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分段计费 第 12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步骤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生活中分段计费的问题。
2.会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重难
点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段计费的问题。
2.有序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出租车是怎样收费的吗?
2.出示题目:
出租车打表收费,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表上显示2.1km应付多少车费?2.8km呢?
(1)理解题意:“不足1km按1km计算”是什么意思?
(2)怎样列式计算?
2.1km应付车费:1.5×3= 2.8km应付车费:1.5×3=
问:为什么两个不同的问题算式却是一样的?
(3)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情况吗?(如停车场收费的计算等等)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理解“不足1km按1km计算”的含义,既分散了新课的难点,又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9。
1.出示例题。
某出租车公司收费标准: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有一个人要去6.3千米远的地方办事,应付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理解题意,从情境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3.分析与解答。
(1)师: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知道出租车收费标准,说一说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什么?“3km以内7元”是什么意思?
(2)小组交流:知道收费标准后,该怎样计算所需费用呢?
小组交流后汇报解题思路,教师板书:所需费用=起步价+起步价以外路程的出租车费问:什么是起步价?起步价以外路程是什么?
前面3km应收7元(即起步价),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收费(即把6.3km当成7km,分成3km和4km两段收费),一共要付费:7+1.5×4=13(元)
(3)交流:还有别的算法吗?
还可以把7千米全部按照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面3km少算的。列式:(7-1.5×3)+1.5×7=13(元)
(4)如果行驶里程是8.4千米呢?如果行驶里程是9.8千米呢?该怎样计算?
4.回顾与反思。
(1)我们刚才解决的实际问题都具有什么特点?
(2)这些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总结计算乘坐出租车所需费用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方法一:分段计算,应付车费=7+1.5×(总里程-3);
方法二:先假设再调整,应付车费=1.5×总里程+2.5。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运用所学的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复习巩固
1.完成练习四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讨论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五(1)班35名师生照相合影,每人一张照片。合影价格表:27.5元(含5张照片),加印一张照片2.5元。一共需付多少钱?
3.某地打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妈妈一次通话时间8分29秒,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
4.邮局邮寄信函的收费标准如下表:
计费单位
收费标准/元
本埠
外埠
100?g及以内的,每20?g(不足20?g,按20?g计算)
0.80
1.20
100?g以上部分,每增加100?g加收
(不足100?g,按100?g计算)
1.20
2.00
(1)小亮寄给本埠同学一封135 g的信函,应付邮费多少钱?
(2)小琪要给外埠的叔叔寄一封262 g的信函,应付邮费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适当指导。除了信的重量有要求,往哪儿寄信也会影响收费情况。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如何解决这类型的问题了吗?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