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草原 第一课时(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草原 第一课时(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20 15: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16 草原 共几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 学 资 源 1.文献摘录: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鄂温克  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族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农牧业。
2.美丽草原的图片资料。
预 习 设 计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欣赏歌曲和图片交流。 相互补充。 朗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 了解老舍 提出初读课题时脑中闪现的问题或预习课文时不明白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访问的过程 (2)课文写了草原的什么?练习分段、分层 四、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感受。 2.交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过这样一首歌吗?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展示表现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图片。 听了歌曲,欣赏了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草原。齐读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介绍老舍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时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教师相机介绍,如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等)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粗略地读了课文,文章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的什么呢?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默读课文,思考。 2.交流,讨论。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 (2)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他们访问的经过?老舍先生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他们访问蒙古草原的经过,你能按访问的经过再次分一分层次吗? 四、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
作业设计 普通题:1.抄写词语并正确默写。 2.熟读课文。 3.完成《一课一练》1—3题。 提高题:学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从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并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