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化学与生活
7.1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淀粉
B.甲烷
C.蔗糖
D.葡萄糖
?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的是( )
A.新鲜的空气
B.蛋白质
C.涤纶
D.乙醇
?
3. 常用燃料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A.氢气
B.甲烷
C.碳
D.一氧化碳
?
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纤维素
B.蔗糖
C.蛋白质
D.碳酸H2CO3
?
5. 判别下列物质全部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碳酸钙、甲烷、淀粉
B.碳酸钠、油、蛋白质
C.酒精、二氧化碳、葡萄糖
D.甲烷、蔗糖、脂肪
?
6. 在医院里常用乙醇作消毒剂,乙醇的俗称为( )
A.蒸馏水
B.食盐水
C.酒精
D.高锰酸钾溶液
?
7.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是( )
A.酒精
B.淀粉
C.葡萄糖
D.甲烷
?
8.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有机玻璃??②铝合金门窗③橡皮塞??④大理石板?⑤真丝面料??⑥铅笔芯??⑦保鲜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⑦
C.③④⑤⑦
D.①③⑥⑦
?
9. 下列物质中,属于最简单的有机物的是( )
A.碳
B.碳酸
C.甲烷
D.水
?
10. 下列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是( )
A.尼龙绳
B.汽车玻璃
C.不锈钢水壶外壳
D.真丝衬衫
?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A.蔗糖????????????
B.水泥????????????
C.纯碱???????????
D.铝合金.
?
12. 最近,科学家找到一种能“记”住四种形状的材料.这种材料是由很多彼此重复或类似的分子组成的聚合物,仅通过改变温度就可改变其形状.则该材料( )
A.是一种热敏感材料
B.是一种形状记忆合金
C.是一种小分子材料
D.宜用于制造厨房灶具
?
13. 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 )
A.无机材料??透气
B.特殊钢板??耐高温
C.纳米碳板??溶点高
D.某种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
?
14. 自然界中,占绝大多数种类的物质为(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氧化物
D.单质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1999年一艘航行在大运河中的轮船因船员打火吸烟引起运河中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爆,造成很大损失.试回答:运河中沼气是下列哪些物质生成的?( )
A.抛入运河的树叶、杂草等植物
B.倒入运河的泥土、沙石等建筑垃圾
C.生长中的水草、鱼类等水生动植物
D.排入运河的人畜粪便等有机物
?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在有机物中碳原子一定与碳原子相连接
C.不同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相同
D.在有机物中碳原子可以相互连接成链状或环
?
17. 下列化学式各代表一种物质,其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NH4HCO3
B.C2H6O
C.CO(NH2)2
D.H2CO3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有下列物质:①石墨??②氯化钠溶液?③醋酸??④碳酸钾??⑤氧气??⑥葡萄糖?⑦胆矾⑧硫酸铵,其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属于无机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19. 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运输液氯的槽罐车因爆胎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氯气泄漏.黄绿色的气体贴近地面迅速地扩散开来.事故现场的田野间突然升起一股白雾.氯气可溶于水,并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化学式:HClO).迎风而来的是一股刺鼻的漂白粉气味,周边村镇28人中毒死亡,附近农田全被氯气熏黄,最严重的地方庄稼都发白.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制造汽车轮胎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是________.
(2)消防官兵抢险时,配戴的防毒面具中装有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
(3)黄绿色气体扩散证明分子有________的性质.氯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4)事故现场的田野间升起白雾的原因是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氯气与水反应使周边的土壤显酸性,可用________改良此酸性土壤.
(5)处于事发地点下风方向的村庄里的村民应采取的防御自救措施是(可多选)________.A、向逆风方向跑;B、向顺风方向跑;C、向与风向垂直的侧面跑;D、向较高的山坡上跑;E、应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
20. 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之一为偏二甲肼(C2H8N2).
(1)偏二甲肼属于________.A.有机物 B.无机物 C.单质 D.混合物
(2)偏二甲肼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现有下列一些常见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甲烷、金刚石、石墨、C60、醋酸、苛性钠、生石灰、纯碱、酒精、蔗糖、蛋白质.小明从中取出一些物质将它们分成并列的两类物质(用并列的两个圆表示)如图,试回答:
(1)从给出的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填在图1的圆中;
(2)小明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甲烷(CH4)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浓硫酸、硫酸铜、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澄清石灰水等起反应.甲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甲烷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该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中所用试剂均足量.
已知装置B、C、D、E中分别盛有浓硫酸、白色无水CuSO4固体、碱石灰、澄清石灰水,而且已知白色无水CuSO4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1)实验步骤:I.通入甲烷气体.II.点燃酒精灯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III.继续通甲烷至玻璃管冷却.
(2)有关现象:①A中黑色固体变红色;②中C中未见变蓝色;③E中未见出现浑浊.
