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业
授课典案 高效课堂 减负您的备课,让课堂精彩!
典案一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工业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工业及其重要性
教师:我们前面学习了农业的相关知识,工业也是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教材第100页工业生产的实例,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学生合作探究。
小组一:探究汽车的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小组二:探究服装的形成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成果展示)
小组一:开采铁矿―→冶炼钢铁―→制造汽车。
小组二:纺纱织布―→制造服装。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分析两种工业产品生产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精讲点拨:工业生产包括开采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过程。同学们分析的开采铁矿就属于开采自然资源的过程,需要注意对农产品的收集,如采摘棉花,不属于工业生产,而属于农业生产。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张梦同学的家,任选一种工业产品,对其按照教材第102页活动第1题的形式进行“追根溯源”。
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活动题图,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工业产品,讨论其来源。
(成果展示教材第102页活动第2题答案)
教师: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能够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帮助,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页图文内容,说明材料中提到的工业对什么部门提供了帮助。
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城乡建设、农业、交通运输和科学研究。
精讲点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产品生产上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工业,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转承
要想使我国工业更快地发展,就需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规律,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
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图):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工业中心和基地。同学们阅读工业中心和基地分布图,合作完成教材第104页活动第1题。
学生合作探究:
1.(1)在图中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其主要的工业中心。
2.(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数为2472万)和山东省(2010年人口数为9588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
(成果展示教材第104页活动第1题答案)
1.(1)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工业中心有沈阳、北京、上海、广州等。
(2)从长江上游到下游的主要工业中心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2.(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人均工业总产值高;西部内陆地区工业中心稀疏,人均工业总产值低。
(2)内蒙古自治区和山东省人均工业总产值差异不大,都为5~10万元。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少,因此工业总产值低;山东省人口多,所以工业总产值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我国工业中心的分布规律,掌握主要工业中心的名称和位置。
精讲点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地区是我国工业中心集中、工业发达的地区,这里有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海。在东部沿海地区自北向南形成了四大工业基地,分别是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都分布在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拓展延伸: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总结其主要特点。
转承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类工业产品要求科技含量很高,这就是高新技术产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教师提问学生周围有哪些产品属于高新技术产品。学生讨论:电脑、手机。
教师:高新技术产业还包括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同学们分析教材第105页图4.23,分析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是多少?相当于2000年的多少倍?
学生读图分析: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约74000亿元,是2000年的7倍多。
教师(播放我国卫星、纳米技术等视频资料):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5页图文内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同学们还可以阅读教材第107页活动题内容,进一步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贡献。
学生阅读材料。
教师(展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是怎样分布的呢?同学们读图分析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规律。
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精讲点拨: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因此在教育发达、科技力量雄厚的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比较集中,大中城市一般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因此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密集,而中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较少。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北京的中关村,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107页“阅读材料”,了解中关村的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工业生产的含义及重要性,了解了我国工业的分布,知道了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及分布。工业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对社会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工业中心多分布于东部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四大工业基地是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主要依附于大中城市分布。本节重点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及特征。
教学反思
本课的成功之处是对我国工业分布的教学,由于教材的更新,很多教学内容和要求都有了变化,教材中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叙述较少,但是课程标准中又明确提出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先是安排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了解我国东西工业分布的差异,重点指出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主要城市等特征,最后以表格的形式给出详细的答案,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教学处理,备课时可能感觉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应该容易理解,还设计了中关村的视频资料,但是事实是大部分学生只是了解手机、电脑等高新技术产品,片面地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电子产业,对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了解较少,这反映了备课时没有考虑周全,在以后的备课中要尽量考虑到学生所能思考的范围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以便制定详细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