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秋季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0-11 08: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授课典案 高效课堂 减负您的备课,让课堂精彩!
典案一 教学过程案例
课题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学
步骤
过程与方法
黄河的概况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黄河的形状。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列题目,共同探究黄河的概况。
学生合作探究:
(1)用红笔描绘黄河干流,用蓝笔描绘黄河的主要支流。
(2)在图中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
(3)在图中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按照从发源地到入海口的顺序)。
(4)阅读教材第49页正文第2自然段内容,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本环节主要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黄河水系图,描绘黄河干支流是本环节的重点,通过小组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能搞清楚黄河干支流的位置,为解决后面的问题打下基础。
(成果展示):
黄河的概况如下表
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水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有凌汛。
精讲点拨:黄河全长5464千米,长度居全国河流第二,但是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水量少,流域面积较小,因此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转承
我们经常称呼黄河为“母亲河”,说明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巨大的贡献,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黄河的奉献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9页正文第3~5自然段,分组完成下列题目,探究黄河带给我们什么,比较长江、黄河两条河流的开发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合作探究:
(1)黄河是塑造哪些平原的主力?
(2)为什么黄河水对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
(3)在教材第50页“黄河流域水系图”中找出黄河上建有哪些著名水电站,讨论黄河水能主要分布在哪里。
(成果展示)
(1)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还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2)黄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因此黄河水对于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3)黄河上主要的水电站有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黄河水能主要分布在上游和中游地区。
精讲点拨: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宁夏平原、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图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黄河带给我们丰富的水能和水源,和长江相比,黄河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因此其灌溉作用非常重要,由于黄河水量较小,冬季有结冰期,因此航运价值不大。
转承
   我们的“母亲”虽然对我们有巨大的奉献,但本身也是“百病缠身”,下面我们一起为“母亲”“把脉”。
黄河的忧患
教师:黄河面临的问题要比长江严重得多,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活动第1题,初步了解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1)黄河上、中、下游地区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2)这些问题能够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先安排学生独立完成上述比较简单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也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
(成果展示)
(1)黄河上游存在草地退化、荒漠化和凌汛等问题,中游主要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下游存在泥沙淤积严重和凌汛等问题。(教材第52页活动第1题答案)
(2)草地退化和荒漠化能够影响农业生产,加剧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耕地减少,使下游地区泥沙淤积严重,下游泥沙淤积严重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凌汛能够导致河流决口。
教师安排学生以分组活动的形式探究黄河泥沙的来源和危害。
教师(展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和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教材第52页活动第2题。
学生合作探究:
(1)计算从兰州到河口,从河口到陕县,从陕县到利津黄河含沙量的变化。
(2)讨论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3)阅读教材第51页图文资料,分析“地上河”给下游带来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计算真正了解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严重性,通过讨论和分析理解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果展示)
(1)从兰州到河口含沙量有所增加,从河口到陕县含沙量急剧增加,从陕县到利津含沙量有所减少。
(2)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教材第52页活动第2题答案)
(3)下游地区的“地上河”景观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
精讲点拨:通过我们的“诊断”发现,黄河是满目疮痍,其中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给中下游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转承:出现问题就要解决,下面我们一起为“母亲”开“药方”。
教师:黄河的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有不同河段的不同措施,也要有统一的规划,我们一起探究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1~53页图文内容,分组合作完成教材第52页活动第3题,了解治理黄河的措施。
黄河的忧患
  学生合作探究:
(1)黄河上游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出现的问题?
(2)怎样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3)对于下游地区“地上河”问题应该怎样治理?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加深对治理黄河不同河段措施的了解,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成果展示)
(1)在黄河上游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如植树造林等。
(2)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3)在下游地区要加固大堤,也可利用大型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来减少黄河河道中的泥沙。
精讲点拨:治理黄河的重点在于治理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针对引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要对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教材第52页活动第3题答案)。而治理黄河的关键就在于治沙,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52页材料,了解治沙的具体措施。而对于凌汛问题,可以采取飞机、大炮轰炸冰坝的方式来排除凌汛带来的危害。
教师总结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黄河的概况、开发和治理,其中黄河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主要为我们冲积出肥沃的土地,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和水能。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因此治理黄河的重点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关键是治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程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对于黄河了解较多,加之黄河干流形状较简单,因此容易从图中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等概况,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视频和相关图片,使学生能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只是个别学生对治理措施不是很理解,可以安排基础好的同学课下对其进行辅导。纵观本课的教学过程,还是有一些遗憾,就是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讲解时,没有安排学生做地形坡度和水土流失关系的试验,这样的试验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坡度大小和水土流失的关系,再结合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就能够更容易理解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