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案:第一单元1.1《沁园春·长沙》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教案:第一单元1.1《沁园春·长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09 22: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旨在让学生掌握相关文本知识的同时,明确青春使命,更好的体悟人生,积极的把握未来。本文是毛泽东于1925年在长沙所作,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抒发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理想与抱负,充满了无尽的豪情与凌云壮志。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意象、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的鉴赏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能够有感情地诵读文本,读准节奏,读出韵味,也能够有个性的进行文本的初步赏析。但在诗歌结构分析、语言鉴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本节课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分析鉴赏上,借以推动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情感把握,以及文本价值的探究上。、
【教学准备】
学生方面: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整理“词”这种文体的艺术特征;根据文本注释,有感情的诵读和初步鉴赏。并在学习本上记下学习心得和困惑点。
【设计理念】
新课标对于文本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冾性情,涵养心灵”,鉴于此,本文本的学习在引领学生参透文本意象的理解、品味语言的计反复诵读,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情感体验和思考。诵读是基础,品味是途径,深入挖掘规范表达是师生合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毛泽东是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之气,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既有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奋进的感召力,又有朴实无华的亲和力。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沁园春·雪》,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沁园春·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二、鉴赏诗词
提问1: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万山红遍,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2: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
提问3: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总结:上片主要写湘江秋景,下片写峥嵘岁月。
三、品味意象之美
①本词选取哪些意象来描绘秋景呢?又是怎样描绘的?
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请选择一个或一组意象,理解其中的意蕴。
(设计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锤炼语言和分析词人变换视角描绘秋景的)
出示鉴赏示例:(幻灯)
思考并交流,推荐发言
小结:诗人通过准确用词、远近结合、动静交错的手法描绘了红绿辉映的湘江秋景图。
四、背诵写景句
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萧瑟凄凉。
思考:毛泽东笔下的秋却生机勃勃,色彩绚丽,面对这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一般人会沉醉其中,词人为什么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学生参考同步练习册背景资料
请全体男生朗读“怅寥廓”这句,感受他的深沉一问。
五、知人论世
? 问题: 诗人下阕有没有回答呢?学生回答
这是怎样的一群青年?请同学自读下阕,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他们的精神风貌。
小结:这是一群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奋发有为,蔑视权贵的青年学子 ,正是这些同学少年,敢为天下先,他们不主沉浮,谁主沉浮?所以说,艺术而巧妙的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古人云,诗意境的高下,取决于人品格的高下。补充毛泽东诗句,感受伟人的胸襟。(幻灯片)
小结: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将昂扬奋进的精神融入绚丽的秋景,抒发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这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
六、思考探究
1.具体研习开头三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朗读?
(2)调整句序,简要说明大意与作用。
明确: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3)展开想象,扩展语句,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
明确: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尽遐想……?
(4)提问5: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
?明确:不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卓然独立,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具体研习?“看”字所领7句。?
(1)朗读。
(2)这7句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的?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山、林、江、河、舸、鹰、鱼——万物,由点到面,绚丽多彩,生机盎然。
(3)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
明确:(学生自己先概括,教师然后板书)?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远景——静景?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近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
鹰击长空——仰视——高景——动景????????????????
鱼翔浅底——俯视——低景——动景?