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四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09 18: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设 计
课题
燃烧与灭火
课 型
新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获得理论上升华得能力和条件。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的“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2.教材处理
(1)设计了探究实验,用蜡烛、小石子、木条等生活中较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2)考虑到空气污染,将用红磷、白磷的实验加以改进,用视频讲解。
(3)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体现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的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1. 知识基础:学过的氧气的主要性质和重要用途、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2.生活经验分析:燃烧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学生积累了较多的感性经验;
3.学科能力基础:学习交流合作,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了解一些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与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比试验探讨燃烧的条件。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通过认识燃烧与人类文明发展练习,感受到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逐步发展科学价值观,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法与
学法
教法
分组实验、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置探究实验,设置问题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实验探究的过程。
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3.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学生导学案、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演示对比小实验:先加热装有水的纸杯。
提出问题:同学们,纸杯能燃烧吗?
倒掉杯中水,继续加热纸杯,提示同学观察。
提出问题:现在纸杯能燃烧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板书】燃烧和灭火
PPT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展示木炭、硫、铁、镁、蜡烛、煤等物质的燃烧图片。
一、燃烧的定义:
【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通常所说的)
【问题探究】:1.是不是发光放热的变化就是燃烧呢?请举例说明。
2.是不是氧化反应都有燃烧现象呢?请举例说明?
二、探究燃烧条件
[设疑]:PPT出示一组图片(如煤炉烧饭、火箭发射、奥运圣火、火灾现场等,让学生认识到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破坏性。)带着对火不同的感受,引入燃烧条件的探究 。
【过渡】书本也是可燃物,那么桌上的书本为什么没有燃烧呢?
【提问】结合生活经验猜测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合作学习】学生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用镊子夹取石子 和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三: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提出问题】我们的书本子都是用什么做的?同学们知道它能燃烧吗?学生肯定回答:用纸做的能燃烧。教师接着问那么现在为什么没有燃烧了?这说明燃烧是不是需要条件?
【讲解】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表1 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无烟煤
木炭
着火点(℃)
40
240
700--750
320--370
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它就像物质的沸点、熔点一样是物质的一个性质。
【板书】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这三个条件是“和”还是“或”的关系呢?我们接着通过观看视频进行验证。
【提出问题】
1.实验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实验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如何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4.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也燃烧起来?
5.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什么?
【板书】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灭火原理
【过渡】可见,减少燃烧条件,能防止白磷着火。那么如何使正在燃烧的物质不能继续燃烧呢?
【提出问题】怎样使一只燃着的蜡烛熄灭,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多?
【提供的用品】烧杯、水、湿抹布、剪刀、书本、沙土(可另选用品)
【板书】灭火的原理
1.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下;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需注意的是:灭火只需破坏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所采取的防火、灭火方法有时不只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往往可能同时破坏几个条件。
【情景再现】
出示课前演示实验图片并提出问题。
【拓展延伸】
演示高低蜡烛实验
原因:从上至下两只蜡烛依次熄灭,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热的二氧化碳上升,从上至下逐渐充满大烧杯。
给出答案。
适当点拨。
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
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得出结论】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思考,回答。
【作出猜想】
燃烧的条件可能是:条件一 物质具有可燃性;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
条件三 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展学激学】小组展示问题答案。
同学们实验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思考回答
记忆
思考
【讨论】 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结论】 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合作学习】分组探讨交流。
【展学激学】小组展示问题答案。
利用本节所学知识回答。
结合教师演示实验思考:该实验对我们在火灾中逃生自救有何启示?
【讨论】遇到火灾时逃生方法有那些?
火场逃生的72句口诀。
做自我检测题。
先自己纠错,在小组互学。
完成巩固训练、能力提升题。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通过对比进行归纳得出概念
依据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猜想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阅读认识新知
利用对比实验加深学生对于燃烧条件的再认识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方案是多种多样,甚至有错误的。但没关系,教师可以和学生对不同的方案共同讨论、评判,达成共识,得出较科学的方案。
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