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秋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11 08: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授课典案 高效课堂 减负您的备课,让课堂精彩!
典案一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我国气温分布规律
教师:研究我国气温分布也同样用到等温线分布图。在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等,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该地区温差大,反之则温差小。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下面我们就首先探究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合作探究:
小组一:在图中找出北极村、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根据等温线的数据说出这些城市的大致温度,计算北极村和海口的温差。
小组二:在图中找出0 ℃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其经过的主要地区。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闪烁不同的城市和等温线,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判断不同城市的温度。
(成果展示)
小组一:北极村的气温约为-28 ℃,哈尔滨约为-18 ℃,北京约为-6 ℃,上海约为6 ℃,海口约为16 ℃。北极村和海口的温差约为44 ℃。
小组二:1月份0 ℃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一直延伸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精讲点拨:从小组一的成果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很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因此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北极村,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32页“阅读材料”了解北极村的情况。0 ℃等温线是一条重要的等温线,它的北侧在0 ℃以下,河流结冰;南侧在0 ℃以上,河流不结冰。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以后我们还会陆续学到有很多分界线都通过这里。
转承: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下面同学们利用上面的方法,自学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师:展示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
(1)在图中找出哈尔滨、海口、乌鲁木齐和拉萨,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说出其大致温度。
(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拉萨和海口的温差。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成果展示)
(1)哈尔滨的气温约为22 ℃,海口的气温约为30 ℃,乌鲁木齐的气温约为26 ℃,拉萨的气温约为8 ℃。
(2)哈尔滨和海口的温差为8 ℃,拉萨和海口的温差为22 ℃。这说明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此处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判读等温线分布图,因此安排分组进行探究,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优势,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
考查学生对刚刚学习的气温分析方法的应用能力,进一步熟悉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温差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转承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各地气温存在很大的差异,而气温对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把全国分为几个温度带,下面我们一起认识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影响
教师:我国不同地区气温差异大,农业生产也各不相同,因此划分了几个温度带,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32页图2.17,找出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2)从图中找出我国共有多少个温度带,自己学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属于什么温度带。
精讲点拨: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转承:我国不同温度带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类型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不同的温度带。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学生分组探究:
小组一: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水果,说明不同温度带农业生产的不同。
小组二:列举不同温度带中的传统民居特点,说明不同温度带生活习惯的不同。
(成果展示)
小组一:不同的温度带中气温不同,因此生长不同种类的水果,例如,苹果、梨主要产自暖温带,柑橘主要产自亚热带,而椰子、香蕉则是热带水果。
小组二:不同温度带中的气候不同,因此传统民居为了适应气候的特点而表现在建筑风格和材料方面有所不同。例如,北方民居墙体较厚、平顶,密封程度较高;南方民居墙体高、斜顶,注重通风和透气。
拓展延伸:我国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服饰也有所不同,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滑冰,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们的传统体育活动是游泳。寒温带和中温带地区冬夏气温变化大,因此人们的服饰差异明显,热带地区终年炎热,人们服饰材料轻薄,一年中变化不大。
中国的温度带分布图比较容易看懂,学生能够找出主要的温度带,也可以顺便复习省级行政区域的地理位置。

此环节主要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师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向北气温越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我国气温对人们生活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我国共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不同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等温线分布图不能正确地判读,还有对气温和农业的关系也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出现学生不能正确应答的现象,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对于这类问题,要在课下下足功夫,让学生充分复习等温线和等高线的知识,加强对等温线图判读的练习,还要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课的成功之处是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学生分组活动,对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初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但是在活动的组织上还要进一步下功夫,要及时进行引导,使活动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