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1课时 优越的地理位置 海陆兼备的大国
授课典案 高效课堂 减负您的备课,让课堂精彩!
典案一 教学过程案例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我们在学习世界地理时知道,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半球、纬度和海陆位置三方面入手。我们首先回忆一下半球和纬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描绘经纬线,复习半球和五带的分界线,提高动手能力,顺利完成知识的衔接。
优越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和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安排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第1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小组一:阅读教材第3页图1.2,分析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所处的纬度位置,讨论我国在纬度方面有什么优越性。
(2)小组二:阅读教材第3页图1.2,分析蒙古、日本的海陆位置,讨论我国在海陆位置方面有什么优越性。
教师引导:纬度位置能够影响气候,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海陆位置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和交往有重要的影响。
成果展示教材第3页活动第1题答案:
小组一: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巴西纬度较低,气候炎热;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小组二:蒙古是一个内陆国,不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日本是一个岛国,不利于从陆上发展对外贸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便于从海陆两方面进行对外贸易,也能够发展海洋事业。
通过描绘经纬线,复习半球和五带的分界线,提高动手能力,顺利完成知识的衔接。
分组学习是一个有效的合作探究模式,便于同组同学相互交流和帮助,有利于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应用的意识,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第2题。
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合作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第2题。
学生(合作探究):从我国所处的半球、纬度、海陆等方面阐述我国的地理位置,根据前面学习的内容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精讲点拨: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处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有利于从海陆方面同世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友好交往,也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此处为教学过程的一小节,作一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系统掌握,还解答了活动题中较困难的内容。
本知识点的自主学习题目比较简单,之所以限时完成,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快速阅读教材内容,及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复习经纬度和比例尺的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能够在地图上找到有效的地理信息。
陆兼备的大国
教师:我们在初一学过,不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显著,不同经度地区时间差异明显,下面我们来分组探究我国各地的差异和所邻国家。
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4页图1.4),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完成教材第5、6页活动第1题。
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一:根据我国南北所跨纬度估计我国南北最大距离是多少,讨论我国南北存在的自然景观差异;据图估计我国东西所跨经度,利用比例尺量算我国东西最大距离,讨论我国东西存在的时间差异。
小组二:找出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成果展示教材第5页活动第1题答案:
小组一:我国最北端大致在53°N,最南端大致在4°N,南北跨度约49°,由此估算我国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这样导致我国冬季北部寒冷,南部温暖;我国最东端大致是135°E,最西端大致是73°E,东西跨经度约62°,导致东端的时间比西端早,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我国东西最大距离约为5000千米。
(续表)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海陆兼备的大国
小组二:我国陆地邻国从朝鲜开始,按照逆时针顺序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向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6个。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的活动第2题。
教师:我们刚才了解了我国辽阔的疆域,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我国疆域辽阔优势的理解。完成教材第6页活动第2题。
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学生甲:自然风光各异,便于发展旅游业。
学生乙:便于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教师精讲点拨:我国疆域辽阔,邻国众多,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大,有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
教师小结:记忆我国的邻国可以通过下面口诀进行:
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尼和不丹;南面缅老和越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教师拓展延伸:我国不仅有广阔的陆地国土,还有面积广大的海洋,它们被称为我国的“蓝色国土”,我国领海面积为37万多平方千米,管辖海域达300万平方千米,在广阔的海洋上散布着许多岛屿,都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很多沿海国家对我国的海域和岛屿提出了非法要求。(展示钓鱼岛和黄岩岛的资料),因此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把我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这样才能使任何国家不敢窥视我国的领土。
对我国辽阔疆域的有利条件做一点拨和补充,能够完善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师总结
本课时我们学习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南北跨纬度广,有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我国海陆兼备,有利于对外交往,因此我国地理位置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我国东西跨经度大,东西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南北存在自然景观的差异。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陆地同14个国家相邻,海上同6个国家相望,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学反思
教材是对新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三者的连接点,必要时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如本节课学习中国的位置时,纬度位置就可以和我国最南端所在的纬度,南北跨近50个纬度整合在一起。我国海陆兼备,教材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其次有关我国濒临的海洋这段内容实际上是我国海陆位置的延伸,即我国东临辽阔的海域。因此可以将海陆兼备和我国濒临的海洋整合在一起。再如:学习濒临的海洋时,教师应适当补充领土、领海、领空、内海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