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 地形类型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授课典案 高效课堂 减负您的备课,让课堂精彩!
典案一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地形类型多样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2页图片):我国地形类型齐全,同学们根据展示的图片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这些地形区。
学生自主学习,从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地形区。
通过同学们的查找,我们发现我国地形类型齐全,而且交错分布在不同的山脉之间,这是我国地形的一大特征。我国还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认识一下其他的地形区。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完成下列任务。
学生分组活动:
小组一: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分别写到白色纸条上。
小组二:在图中找出我国四大盆地,分别写到白色纸条上。
小组三:在图中找出我国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分别写到白色纸条上。
教师(展示空白的中国地形挂图):安排每小组派代表将纸条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速度快者胜。
精讲点拨:(展示我国四大高原的景观图片)在我国四大高原中,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有一望无际的草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到处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地形崎岖。
(展示我国四大盆地的景观图片)我国四大盆地中,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内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四川盆地经济发达,内部的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展示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图片)我国的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这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转承: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还有纵横交错的山脉,把祖国大地装饰得多姿多彩。
教师:我国拥有许多不同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活动来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山脉。
学生(分组活动):按照山脉的走向分成三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任务。
(1)小组一: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写在红色纸条上。
(2)小组二: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写在红色纸条上。
(3)小组三: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中找出其他走向的主要山脉,写在红色纸条上。
利用空白中国地形挂图,每小组派代表将纸条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速度快者胜。
(成果展示)
我国主要山脉如下表所示:(教材第25页活动第1题答案)
教师:同学们合作完成教材第25页活动第2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小组一:在刚才的地形图中把东西走向山脉的红色纸条用线连接起来。
(2)小组二:在刚才的地形图中把南北走向山脉的红色纸条用线连接起来。
教师:同学们观察连线后中国地形图上的红色纸条,可知我国山脉纵横交错,织成了一张山脉“网”,因此我国的山脉就像人体的骨架,而填充这些骨架的“血肉”,就是我国的地形区,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国的大好河山。下面同学们一起完成教材第25页活动第3题的表格。
学生读图完成。
(成果展示教材第26页活动第3题答案)
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便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环节比前面地形区的学习难度略高,前面地形区只要求掌握其位置,不同地形区之间没有关系,我国同一走向的山脉之间有相互关系,因此不仅需要把单一山脉的位置掌握,还要照顾到同一走向的不同山脉之间的排列顺序。
此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通过学生分组活动,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为分析地形构成特征打下基础。
通过学生的辩论能够加深其对我国地形构成的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理解,也可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有利于突破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学生以辩证思维理解中国的地形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转承
我国各地地形类型所占比例是不是一致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不同地形类型在我国所占的比例有很大差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4页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找出五种地形分别所占比例。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图表可知我国山地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占19%,平原占12%。
精讲点拨:我国各种地形分布不均,山地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平原面积狭小,我们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因此我国地形另外一个特征是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山区畜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图片,还有在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的图片):同学们读图讨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发展有利还是有弊。可以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一:代表正方,举例说明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
小组二:代表反方,举例说明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
(成果展示)
小组一:山区矿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利于发展采矿业和旅游业等产业。
小组二: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精讲点拨: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由于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是山区自然风景优美,森林草地面积较大,因此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和畜牧业,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山区好还是不好,我们发展经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
拓展延伸:自然环境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很大的影响,地形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国北方地形开阔,因此当地居民性格豪放。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24页材料,加深对这方面的了解,也可以在教学中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地形的特征,我国地形类型齐全,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等地形区,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主要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和弧形山脉等。我国山区面积广大,不利于耕作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发展旅游业和畜牧业比较有利。本节重点内容是山脉和各种地形区的分布规律,难点是我国地形构成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学们要在课下通过多看图、填图来掌握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参与踊跃,主要得益于学生活动开展得较好,通过比赛和辩论的形式,使课堂内容得到深化,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今后教学的发展方向,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即存在个别学生参与讨论较少的现象,他们被湮没在主流队伍中,这些学生知识掌握不好,学习兴趣较低,以后要重点关注这些学生,不能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看客”,要想方设法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节另外一个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即使通过描画山脉等方法,仍然不能整体把握我国地形的分布,这个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练习中通过一些相关题目来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