(3)有关数据:
A中玻璃管及物质总质量/g
B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D装置及物质总质量/g
反应前
108.0
212.0
131.0
反应后
106.4
212.9
132.1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则发生装置类型与________相同.A.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B.用过氧化氢制氧气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2)甲烷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实验过程中通入甲烷的作用各不相同.步骤I是________;步骤II是还原氧化铜;步骤III是________.
(4)请根据该实验数据列计算式,证明甲烷中不含氧元素.相关计算式为________.
?23. 丙烷(化学式:C3H8)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其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某校学生对丙烷在氧气中燃烧后的气体进行探究.
(1)甲同学根据甲烷完全燃烧的知识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现象
?
?
?
?
?
(2)乙同学对丙烷燃烧产物做进一步探究,查阅资料如下:材料l: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不完全燃烧时还可生成CO.材料2:用氢氧化钠溶液(NaOH)可除去CO2,而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同学提出假设:丙烷燃烧的产物可能为CO2、CO、H2O.乙同学在已证明有水生成的基础上,用下列装置验证其它燃烧产物.请你一同完成实验.乙同学使用上述装置设计出多种连接方案.
①方案一中B装置只使用了一次,接口顺序是___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请你写出判断产物的实验现象、结论和化学方程式.现象和结论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②方案二中B装置使用了两次,两次使用B装置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③从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实验还需要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化学与生活 7.1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同步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A
【考点】
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
【解析】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通常称这些有机物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根据是否具有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是否属有机物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淀粉属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B、甲烷属于有机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有机小分子,故选项错误;C、蔗糖属于有机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有机小分子,故选项错误;D、葡萄糖属于有机物,但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属有机小分子,故选项错误.故选A.
2.
【答案】
C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
根据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实质进行分析,符合题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解答】
解:A、新鲜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错误;B、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但不是合成的,故错误;C、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因此涤纶(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D、乙醇是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故选项为:C.
3.
【答案】
B
【考点】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错选项误;B、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C、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D、一氧化碳虽然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
【解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A、纤维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B、糖类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C、蛋白质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D、碳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
5.
【答案】
D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的特点是:属于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解答】
解:A、碳酸钙属于无机物、甲烷和淀粉属于有机物,故A错;B、碳酸钠属于无机物、油和蛋白质属于有机物,故B错;C、酒精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故C错;D、甲烷、蔗糖、脂肪都属于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D.
6.
【答案】
C
【考点】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乙醇俗称酒精,据此解答.
【解答】
解:乙醇俗称酒精,观察选项,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含碳化合物.
【解答】
解:酒精、葡萄糖、甲烷都属于有机物,但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含有碳元素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故选B.
8.
【答案】
B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
有机高分子材料是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①有机玻璃是化学合成的一种塑料,外观颇似玻璃,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②铝合金门窗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③橡皮塞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是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④大理石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⑤真丝面料是用蚕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⑥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属于碳的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⑦保鲜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故①③⑤⑦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B.
9.
【答案】
C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
【解答】
解:A、碳中只含有碳元素,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更不属于有机物.故A不正确;B、碳酸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故B不正确;C、甲烷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不含碳元素;故D不正确;故选C.
10.
【答案】
A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材料.如尼龙绳是合成纤维制造的,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而汽车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的;不锈钢水壶外壳则属于金属材料,真丝衬衫属于天然材料.
【解答】
解:A、尼龙绳是合成纤维制造的,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A正确;B、汽车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的.故B错误;C、不锈钢水壶外壳是金属材料制成的.故C错误;D、真丝衬衫原料是蛋白质,属于天然材料.故D错误.故选A.
11.
【答案】
A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B、水泥是一种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纯碱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故选项错误.D、铝合金是金属材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
12.
【答案】
A
【考点】
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
【解析】
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来回答,该材料受温度变化影响后就会发生形状上的变化,说明该材料对热敏感.
【解答】
解:A、该材料受温度变化影响后就会发生形状上的变化,说明该材料对热敏感,是一种热敏感材料,故A正确;B、材料是由很多彼此重复或类似的分子组成的聚合物,而合金的组成中有金属,故B错误;C、材料是由很多彼此重复或类似的分子组成的聚合物,属于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D、因为该材料通过改变温度就可改变其形状,不耐高温,不适宜用于制造厨房灶具,故D错误.故选A.
13.
【答案】
D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被火烧烤的板安全无恙,说明材料耐高温,不与O2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
解:被火烧烤的板安全无恙,说明材料耐高温,不与O2反应,A、透气则会将热气传递过来,错误;B、钢是热的良导体,具有导热性,错误;C、碳与O2会反应,错误;D、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绝热的性质,正确;故选D.
14.
【答案】
B
【考点】
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
【解析】
根据自然界中大多数物质是有机物回答.
【解答】
解: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属无机物外,其余的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以不同的连接方式形成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合物,故自然界中占绝大多数种类的物质为有机物,故答案选B.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D
【考点】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
含有有机物的枯枝烂叶、人畜粪便等物质通过复杂的化学作用能够产生沼气.
【解答】
解:抛入运河的树叶、杂草等植物,排入运河的人畜粪便等有机物通过发酵能生成甲烷等物质.故选AD.
