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秋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11 08: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授课典案 高效课堂 减负您的备课,让课堂精彩!
典案一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土地、水、石油、铁等自然资源的图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很多来自自然界的资源,它们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离开这些资源我们几乎无法生存。下面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2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学生自主学习: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哪两类?
精讲点拨:自然资源既包括物质也包括能量,无论哪种自然资源都必须具备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即这种物质或能量必须来自自然界,没有经过人类作用;二是“经济”属性,即这种物质或能量必须对人类有用。符合这两点的资源才是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能够再生,这种“再生”既包括更新和生长,如生物的生长,也包括循环利用,如土地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可再生资源的再生过程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合作完成教材第63页活动第1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区分下列物质或能量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说明原因。
汽车、汽油、森林、闪电、纯净水、土地
(2)区分下列自然资源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并说明理由。
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核能、天然气、花岗岩
(成果展示)
(1)森林和土地属于自然资源,它们都来自自然界,并且对人类有重要的价值。汽车、汽油和纯净水不属于自然资源,它们都是经过人类加工的产品,不直接来自自然界;闪电也不属于自然资源,它虽然来自自然界,但是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
(2)温泉、树木、草地、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属于可再生资源,其中温泉、草地、潮汐能、风能可以循环利用,树木、藏羚羊和海鱼能够更新再生。核能、天然气、花岗岩一旦生成就不能增加,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教材第63页活动第1题答案)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够加深学生对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理解,使他们能够辨别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转承:我们了解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怎样利用这些资源呢?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教材64页活动第2题两幅图片):同学们观看图片,讨论其中涉及的是什么自然资源,它们还能够再生吗?完成教材第64页活动第2题。
学生读图,合作探究:第一幅涉及的是水资源,第二幅涉及的是海洋渔业资源,它们都不能再生。
精讲点拨:上面涉及的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其再生也是有一定条件和周期的,如果对其利用超过了其再生的条件和周期,就会变为非可再生资源,给我们的生活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使其能够顺利再生,以便永续利用。(教材第64页活动第2题答案)
转承
我们认识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下面来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下面一则材料,讨论其说明了我国自然资源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合作探究:阅读材料,讨论得出我国自然资源具有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少的特征。
精讲点拨:同学们分析得很正确,我们前面学习了我国的人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而且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要大大增加,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的状况仍在继续,因此我们的自然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中国海关总署2013年1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2.71亿吨,同比增长6.8%。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2.85亿吨左右,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总量可能超过7亿吨,其中三分之二都需要依靠进口。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下面学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打下基础。
转承:面对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教师: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许多专家提出了各种解决措施,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5页不同专家的措施,讨论你们想到的其他措施。
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勘探水平,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使用电动汽车等。
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自然资源短缺不只在我国存在,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此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唤起人们对地球面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危机的关注,解决自然资源短缺问题也不只是政府层面的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贡献一份力量。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活动第1题中提到的措施,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种节约自然资源的行为。(完成教材第66页活动第1题)
学生合作探究:阅读图文资料,说出自己想到的节约自然资源的行为,如淘米水浇花,刷碗水冲厕所,随手关灯等。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我们知道了并不是所有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都属于自然资源,只有具备了“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才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种,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和培育,不要盲目利用,否则可再生资源会转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我们还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少。因此无论从政府层面,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共同应对我国自然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资料性强,和生活联系密切,并且展示了大量的资料性的视频和图片,还安排了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和课堂自由发言,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能够积极地发言,活跃地讨论和思考,因此教学任务完成得较好。不足之处是在分析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时学生出现了一点困难,就是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阅读图片反映的内容并分析存在的问题,这反映了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较差,由于本章要接触大量漫画,因此课下多搜集一些相关漫画供学生练习,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关于环境保护的漫画,在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拿出一点时间进行点拨,以此锻炼学生分析漫画类图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