,领会言外之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习目标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豪放、清新、飘逸,享有“诗仙”之美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甫有诗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语),可见其影响。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者简介

《行路难》(其一)作于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写作背景
行路难 李白

读音停顿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zūn
zhù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路难》其一。
标题释义

茫然:迷惘的样子。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价钱。
箸:筷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词语释义

歧路:岔路。《淮南子·说林》里说,战国时杨朱见到歧路便哭起来:路在哪里呢?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会:当。
济:渡过。
沧海:大海。
词语释义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
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
诗歌翻译

熟读诗歌,找出能概括此诗主旨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整体把握

诗歌前四句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情?
李白离别京城,朋友们为他设宴饯行,而且宴席十分豪华。然而禀性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不能食”“心茫然”。
合作探究

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句。?
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馐——极言酒肴之珍奇 ??
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

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但,诗人的心情是和宴饮的氛围一致地欢乐吗?
合作探究

第二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停” “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
合作探究

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不能食?
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诗人政治失意,心绪茫然、痛苦悲愤。美味佳酿自然难以下咽。
合作探究

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
不是写实。
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冰雪封川,无法渡过;想登太行山却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合作探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典。
借吕尚、伊尹备受重用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明君重用的愿望。这写出了诗人的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既对现实感到愤懑不平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合作探究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句式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表达作用?
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因而选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合作探究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阻碍重重,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合作探究

主 旨
作者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描写人生路上的坎坷,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合作探究

找出写“行路难”的句子,说说难在哪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想要步上仕途,实现自己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理想)。“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之路的艰难险阻。
合作探究
宴会的欢乐场景,以乐写哀
苦闷、抑郁、悲愤
事与愿违的痛苦、失望
困境中不失希望
忧虑、焦灼不安、迷惘
乐观、自信、倔强、执著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冰塞川、 雪满山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
行路难……
长风破浪、济沧海
合作探究
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这首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巧用历史故事(典故)。

(2)夸张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合作探究

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饮酒》抒写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宁静安详、闲适自得的心境;《行路难》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这两位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身世、追求不同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陶渊明身处的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却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回忆在你积累的诗句中关于理想抱负的诗句。
拓展延伸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志在千里。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的组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首诗借乐府古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郁愤和相信理想、相信未来的勃发情志,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我也将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学习诗人那种倔强、自信、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你们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课堂小结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
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世事艰难,怀才不遇 积极乐观
缅怀古圣,光明在前 自信坚强
长风破浪,自有其时
展望未来,信心益坚
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苦恼


希望


追求

1、填空题。
(1)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

(2)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课堂检测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自信

(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2、理解性默写:
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的诗句是: , 。
课堂检测
世道艰险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心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课堂检测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课堂检测
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5、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课堂检测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6、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课堂检测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