16.
【答案】
C,D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
【解析】
A、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B、化学式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无法与碳原子相连.C、不同的有机物化学式可能相同,如纤维素与淀粉.D、有机物中的碳原子可以相互连成链状或环状.
【解答】
解:A、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含氢元素,故该选项错误.B、化学式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无法与碳原子相连,故该选项错误.C、不同的有机物化学式有可能相同,比如同分异构现象,故该选项正确.D、有机物中的碳原子可以相互连成链状或环状的结构,故该选项正确.故选CD
17.
【答案】
A,D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判断.有机物一般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无机物一般是指不含碳的倾倒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
【解答】
解:A、NH4HCO3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A符合题意;B、C2H6O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C、CO(NH2)2是一种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D、H2CO3虽然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常归为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AD.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③⑥,④⑦⑧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属于化合物.
【解答】
解:①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既不属于有机物,也不属于无机物;??②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属于有机物,也不属于无机物;?③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④碳酸钾虽然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⑤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既不属于有机物,也不属于无机物;??⑥葡萄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⑦胆矾是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⑧硫酸铵是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故填:③⑥;④⑦⑧.
19.
【答案】
(合成)橡胶
吸附有毒气体
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氯气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氯气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Cl2+H2O=HCl+HClO,熟石灰
C.D.E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物质的微粒性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合成橡胶的耐磨性回答;
(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3)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4)氯气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氯气与水反应酸化的土地可用熟石灰来中和;?
(5)处于事发地点下风方向的村庄里的村民,可根据氯气的性质,来采取的防御自救措施.
【解答】
解:(1)合成橡胶有良好的耐磨性可制造汽车轮胎,
(2)消防人员所戴的防毒面具中的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3)氯气向四周扩散,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氯气的颜色、状态、密度、水溶性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4)氯气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土壤显酸性;氢氧化钙可以中和土壤中残留的酸,
(5)因为氯气能够溶于水,能够被显碱性的溶液吸收,所以用水或肥皂水浸泡的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氯气中毒;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向与风向垂直的侧面跑或向较高的山坡上跑.
20.
【答案】
A;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偏二甲肼C2H8N2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2)=6:2:7;故填:6:2:7.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偏二甲肼的化学式(C2H8N2)可知,它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偏二甲肼C2H8N2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2):8:(14×2)=6:2:7;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解:由图示可知,甲烷、醋酸、酒精、蔗糖、蛋白质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与有机物并列的是无机物,所以,在另一个圆中应有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苛性钠、生石灰、纯碱.故答为:(1)二氧化碳、苛性钠、生石灰、纯碱;
(2)化合物中是否有碳元素.
【考点】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解析】
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
【解答】
解:由图示可知,甲烷、醋酸、酒精、蔗糖、蛋白质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与有机物并列的是无机物,所以,在另一个圆中应有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苛性钠、生石灰、纯碱.故答为:(1)二氧化碳、苛性钠、生石灰、纯碱;
(2)化合物中是否有碳元素.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解:(1)实验室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类型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相同.
(2)由题意可知,甲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4CuO======△4Cu+2H2O+CO2.
C,CH4+4CuO======△4Cu+2H2O+CO2,排尽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减小实验误差
108.0g?106.4g=(212.9g?212.0g)×1618×100%+(131.1g?131.0g)×3244×100%=1.6g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2)根据甲烷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步骤I、根据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分析回答;步骤II、根据装置中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分析;
(4)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析.
【解答】
解:(1)实验室若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制取甲烷,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类型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相同.
(2)由题意可知,甲烷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4CuO======△4Cu+2H2O+CO2.
(3)实验过程中通入甲烷的作用各不相同.由于甲烷是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步骤I通入甲烷的作用是排尽除去装置中的空气;?由于反应完后的装置中有残留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所以步骤II中通入甲烷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减小实验误差.
(4)由A中玻璃管及物质总质量可知,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的质量为:108.0g?106.4g=1.6g,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12.9g?212.0g)×1618×100%+(131.1g?131.0g)×3244×100%=1.6g,所以甲烷中不含有氧元素.故答为:(1)C;(2)CH4+4CuO======△4Cu+2H2O+CO2;(3)排尽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将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减小实验误差;(4)108.0g?106.4g=(212.9g?212.0g)×1618×100%+(131.1g?131.0g)×3244×100%=1.6g.
23.
【答案】
在丙烷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壁上有水雾生成,说明有水生成;将烧杯迅速的倒转过来,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bcdea,石灰水变浑浊,红色变黑色,CO2+Ca(OH)2=CaCO3↓+H2O,3CO+Fe2O3======高温2Fe+3CO2,先检验丙烷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再检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有二氧化碳生成,对尾气进行处理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本题中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解答】
解:(1)在丙烷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2)①方案一中B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并且只使用了一次,C装置是吸收二氧化碳的,A装置是检验一氧化碳的,因此接口顺序是bcdea;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